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
语言运用: 勾连旧知,梳理、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说出这些词语形容的人物。21教育网
思维能力:对比感知,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表达效果并在具体语境中迁移运用。
审美创造:积累诗词,理解诗文大意,感受其中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重点:词语积累,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说出这些词语形容的人物。
难点:对比感知,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表达效果并在具体语境中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平时上课时,老师总会问大家:“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可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二、交流平台
1.请学生互相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标注方法,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说说你学会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一:抓住课文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可以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二:写人记事的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住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预设三:课文的题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们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4.教师评议并小结。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⑴通过题目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⑵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⑶把课文写的几件事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段运用
1.学习第一题。
⑴同学们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得来的,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甘愿付出生命的烈士,我们通常会用哪些词语来赞扬他们呢?21cnjy.com
预设:为国捐躯 视死如归 英勇献身
⑵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四字词语,学生认真读两遍。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⑶学生齐读这八个四字词语,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秉”是后鼻韵母,读音是“bǐng”,“刚正不阿”中“阿”读音是“ē”,不要读错,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⑷学生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再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毫不畏惧。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牺牲。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⑸我们已经学会把词语读正确,把这些词语理解清楚,那谁来说一说这些词语一般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总结:“志存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一般用来形容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精忠报国”一般用来形容忠诚报效国家的爱国之士。“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一般用来形容为了正义或大义,面对危险或死亡不屈服、不惧怕的正义之士。“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一般用来形容处事公正严明、不徇私情的人。
2.课件出示第二题中的两组句子。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⑴学生自读例句,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预设:两组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一个陈述句,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陈述句语气比较平淡。
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反问句。
⑶实战演练。
①教师谈话: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知道了反问句的作用,就来试着用一用。
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②这两个场合我们经常会遇到,碰到这样的场合,我们怎么办呢?
③预设1:“有人打扫就能乱丢垃圾吗?”
预设2:“这难道是送给我的?”
④学生分组比赛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组织评选“说话小标兵”。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 优秀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
反问句和陈述句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读准确,借助注释明诗意
一、勾连旧知,导入新课
1. 复习导入:孩子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学过几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
2.教师谈话:唐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唐诗的魅力。(板书诗题)21·cn·jy·com
二、疏通字词,理解诗意
1.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诗人高适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高适?
学生介绍,教师课件出示诗人的简介,补充介绍。
高适(约704—约765)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www.21-cn-jy.com
2.出示古诗,学生读古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⑴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古诗,检查是否读准字音,是否读通顺。
⑶交流内容:读通了诗句,那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们自由说一说。
板块二 读生动,品析词句赏诗境
1、 读出韵味
1.孩子们,知道古诗写了什么内容,让我们试着读出古诗的韵味吧,请你们找一找这首诗的韵脚,在朗读中体会节奏与韵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多式朗读:
①配乐范读:孩子们,请你们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听听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②教师引读:在这黄沙漫天,乌云遮日的塞外,北风呼啸,大雪纷纷,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向前飞行。
3.心中有情,比照勾兑
⑴激疑引思:孩子们,如果你在这样的情境中送别友人会是什么心情呢?
⑵读诗悟情:是啊,在这样壮阔而又荒凉的地方送别友人,是多么的难舍难分啊。除了不舍,作者还有怎样的心情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1·c·n·j·y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是对谁说的,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君:对他人的尊称。)
②作者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劝慰好友?想一想,他们之间说了什么?
③“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④此时的董大因失意而离京,高适也是怀才不遇,但是他却不气馁,依旧豪情壮志,充满希望。请你带着这样的劝慰与鼓励之情再读诗句。21·世纪*教育网
板块三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关于送别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古诗,将整首诗背下来,并工整地默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