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标要求】
了解“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写出西汉建立的人物、都城;说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根据材料,概括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3.写出“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者;根据材料,归纳“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水平二:
1.对比秦朝的统治政策,分析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作用。
根据材料,概括“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2.教学难点:文景之治
基础落实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建立 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定都 长安
2.社会状况: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
4.结果: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时期 措施 表现 地位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重点探析
【历史解释——探缘由】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答: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史料实证——析对策】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汉初几位皇帝都实行了什么政策 与秦朝的治国措施有何不同
答:休养生息政策。不同: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以德化民”;提倡节俭。
【家国情怀——说启示】
材料三 同学们在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的阳陵陶俑以后,发现同样都是陶俑,有很大的区别。右侧是他们搜集的相关照片。
(3)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对于繁荣的社会生活感到满足。
(4)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好处:有利于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启示:“成由俭,败由奢”,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如图节选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A )
第一章……斩蛇起义 推翻秦朝
第二章……消灭项羽 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 建立制度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解析:通过目录中关键信息“推翻秦朝”“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等可判断相关人物为汉高祖刘邦。
2.(2022·佛山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材料反映出( C )
A.西汉延续了秦朝的统治政策 B.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
C.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
解析:据“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时期,经历了秦朝以来连年战争和过重的徭役,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为了维护统治,稳定民心,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点发展农业生产。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D )
①提倡勤俭治国 ②士兵还乡务农
③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④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主要措施有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②④符合题意。
4.(2022·东莞期中)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D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们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生产的作用。
5.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汉文帝( D )
A.加紧对农民控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实施了严刑苛法 D.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解析:据“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可知,汉文帝注重农业,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据此可知,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6.(文帝元年)诏曰:“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时期的治国理念是( D )
A.以农为本 B.减轻刑罚 C.重视人才 D.以德化民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汉文帝重视养老问题,善待八十岁、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注重以德化民。
7.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表明汉文帝( C )
A.当时国家很贫穷,消费不起
B.做样子给百姓看,怕大家说他是昏君
C.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节俭财政开支,以削弱诸侯王势力
解析:据“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可知,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8.(2022·阳江江城期中)某一朝代建立初期,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数十年后,这一朝代“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史称( A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 D.盘庚迁殷
解析:西汉建立初期,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9.“汉文帝以他的仁德修身、治民、理诸侯和安四境,造就了人民之福、国家社稷之福,同时他本人由此赢得了千古赞颂,所以也成就了自身之福。”这句话说明了( A )
A.统治者的个人德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B.汉文帝是古代成就最高的皇帝
C.汉文帝建立了汉朝
D.汉文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汉文帝通过个人品德的影响对国家的发展发挥了作用,个人行为也被历史所称道。
二、非选择题
10.西汉建立初期,民生凋敝,历经六七十年,社会经济逐步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班固
材料三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史记》
材料四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答: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2)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答:休养生息。
(3)材料三、四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 他们在位时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答: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农本思想)。文景之治。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安民为本,安民必须采取宽舒富民的政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统治者励精图治,澄清吏治,社会才能兴盛。
解析:第(1)题,材料一描述了由于战争破坏,汉初人民流离失所,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就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马匹,有些将相出行也只能乘牛车,由此可知,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第(2)题,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初期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时期,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第(3)题,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都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增,这一统治局面史称“文景之治”。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标要求】
了解“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写出西汉建立的人物、都城;说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根据材料,概括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3.写出“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者;根据材料,归纳“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水平二:
1.对比秦朝的统治政策,分析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作用。
根据材料,概括“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2.教学难点:文景之治
基础落实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
时间 公元 年
建立 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定都 长安
2.社会状况: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 ,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吸取秦朝因 导致速亡的教训。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 。
3.措施:
4.结果:汉初 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时期 措施 表现 地位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 ”
进一步减轻
重视“ ”,废除严刑峻法
提倡 ,反对奢侈浮华
重点探析
【历史解释——探缘由】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史料实证——析对策】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汉初几位皇帝都实行了什么政策 与秦朝的治国措施有何不同
【家国情怀——说启示】
材料三 同学们在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的阳陵陶俑以后,发现同样都是陶俑,有很大的区别。右侧是他们搜集的相关照片。
(3)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这说明了什么
(4)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给我们什么启示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如图节选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第一章……斩蛇起义 推翻秦朝
第二章……消灭项羽 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 建立制度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2022·佛山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材料反映出( )
A.西汉延续了秦朝的统治政策 B.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
C.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提倡勤俭治国 ②士兵还乡务农
③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④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22·东莞期中)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们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5.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汉文帝( )
A.加紧对农民控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实施了严刑苛法 D.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6.(文帝元年)诏曰:“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时期的治国理念是( )
A.以农为本 B.减轻刑罚 C.重视人才 D.以德化民
7.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表明汉文帝( )
A.当时国家很贫穷,消费不起
B.做样子给百姓看,怕大家说他是昏君
C.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节俭财政开支,以削弱诸侯王势力
8.(2022·阳江江城期中)某一朝代建立初期,百姓极度贫困,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数十年后,这一朝代“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 D.盘庚迁殷
9.“汉文帝以他的仁德修身、治民、理诸侯和安四境,造就了人民之福、国家社稷之福,同时他本人由此赢得了千古赞颂,所以也成就了自身之福。”这句话说明了( )
A.统治者的个人德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B.汉文帝是古代成就最高的皇帝
C.汉文帝建立了汉朝
D.汉文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二、非选择题
10.西汉建立初期,民生凋敝,历经六七十年,社会经济逐步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班固
材料三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史记》
材料四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2)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3)材料三、四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 他们在位时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