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致云雀》
高中语文名师系列
文本解读
云雀的象征意义
导入
01
02
03
目录
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赏析诗人的形象。
通过本诗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诗歌,探究诗歌主题。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他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他以诗歌作武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经受过失败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精神。
导入
他善于把主观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结合起来:他歌颂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他在歌颂西风的同时,也是在激励和鞭策自己;他赞颂云雀,把云雀看成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他就是英国的著名诗人雪莱。
导入
导入
“致云雀”中“致”是“送给”的意思
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
文题点明了诗歌的歌颂对象。
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出生于英格兰苏塞克斯郡菲尔德庄园,诗人、思想家、改革家。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代表作有《麦布女王》《西风颂》《致英国人民》等。
作者简介
文本解读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的。《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人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文本解读
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1.讨论:在第十三节至十五节这三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云雀的象征意义
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提示
第十五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惟妙惟肖的再现”。雪莱也非常重视想象,“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不过,他所推崇的想象也源于生活。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姿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绮丽的浪漫主义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提示:在诗歌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作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熟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自我。
2.诗歌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雪莱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
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了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愿景。
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了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而愿意用自己的笔去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
云雀所熟知的欢心,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渴望。
3.有人说,《致云雀》中的“云雀”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诗人和云雀的同与不同
相似之处: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不同之处: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诗人虽然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去化解感伤。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乔治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课
文
小
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