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客观评价国共领导的全民族抗战的功绩。
2.时空观念:观察地图,梳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军事侵略、政治扶植、经济掠夺、
文化奴性)。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呈现与分析,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解释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难点】不同历史事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
三课前预习
1.全面内战的爆发
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________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粉碎全面进攻 方针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时间 1946年7至10月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____解放区和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结果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________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日本侵华的开始
(1)日本侵华原因
历史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已久,占领中国是其既定国策
根本原因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困境及摆脱困境的对策
现实原因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有利条件 ①国内:国共两党内战对峙;国民党抗战意图没有明确(不抵抗政策),没有做好抗战准备。②国际:欧美列强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无暇顾及日本侵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2)日本侵略
1931年 日本制造了_____事变,不久占据整个东北
1932年 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_____
1932年 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 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
1935年 日本侵略者为侵占中国华北而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3.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_______。
(2)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3)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_______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4.中共七大
目的 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时间 _______年4-6月
地点 _______
主要内容 (1)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思想路线:确立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3)组织路线: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意义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
5.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重大战役 结果(意义)
防御阶段 (1)_______会战:1937年8-11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平型关大捷:1937年9-11月,八路军取得_______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_______会战:历时近一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4)_______会战:1938年1-5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5)武汉会战:_______年6-10月,10月下旬,武汉失守。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武汉、_______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开始,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自我检测
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0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呼吁:“各方政治意见能彻底融洽,以树立政府之抗战基础。”7月17日,蒋介石呼吁: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这反映了当时( )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全民族抗战已成为共识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迫在眉睫
2.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部队的政治工作中提出要“在友军和居民中解释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实现民主的重要性”;同年9月25日,要求在新闻宣传过程中重点体现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内容。中共中央提出这些主张旨在( )
A.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缓和 B.健全国内新闻宣传体系
C.推进全面抗战局面发展 D.争取国际力量支持抗战
3.1941年夏秋,四川农村租佃纠纷频发,已成为民间积怨的主要内容。《新华日报》报道称:“四川为租佃而涉讼的纠纷,在今天的农村,成了一种最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统区物价暴涨 B.政府的税收政策
C.长期战争的进行 D.国民政府的内迁
4.全民族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戏剧“每个剧本要以它所触及的那个问题的政策为核心,通过我们的创作,向群众宣传和解释革命的政策”,“要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要求,服从当时当地的政治任务”。由此可见,这些戏剧( )
A.注重揭发剥削阶级的残酷性 B.注重传播进步的意识形态
C.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 D.积极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
5.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提出“立即动员全国海陆空军,准备应战……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洛川会议上进一步制定了“全国军队总动员”和“全围人民总动员”的方针。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 B.赢得了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C.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实现
6.下面两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据此可知(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B.中共党员人数激增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7.“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个伟大事件,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所展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乃至我们民族英勇奋斗的不竭的精神源泉。”材料中所评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一·二八”事变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8.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到“反蒋抗日”再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与红军建立了合作关系;次年9月,蒋介石提出团结御侮的必要。由此可见,当时( )
A.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发生了根本转变 B.国共两党间的政治分歧得以消弭
C.民族危机加剧促使国共关系的改变 D.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9.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下面是一位中国画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扶轮日报》上发表的漫画。该漫画旨在( )
A.讽刺日本对其侵略行径的美化 B.沉重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C.揭露国统区内推行的奴化教育 D.激发国人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
三课前预习
1. 中原解放区 陕北 山东 孟良崮
2. 九一八 上海
3. 完全胜利 伟大复兴
4. 1945 延安 毛泽东思想
5. 淞沪 平型关 忻口 徐州 1938 广州
四自我检测
1.C
2.C
3.C
4.B
5.A
6.A
7.C
8.C
9.A
10.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