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5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5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8 16: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一分钟了解“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趣味导入
第9课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秦灭六国
——六王毕,四海一

壹·秦灭六国——六王毕,四海一
1.原因: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逐步成为中战国后期最实力最强的国家。
材料二:秦王嬴政聚才、用才有方,任用许多能臣悍将如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君臣之间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秦始皇嬴政》
商鞅变法
任用人才
材料三: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民心所向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壹·秦灭六国——六王毕,四海一
2.秦的统一:
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壹·秦灭六国——六王毕,四海一
2.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东达东海
西到陇西
壹·秦灭六国——六王毕,四海一
3.秦统一的意义:
秦朝统一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百代皆行秦制度
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百代皆行秦制度
1.皇帝制度:
阅读课本P45页,思考什么是皇帝制度。
功过五帝
德高三皇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称为朕
命令称为制、诏
印称为玺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百代皆行秦制度
2.三公九卿制: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中央机构
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百代皆行秦制度
3.郡县制
地方机构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百代皆行秦制度
郡(守)
县(令或长)
乡、里、亭
行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地方官员产生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威胁中央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
3.郡县制
地方机构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百代皆行秦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或长)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郡县制
三公制
皇帝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制度
制度
秦灭
秦灭
百代皆行秦政制

巩固统一
——一统格局承后世
叁·巩固统一——一统格局承后世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尺寸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叁·巩固统一——一统格局承后世
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初有隶书,以趣简约,而古文由此绝矣。
——(五代十国)徐锴《说文系传》
统一文字,制定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叁·巩固统一——一统格局承后世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由国家统一监制。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
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
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3.交通上:统一车轨
叁·巩固统一——一统格局承后世
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叁·巩固统一——一统格局承后世
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3.交通上:开凿灵渠
4.军事上: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叁·巩固统一——一统格局承后世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临洮
辽东
蒙恬,秦朝时期名将,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制度
制度
秦灭
5.思想上:焚书坑儒
叁·巩固统一——一统格局承后世
作用:加强对人们思想上的控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的局面行程开始于(  )
A.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 D.儒家思想一统天下
A
A
随堂训练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材料中的“新皇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4.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践此万岁”的字样。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刑法残酷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