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 家 争 鸣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 家 争 鸣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7 17:05:51

文档简介

第8课 百 家 争 鸣
【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教学目标】
水平一:识记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识记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水平二:分析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记住“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识记“百家争鸣”的概况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老子的哲学思想
(2)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2.教学难点:(1)理解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2)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
基础落实
一、老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 ”;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 。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 ”;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 和方法。
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书。
5.历史影响:
(1)孔子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奉献。
(2)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
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 主 要 主 张
墨家 主张“兼爱”“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重点探析
【历史解释——解读名家思想】
材料一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材料一老子的话语中蕴含怎样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的思想还包含哪些内容
材料二 
教育思想 教育事迹
①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②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阅读材料二,依据所学,补充上面表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唯物史观——解析百家争鸣】
材料三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3)请按顺序写出材料四中的描述分别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2021·烟台中考)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2020·广东中考)“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3.(2020·深圳中考)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2021·安徽中考)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5.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司马牛、孟懿子等,也有来自平民家庭的子路、颜回等,这表明孔子的教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循序渐进 D.严慈相济
6.(2021·成都中考)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7.(2021·苏州中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8.(2021·镇江中考)《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9.(2019·深圳中考)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10.(2022·深圳宝安期中)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
A.推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
11.(2022·广州天河期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外,各种学说蓬勃发展。列出另一学派名称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第8课 百 家 争 鸣
【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教学目标】
水平一:识记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识记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水平二:分析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记住“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识记“百家争鸣”的概况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老子的哲学思想
(2)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2.教学难点:(1)理解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2)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
基础落实
一、老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历史影响:
(1)孔子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奉献。
(2)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
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 主 要 主 张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重点探析
【历史解释——解读名家思想】
材料一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材料一老子的话语中蕴含怎样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的思想还包含哪些内容
答:①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材料二 
教育思想 教育事迹
①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②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阅读材料二,依据所学,补充上面表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答: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唯物史观——解析百家争鸣】
材料三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3)请按顺序写出材料四中的描述分别代表的流派。
答: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4)请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谈谈百家争鸣的实质。
答: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2021·烟台中考)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A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符合老子“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A符合题意。
2.(2020·广东中考)“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C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解析:题干材料把百姓难治理归因于统治者的“有为”,体现了追求“无为”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2020·深圳中考)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 A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观点应出自儒家。
4.(2021·安徽中考)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D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解析:依据“以百姓心为心”“节用而爱人”等可知,孔子和老子都主张重视民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5.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司马牛、孟懿子等,也有来自平民家庭的子路、颜回等,这表明孔子的教育原则是( B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循序渐进 D.严慈相济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孔子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这表明他主张“有教无类”。
6.(2021·成都中考)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 C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墨子。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7.(2021·苏州中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C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解析:据材料“仁者爱人”“宽则得众”“民贵君轻”“与众乐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故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8.(2021·镇江中考)《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D )
解析:根据“法家严”可知,“严”指的是法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9.(2019·深圳中考)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C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解析: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10.(2022·深圳宝安期中)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C )
A.推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解析:据“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可知,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思想及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二、非选择题
11.(2022·广州天河期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答:鲁国。《论语》。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外,各种学说蓬勃发展。列出另一学派名称及其主要主张。
答: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任答一例即可)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答: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由“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可以看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第(2)题,根据所学回答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名称及主张即可,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任答一例即可)第(3)题,概括材料二可知,习总书记要求我们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