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面对动荡的社会,要么兼济天下,要么独善其身。而在文学的世界里,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并带来启发。
东汉末年直到东晋,社会动荡,曹操奋发有为建功立业,陶渊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他们的生命气质流出的一首首诗歌,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沉思着。
短
歌
行
魏·
曹
操
豪情三国,英雄辈出
许劭曾评价三国里一个人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也说此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此为何人?
感知时代
曹操
曹操(155~220),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感知作者
A (丞相):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用人唯才
B (统帅):
C (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三曹七子)
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宗、走赤壁、克马超、收张鲁、封魏王。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职业成就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
关于“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曹操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yōu
duō
qì
mò
zā
bǔ
正音解意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逝去的时光太多了!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喝酒方可解脱。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找不到它们的栖身之所,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若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皆归向于我也。
你认为诗中表达了哪些具体的感情呢?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忧
你认为哪一种是核心情感?
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
整体感知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赏析诗歌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忧:人生苦短
思慕情人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咏起所咏之词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诗歌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坡悠然自得地啃食。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求贤若渴
君 (贤才)
思慕贤才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矜》,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分析手法
用典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赏析诗歌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忧:贤才难得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赏析诗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2.“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
没有贤主。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赏析诗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解》
渴盼能多招募人才,多多益善(与前文忧人才不够用照应)
《史记·鲁周公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忧恐失天下之贤人。”
志:一统天下
忧:功业未成
——积极进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无名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岁月短暂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理解诗情
总结归纳
人生苦短(忧)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忧愁
激昂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
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曹操(155-220 )
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
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
更有一种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短歌行》——求贤曲
感知作者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气韵沉雄
慷慨悲壮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感知诗歌
拓展体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韩愈
拓展体悟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 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求贤令》—曹操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 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求贤令》译文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