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7 21: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表示握手结交。
友的本义:两人结交,协力互助。
朋友
表示两串玉系在一起。
朋的本义:品行优良且志趣相投的结交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言文。
一. 纵情吟诵感知音。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读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词,语气上扬,声音延长
3、停顿时声断气连
锺子期,山野村夫。
伯牙,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著名琴师,琴技高超,被称为“琴仙”。
二. 高山流水明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正当。
志:心志,情志
善:好。善哉:好啊!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志在清风,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乎若清风。”
志在明月,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乎若明月。”
志在白雪,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乎若白雪。
徐徐
皎皎
皑皑
之,前往
心,思想
志的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的志向与追求。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泰山般高远的志向
流水般宽广博大的胸怀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三. 破琴绝弦祭知音。
俞伯牙写给钟子期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破:摔破;绝:断绝;复:再,又。
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古琴剪断琴弦,一生不再弹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认为;足:足以。
认为世间再没有人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四. 千古传唱怀知音。
人们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知音”指的是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思考:“高山流水”便是出自《伯牙鼓琴》这个故事,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吗?
愿君常闻高山流水,
漫漫前路知己相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