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临摹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课导入
在这个世界上大到宇宙星体,小到一粒尘埃都在无时无刻的发生变化。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那么,在化学里我们把物质的变化分为哪几类?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
3 块状/粉末状的胆矾 蓝色的胆矾溶液
水沸腾,有气泡
和水雾产生
块状胆矾变成
粉末状
块状和粉
末消失
没有
没有
没有
一、物质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1)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仅是的改变。
形状、状态
_ _
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举几例回答。
形状变化:粉笔折断、剪纸、打碎玻璃等
状态变化:干冰升华、石蜡融化、酒精挥发等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4 蓝色硫酸铜溶液 液态的水
5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等 粉末状的胆矾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气泡出现
澄清石灰石
变浑浊
有
有
一、物质变化
2、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1)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
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举几例回答。
金属生锈、食物变质、燃烧等
(2)伴随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同时伴随能量的改变,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
生
成
沉
淀
生
成
沉
淀
放
出
气
体
发
光
放
热
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爆炸分为物理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胎)和化学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煤气爆炸)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不属于化学变化)
说明
3、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联系:
内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的生成
物质的外形、形状、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总结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汽油挥发 B、粉碎矿石
C、水变成冰 D、木材燃烧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蜡融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水结成冰
巩固练习
D
B
3、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是( )
A、汽油挥发 B、树叶发黄
C、菜刀生锈 D、动植物呼吸
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 )
A、滴水成冰 B、死灰复燃
C、聚水成塔 D、破釜沉舟
A
B
5.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①酒精挥发 ②白糖溶于水
③食物腐烂 ④铁矿石炼铁
⑤汽车胎爆炸 ⑥电灯发光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B
思考: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
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易
点燃时在空气中
无色
液体
有特殊气味
0.8g/ml
能与水互溶
挥发
能燃烧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化学变化
二、物质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形状、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延展性、挥发性、吸附性、磁性等。
如: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熔点为0℃,沸点为100℃,密度为1g/cm3 。 胆矾是一种蓝色的固体。
酒精具有挥发性,干冰具有升华性。
金属通常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感官感觉到的,简单仪器测量的
二、物质性质
2、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3、如何区分变化和性质:
(1)变化是一个过程,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2)一般在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会、不会、难、易、是、具有等表示能力的字眼。
例如,煤气可以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甲烷可以燃烧;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木炭具有还原性等。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
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四
观察与思考
生活中,我们除了用水灭火之外,
还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这是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
持燃烧的特性制作而成。那么在二氧化
碳灭火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
什么变化?体现出了什么性质?二者
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与用途
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学习性质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用途,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物质用途
作调味品
作燃料
性质
用途
决定
体现
变化
体现
决定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可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物质的用途
决定
体现
铜丝作导线
氢气作燃料
归纳与小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性质判断
性质内容
物质是否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直接(眼看、鼻闻、
耳听、手掂量等)
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
可判断。在叙述物质
的化学性质时,往往
有下列字词:能、会、
可以、易、难等
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度、挥发性、
导电性、导热性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
判断其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稳定性(如
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
A、铜可以做电线 B、铁可以做铁锅
C、活性炭可以除异味 D、木材可以做燃料
2、下列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可燃性 B、颜色
C、还原性 D、氧化性
巩固练习
D
B
3.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①呈紫红色光泽;②熔点为1 083.4 ℃;③沸点为2 567 ℃;④密度8.9 g/cm3;⑤具有很好的延展性;⑥导电、导热性较好,但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⑦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⑧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⑨高温时可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⑩铜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⑨、⑩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