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时代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时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1 12:3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 ②多媒体。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例。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2)课堂讨论: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工:  组长:叶青
    调查统计:楚雪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何阳
    走访家长:姚凡李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刚
  时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