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致云雀
雪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3
理解诗歌,重点赏析
5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4
课堂小结
6
目录
7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3.学习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表现诗歌主旨的写作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古老的法国高庐,人们曾把云雀尊为“国鸟”,为什么呢?就你查阅的资料,说说理由。
今天,我们来学习雪莱的《致云雀》,看看他是怎样赞美云雀的。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检查预习作业
(1)生字词的积累。
(2)交流作者的相关资料。
2.进行补充。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生字词的积累
飞禽(qín) 酣(hān)畅 雕琢(zhuó)
蔚(wèi)蓝 犀(xī)利 晨曦(xī)
霓(ní)虹 甘霖(lín) 鲁莽(mǎng)
醇(chún)酒 倦怠(dài) 真挚(zhì)
摈(bìn)弃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作家作品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
代表作:诗歌《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运动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限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借他的文学作品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而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歌颂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诗歌源于生活,雪莱的《致云雀》反映了当时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状。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2.分小组讨论诗歌的层次和主要内容。
全诗共21节;
第1节是诗人初见云雀的强烈感受和反应;
第2节写云雀的运动态势和典型习性;
第3、4节写云雀欢快明朗的形象;
3.再次朗读诗歌,体会云雀的形象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第5-7节写诗人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第8-12节是对云雀的赞美;
第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第16-19节歌颂自然;
第20、21节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他的愿望和抱负。
理解诗歌、重点赏析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快、清丽、诚挚、热切。诗歌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诗歌充满活力和朝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全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定下了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
2.第13、14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雪莱认为“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浮夸、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理解诗歌、重点赏析
理解诗歌、重点赏析
3.诗人描写云雀时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云雀的什么特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高贵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课堂小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布置作业
1.熟读诗歌
2.查阅资料,了解云雀这一意象,结合本诗,写一段赏析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