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课
【单元分析】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课标要求】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3.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4.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6.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主题一 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主题二 两汉的兴衰
西 汉 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 大一统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
东 汉 建立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光武中兴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期以后 政治特点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张角——太平道)
主题三 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秦 北击匈奴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西汉 和亲政策 西汉政府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
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凿空西域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设置机构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东汉 出击匈奴 东汉明帝派兵出击匈奴
经营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主题四 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主题五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造纸 西汉 — 发明造纸术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史记》(纪传体通史)
宗教 东汉 张角 太平道
张陵 五斗米道
西汉 — 佛教传入中国
主题探究
主题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某班以此为主题,展开探究。
【时空观念】
(1)秦朝的疆域西到 ,西汉的都城是今陕西省 市。
(2)与秦朝相比,西汉的疆域增加了哪一地区
【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设置诸侯王)无以填之,请立诸子。”……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办法)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3)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陛下”最后采纳了谁的建议
材料二 偃(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朝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4)“上从其计”后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史料实证】
材料三 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朝统治四百多年。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儒家的三大斗争》
(5)结合秦朝、汉朝的史实,论证作者的观点。
主题二 客观评价汉武帝
关于对汉武帝的评价,众多学者各有观点,说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巩固国家统一】
材料一 秦朝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短命而亡,是因为没有实行封国制。所以,汉朝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这却带来了问题。
(1)阅读材料一指出,“带来了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汉书·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思想”为什么会“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材料三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3)汉武帝“铸”的是什么币 汉武帝统一铸币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时空观念——拓展对外交流】
材料四
(4)材料四图中路线的开通有何进步意义
【家国情怀——再议历史名人】
(5)有人认为汉武帝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也有人认为他是无道暴君,穷兵黩武。你认为我们在评价汉武帝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言之有理即可)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课
【单元分析】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课标要求】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3.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4.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6.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主题一 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主题二 两汉的兴衰
西 汉 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 大一统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
东 汉 建立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光武中兴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期以后 政治特点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张角——太平道)
主题三 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秦 北击匈奴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西汉 和亲政策 西汉政府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
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凿空西域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设置机构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东汉 出击匈奴 东汉明帝派兵出击匈奴
经营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主题四 两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主题五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造纸 西汉 — 发明造纸术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史记》(纪传体通史)
宗教 东汉 张角 太平道
张陵 五斗米道
西汉 — 佛教传入中国
主题探究
主题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某班以此为主题,展开探究。
【时空观念】
(1)秦朝的疆域西到陇西,西汉的都城是今陕西省西安市。
(2)与秦朝相比,西汉的疆域增加了哪一地区
答:西域地区。
【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设置诸侯王)无以填之,请立诸子。”……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办法)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3)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陛下”最后采纳了谁的建议
答:如何有效管理地方(或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李斯。
材料二 偃(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朝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4)“上从其计”后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史料实证】
材料三 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朝统治四百多年。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儒家的三大斗争》
(5)结合秦朝、汉朝的史实,论证作者的观点。
答:秦朝:秦通过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由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法律、残酷刑罚等暴政,二世而亡。汉朝:汉高祖也是武力得天下,但汉朝吸取了秦灭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不久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一统,文治武功,统治长久。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题,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与秦朝相比,西汉的疆域增加了西域地区。第(3)题,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有效管理地方。最后,“陛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第(4)题,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把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第(5)题,根据所学可知,秦朝通过武力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但在其统治期间,由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法律、残酷刑罚等暴政,爆发了农民起义,使得秦朝二世而亡。而西汉的汉高祖虽然也是用武力得天下,但汉朝能够及时吸取秦灭亡教训,主动积极地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不久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到汉武帝统治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一统,文治武功,统治长久。
主题二 客观评价汉武帝
关于对汉武帝的评价,众多学者各有观点,说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巩固国家统一】
材料一 秦朝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短命而亡,是因为没有实行封国制。所以,汉朝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这却带来了问题。
(1)阅读材料一指出,“带来了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材料二 《汉书·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思想”为什么会“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答: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3)汉武帝“铸”的是什么币 汉武帝统一铸币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答:五铢钱。使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时空观念——拓展对外交流】
材料四
(4)材料四图中路线的开通有何进步意义
答: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家国情怀——再议历史名人】
(5)有人认为汉武帝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也有人认为他是无道暴君,穷兵黩武。你认为我们在评价汉武帝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言之有理即可)
答:要把历史人物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分析他,这是不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要关注主流,从主要方面去分析其个人的功过得失。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造成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为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第(2)题,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新思想”指的是儒家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第(3)题,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铸”的是五铢钱。汉武帝统一铸币使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第(4)题,材料四图中路线指的是丝绸之路。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5)题,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评价历史人物要把历史人物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分析他,这是不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主流,从主要方面去分析其个人的功过得失。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