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9 08: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概括归纳新中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实践,分析其历史意义,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时空观念: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内政(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举措,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探究中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概括归纳新中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实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成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难点】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三课前预习
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背景:新中国的成立。
②内容:“另起炉灶”“____”“一边倒”三条方针。
③成就:首先与苏联建交;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____”方针。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①背景: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侵略干涉的____蓬勃发展。
②内容:中国给与亚非拉国家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③成就:出现了以与____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3)20世纪70年代
①成就: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②表现: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____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中国迎来建交高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_______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__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1949年9月,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界别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2)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等几个重要文件。
(3)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准备 两次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成立 大典开国 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意义 民族解放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发展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___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的纪元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过程
①首次提出:_______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_______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
②联合确认: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_______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2)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自我检测
1.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参加选举去》,画面是工人们拿到自己的选票,准备去投票现场。该年画展示了此时期( )
A.工人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 B.工人开展工业建设的场景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确立 D.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变化
2.下图是周令剑在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据此可知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C.国家工业化全面开展 D.妇女地位提高踊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3.朝鲜战争初期,关于中国是否出兵,中共中央不断开会研究,反复做有关人的工作,也反复变动决定,反复推迟执行行动计划,甚至不得不反复变换出征的挂帅人选,最终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作战。这反映出( )
A.中国志愿军入朝时机略显仓促 B.中国政府对美政策的根本转变
C.中国作为大国担当的道义力量 D.社会舆论对与美作战犹豫不决
4.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的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有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有30%~50%。这表明我国的“一五”计划( )
A.体现了一定的“自力更生”精神 B.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C.完成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造 D.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15.20世纪50年代初,民主德国政府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是东欧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博览会之一,并有众多西欧展商和观众参加。中国积极参加这一博览会以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既和举办国政府打交道,也更加重视政府之外的民众和组织。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急需打破西方的封锁和禁运 B.确立了“走出去”的对外战略
C.工业化成就获得了世界认可 D.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6.下表所示是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单位:%)。该普查数据( )
人口属性 男性 女性 18岁以上 18岁以下 汉族 各少数民族 城镇 乡村
比重 51.82 48.18 58.92 41.08 93.94 6.06 13.26 86.74
A.说明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 B.表明我国人口的结构较为合理
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准备
7.下图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单位:亿元)。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A.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贯彻 B.边疆民族地区是西部开发的重点
C.民族地区发展依赖固定资产投资 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快速上升
8.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加强了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重视提高即将治理国家的水平
9.《人民日报》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1949年9月30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人大的职能
C.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我国的国旗、国都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10.如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年画《开掉田埂,生产合作是一家》,这一作品( )
A.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B.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C.反映出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 D.表明国民经济在逐步恢复
三课前预习
1.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求同存异 民族解放运动 亚非民族独立国家 中美关系
2. 官僚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 毛泽东
4.社会主义
5. 1953 印度代表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权和领土完整
四自我检测
1.A
2.D
3.C
4.A
5.A
6.D
7.A
8.D
9.A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