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7 16:56:19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记住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写出东汉的建立者和都城;根据材料,探究“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
2.再认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及导致的后果。
3.写出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根据材料,归纳黄巾起义的特点。
水平二:
1.根据材料,概括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列举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识读历史年表。
2.根据材料,分析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状况。
3.根据材料,分析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从东汉的兴衰中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教学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基础落实
一、光武中兴
1.背景:
(1)王莽夺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 ,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概况:
目的 巩固统治
措施 生产 多次下令释放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政治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
民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 ,缓和民族矛盾
局面 形成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形成历程:
2.历史影响:
(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 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 。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
2.爆发:
时间 184年 人物 宗教
特点 一场 、 的农民大起义
3.结果:在 军队的残酷镇压下,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4.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 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重点探析
【史料实证——东汉之兴】
材料一
史实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史实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史实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
史实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1 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史实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1)请从以上史实中概括出汉光武帝的治国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释——东汉之衰】
材料二
皇帝 和 帝 殇 帝 安 帝 顺 帝 冲 帝 质 帝 桓 帝 灵 帝 少 帝 献 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8 54
(2)你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 材料三 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3)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霍洛柴登古城遗址曾发掘出重7 000多斤、约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如图),并出土了大量钱范、古钱币、陶器、石器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秦朝 B.新朝 C.东汉 D.西周
2.(2022·茂名高州月考)一位同学阅读《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四百年,终于献。”其中“□□”处应为(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3.东汉建立后,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释放奴婢,“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等。此举意在( )
A.增加劳动力以发展生产 B.贯彻“无为而治”的儒家思想
C.完全铲除奴隶制的残余 D.延续西汉的“盐铁专卖”政策
4.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下诏令:“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废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5.(2021·广东模拟)《后汉书》载:湖阳公主苍头(指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董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光武)帝……因敕(宣)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材料说明汉光武帝( )
A.同情弱者,主持公道 B.赏罚分明,大义灭亲
C.打压宗室,强化皇权 D.政治清明,奖罚有道
6.(2021·韶关武江模拟)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指东汉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臣胡广等反而封侯爵。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 )
A.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
7.(2020·广东中考)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8.白寿彝在分析某一历史时期政治形势时写道:“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以外戚专权的形式出现,从而架空了皇权,而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于宦官。”材料分析的是( )
A.外戚宦官轮番专权的原因 B.外戚宦官轮番专权的结果
C.东汉后期农民起义的原因 D.东汉王朝灭亡的原因
9.东汉黄巾大起义前的10多年,领袖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在社会底层宣传并收纳信徒数十万人。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相比较,其突出不同点是( )
A.为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 B.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
C.起义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二、非选择题
10.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留下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大汉之雄,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 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刘秀
(1)材料一中“大汉”是谁开创的 “中兴”是哪个朝代 为实现“中兴”,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材料三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
——江建忠《漫漫中兴路: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
(3)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4)与材料四有关的农民起义是什么起义 有什么影响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记住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写出东汉的建立者和都城;根据材料,探究“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
2.再认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及导致的后果。
3.写出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根据材料,归纳黄巾起义的特点。
水平二:
1.根据材料,概括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列举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识读历史年表。
2.根据材料,分析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状况。
3.根据材料,分析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从东汉的兴衰中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教学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基础落实
一、光武中兴
1.背景:
(1)王莽夺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概况:
目的 巩固统治
措施 生产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政治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民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局面 形成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形成历程:
2.历史影响:
(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
2.爆发:
时间 184年 人物 张角 宗教 太平道
特点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3.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4.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重点探析
【史料实证——东汉之兴】
材料一
史实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史实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史实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
史实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1 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史实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1)请从以上史实中概括出汉光武帝的治国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史实一:释放奴婢;史实二:减轻农民的负担;史实三:减轻刑罚;史实四: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史实五: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历史解释——东汉之衰】
材料二
皇帝 和 帝 殇 帝 安 帝 顺 帝 冲 帝 质 帝 桓 帝 灵 帝 少 帝 献 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8 54
(2)你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 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会带来什么危害
答:问题:东汉和帝及以后即位的皇帝年龄都偏小。现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危害: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三 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3)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答: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霍洛柴登古城遗址曾发掘出重7 000多斤、约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如图),并出土了大量钱范、古钱币、陶器、石器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B )
A.秦朝 B.新朝 C.东汉 D.西周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西汉至王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故这个“短命王朝”是新朝。
2.(2022·茂名高州月考)一位同学阅读《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四百年,终于献。”其中“□□”处应为( C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光武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东汉建立后,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释放奴婢,“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等。此举意在( A )
A.增加劳动力以发展生产 B.贯彻“无为而治”的儒家思想
C.完全铲除奴隶制的残余 D.延续西汉的“盐铁专卖”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颁布诏令释放奴婢”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释放奴婢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发展生产,恢复东汉的经济。
4.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下诏令:“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废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D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5.(2021·广东模拟)《后汉书》载:湖阳公主苍头(指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董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光武)帝……因敕(宣)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材料说明汉光武帝( D )
A.同情弱者,主持公道 B.赏罚分明,大义灭亲
C.打压宗室,强化皇权 D.政治清明,奖罚有道
解析:题干史料反映了光武帝重赏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董宣,这说明了光武帝政治清明,奖惩有道。
6.(2021·韶关武江模拟)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指东汉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臣胡广等反而封侯爵。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 A )
A.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
解析:“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7.(2020·广东中考)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D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8.白寿彝在分析某一历史时期政治形势时写道:“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以外戚专权的形式出现,从而架空了皇权,而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于宦官。”材料分析的是( A )
A.外戚宦官轮番专权的原因 B.外戚宦官轮番专权的结果
C.东汉后期农民起义的原因 D.东汉王朝灭亡的原因
解析:由题干“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以外戚专权的形式出现,从而架空了皇权,而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于宦官”,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A符合题意。
9.东汉黄巾大起义前的10多年,领袖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在社会底层宣传并收纳信徒数十万人。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相比较,其突出不同点是( C )
A.为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 B.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
C.起义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解析: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题干材料突出了黄巾起义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东汉末年的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
10.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留下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大汉之雄,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 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刘秀
(1)材料一中“大汉”是谁开创的 “中兴”是哪个朝代 为实现“中兴”,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刘邦。东汉。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答: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材料三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
——江建忠《漫漫中兴路: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
(3)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人民无法忍受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4)与材料四有关的农民起义是什么起义 有什么影响
答: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从此一蹶不振。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基础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2)题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太后和外戚专权,当小皇帝长大后,不甘当傀儡,往往借助宦官之力夺回权力,而宦官又借机日益壮大,由此回答即可;第(3)题根据材料三可知,“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体现了东汉末年的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的反抗情绪高涨;第(4)题据材料四中人物“张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与黄巾起义有关,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