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以及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说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和主要经过的地区;再认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物产;识读《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材料,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3.写出西域都护、设置时间及意义;识别班超、甘英、班勇的主要事迹。
水平二:
1.根据材料,分析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2.联系“一带一路”建设,阐述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基础落实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 、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背景:匈奴控制西域并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
3.概况:
次数 时间 目的 成果
第一次 公元 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 年 访问西域各国,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1)向东: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2)向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 →马六甲海峡
↓
欧洲← 南端和锡兰←孟加拉湾沿岸
三、对西域的管理
重点探析
【时空观念——展示丝路路线】
材料一
(1)请将上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 )中。
示例:① (长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域) ④(西亚) ⑤(欧洲)
【史料实证——认识丝路价值】
材料二
歌谣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通欧洲,
陆海贸易大发展,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的事务。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东西文化相渗透”的两例史实。
材料三
(3)材料三是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你能从这些图片中得出“丝绸之路”的哪些信息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2.如果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比较恰当的是( )
A.一帆风顺 B.临阵逃脱
C.有始无终 D.历经坎坷
3.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 )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新疆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实现了同西域的联系往来
4.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 )
5.罗马贵族对中国丝绸的喜爱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查士丁尼在位期间,曾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并且成功将蚕蛹偷运回罗马,从此,罗马人有了自己的养蚕业。据此推测,推动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国的强盛 B.张骞通西域
C.古欧洲内需 D.中间商牟利
6.往西域去的使者“相望于道……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往东来的商胡贩客“日款(往来)于塞下”。这一现象( )
A.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B.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C.加剧了秦朝社会矛盾
D.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7.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表明( )
A.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唯一通道
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C.丝绸之路促进了南北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世界上多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新疆融汇
8.(2021·成都中考)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 )
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9.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
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10.(2021·广东模拟)郑吉在乌垒建立都护府……使汉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汉王朝有权对西域诸国册封国王,任命官吏,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表明( )
A.西藏地区已开始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B.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开始设立巡检司
C.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西域各小国对西汉开始实行朝贡制度
11.班超在西域南道诸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班超个人的因素固然起了不小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西域各国早就希望与汉朝恢复联系,所以班超所到之处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配合,得到西域各国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可见东汉时期同西域加强联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班超的个人才能 B.匈奴的彻底消亡
C.当时形势的发展 D.皇帝的权威
二、非选择题
12.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 敦煌壁画
(1)材料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史实 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二 丝绸之路路线图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请你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西域 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这届论坛对外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我多次说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的讲话
(5)结合材料回答,今天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以及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说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和主要经过的地区;再认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物产;识读《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材料,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3.写出西域都护、设置时间及意义;识别班超、甘英、班勇的主要事迹。
水平二:
1.根据材料,分析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2.联系“一带一路”建设,阐述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基础落实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背景:匈奴控制西域并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
3.概况:
次数 时间 目的 成果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1)向东: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2)向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
↓
欧洲←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孟加拉湾沿岸
三、对西域的管理
重点探析
【时空观念——展示丝路路线】
材料一
(1)请将上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 )中。
示例:① (长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域) ④(西亚) ⑤(欧洲)
【史料实证——认识丝路价值】
材料二
歌谣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通欧洲,
陆海贸易大发展,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的事务。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东西文化相渗透”的两例史实。
答:中国的丝织品、铸铁技术等西传,西域的良种马、乐器、舞蹈等纷纷东来。
材料三
(3)材料三是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你能从这些图片中得出“丝绸之路”的哪些信息
答:丝绸之路延伸到欧洲的罗马;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C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解析: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如果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比较恰当的是( D )
A.一帆风顺 B.临阵逃脱
C.有始无终 D.历经坎坷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曾被匈奴扣留10余年之久,但最终还是到达目的地,说明他的出行充满坎坷。
3.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 D )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新疆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实现了同西域的联系往来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4.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 D )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在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逐渐形成的,其路线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因此,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A、B、C均属于西汉之前的文物。
5.罗马贵族对中国丝绸的喜爱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查士丁尼在位期间,曾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并且成功将蚕蛹偷运回罗马,从此,罗马人有了自己的养蚕业。据此推测,推动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C )
A.中国的强盛 B.张骞通西域
C.古欧洲内需 D.中间商牟利
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人对丝绸的喜爱,说明古欧洲对丝织衣服存在需求,所以引进中国的蚕丝业,因此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故推动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古欧洲内需。
6.往西域去的使者“相望于道……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往东来的商胡贩客“日款(往来)于塞下”。这一现象( B )
A.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B.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C.加剧了秦朝社会矛盾
D.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汉武帝时期,A排除;加剧了秦朝社会矛盾与西汉的丝绸之路无关,排除C;题干材料与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无关,排除D。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7.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表明( D )
A.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唯一通道
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C.丝绸之路促进了南北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世界上多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新疆融汇
解析:据“其所以能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季羡林先生的这段话表明,世界上多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新疆融汇,故D符合题意,B错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故A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故C错误。
8.(2021·成都中考)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 D )
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解析: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9.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D )
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图片文物有“印度六棱柱形玻璃珠饰”“波斯陶壶”“罗马玻璃碗”说明文物来自欧亚国家,且有玻璃制品和陶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所以D正确;A中主要是陶瓷制品表述有误,排除;B、C题目中体现不出,排除。
10.(2021·广东模拟)郑吉在乌垒建立都护府……使汉王朝的政令通行西域,汉王朝有权对西域诸国册封国王,任命官吏,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表明( C )
A.西藏地区已开始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B.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开始设立巡检司
C.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西域各小国对西汉开始实行朝贡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在乌垒建立都护府”,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C符合题意。
11.班超在西域南道诸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班超个人的因素固然起了不小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西域各国早就希望与汉朝恢复联系,所以班超所到之处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配合,得到西域各国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可见东汉时期同西域加强联系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班超的个人才能 B.匈奴的彻底消亡
C.当时形势的发展 D.皇帝的权威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更重要的……与汉朝恢复联系”等关键信息,说明了西域各国和东汉加强联系是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12.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 敦煌壁画
(1)材料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史实 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史实:张骞出使西域。精神:爱国、勇于探索、不畏艰难、不屈不挠、不忘使命等。
材料二 丝绸之路路线图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请你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答: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西域 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答:西域都护。说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或西域都护的设置说明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的统辖)。
材料四 这届论坛对外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我多次说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的讲话
(5)结合材料回答,今天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或互利共赢)。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从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可以看出张骞爱国、勇于探索、不畏艰难、不屈不挠、不忘使命等精神。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得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4)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第(5)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