第6课 戊 戌 变 法 同步练习 (教师版、含解析+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同步练习 (教师版、含解析+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7 15:20:17

文档简介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核心必备:
1.公车上书(1895年):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2)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在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意义:“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开始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内容。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教育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方面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3)失败。
①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②表现: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
4.变法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易错字: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谭嗣同
基础必练:
知识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C)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
A.康有为、梁启超 B.李大钊、胡适
C.李鸿章、张之洞 D.曾国藩、左宗棠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维新派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期,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2021·乐山中考)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D)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研究历史问题的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由此可知,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属于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属于二手史料。
4.如图出版物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B)
A.传播了求富的思想
B.宣传了维新的主张
C.抵御了外国的入侵
D.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解析: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图片所示报纸都属于维新派创办的著名报刊。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5.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B)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朝的封建统治
D.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
解析:由材料关键词“康有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现代化运动”“第一段”是指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第二段”是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6. (2022·武汉硚口期中)1898年,图中人物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B)
A.“公车上书”标志变法正式开始
B.变法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C.变法的目的是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D.变法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解析:图中人物是光绪皇帝,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变法因触犯顽固派的利益,以失败告终,并没有挽救民族危机。
7.如图历史人物就义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A)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李大钊
D.孙中山
解析: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志士谭嗣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愿以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民族觉醒,他在刑场上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
能力提升:
8.(2021·宿迁中考)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B)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解析: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的奏折中曾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认为洋务运动带来的“购船置械”“设邮使,开矿务”等,虽有图强的意愿,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的东西,这种只是“小变”。他认为“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乃是凿破封建政治体制,才是“全变”。认为“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材料二 湖南是戊戌维新运动中“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以及《湘报》等,对促进湖南推行新政,转变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湘报》不仅是维新派的主要舆论阵地,同时也是政府与民众联系的重要纽带,有利于将具体的新政措施宣达于一般民众之中。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它却揭开了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化的序幕。维新人士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立宪改变政体的要求,以大无畏的姿态在封建文化的铜墙铁壁上打开了缺口,他们反复申明要救国就要维新,要维新就要学习“西学”的道理,创办学堂、学会为中国的教育思想提供了更加宽泛的传播方向。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认为洋务运动是“小变”的原因,并概括其“强国”的具体主张。
答: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只是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2)据材料二,概括湖南在维新变法时期的突出表现。
答: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以及《湘报》。
(3)综上所述,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揭开了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答: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探索的开端,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创办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康有为……认为洋务运动带来的‘购船置械’‘设邮使,开矿务’等,虽有图强的意愿,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的东西,这种只是‘小变’”可归纳得出答案;根据材料“‘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乃是凿破封建政治体制,才是‘全变’。认为‘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可知,康有为认为的“强国”应改变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第(2)题,根据材料二“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以及《湘报》等”可以概括出湖南在维新变法时期的突出表现是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以及《湘报》。第(3)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探索的开端,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创办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因此维新运动“揭开了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 1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核心必备:
1.公车上书(1895年):
(1)背景:1895年春,《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2)上书: 、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在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意义:“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开始标志:清政府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内容。
政治方面 裁撤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 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教育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
军事方面 裁减绿营,训练 等
(3)失败。
①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②表现: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 ”被捕遇害。
4.变法影响:在 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易错字: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谭嗣同
基础必练:
知识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太平天国运动
2.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
A.康有为、梁启超 B.李大钊、胡适
C.李鸿章、张之洞 D.曾国藩、左宗棠
3.(2021·乐山中考)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4.如图出版物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
A.传播了求富的思想
B.宣传了维新的主张
C.抵御了外国的入侵
D.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5.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朝的封建统治
D.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
6. (2022·武汉硚口期中)1898年,图中人物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公车上书”标志变法正式开始
B.变法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C.变法的目的是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D.变法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7.如图历史人物就义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李大钊
D.孙中山
能力提升:
8.(2021·宿迁中考)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的奏折中曾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认为洋务运动带来的“购船置械”“设邮使,开矿务”等,虽有图强的意愿,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的东西,这种只是“小变”。他认为“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乃是凿破封建政治体制,才是“全变”。认为“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材料二 湖南是戊戌维新运动中“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以及《湘报》等,对促进湖南推行新政,转变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湘报》不仅是维新派的主要舆论阵地,同时也是政府与民众联系的重要纽带,有利于将具体的新政措施宣达于一般民众之中。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它却揭开了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化的序幕。维新人士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立宪改变政体的要求,以大无畏的姿态在封建文化的铜墙铁壁上打开了缺口,他们反复申明要救国就要维新,要维新就要学习“西学”的道理,创办学堂、学会为中国的教育思想提供了更加宽泛的传播方向。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认为洋务运动是“小变”的原因,并概括其“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湖南在维新变法时期的突出表现。
(3)综上所述,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揭开了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