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素质评价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素质评价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8 09:35:00

文档简介

单元素质评价(一)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4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2.达尔文在19世纪提出进化论,指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观点以后,一直饱受质疑和指责,虽然随后不少古人类遗址被发掘,达尔文的观点依然不受欢迎。后来中国的一项发现,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改变这一局面,这一“发现”是(   )
A.元谋人被发现 B.北京人被发现
C.山顶洞人被发现 D.河姆渡遗址被发现
3.2022年是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3周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举办了系列展览,下列图片能入选的一项是(   )
4.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6.“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7.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8.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北京人使用火 B.华夏族形成
C.山顶洞人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10.在陕西宝鸡、湖南株洲都有祭祀炎帝的炎帝陵,湖北随州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有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这反映了(   )
A.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       B.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
C.炎帝部落在渭河流域       D.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
11.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下面正确的继承顺序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12.追忆历史,四千多年前,华夏大地经历了一场大洪水,最终在华夏先民前赴后继的艰苦努力下,治理了大洪水,为华夏民族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下列传说与之有关的是(   )
A.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大禹治水  D.盘古开天辟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共26分)
13.虽然有的历史距离我们已有几千年,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其存在。依据下列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解读】
(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4分)
(2)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2分)
【你来解读】
(3)假如你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导游,请你从以上图片中任选一个合适的文物或复原图向游客介绍。(2分)
(4)假如你是半坡博物馆的负责人,为了改变游客稀少的状况,你会策划哪些表演再现当时半坡居民的生活 (2分)
(5)为了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参观河姆渡、半坡博物馆,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14.下面是某中学的学生针对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传说中的战争】
材料一 狂风呼啸,沙尘飞扬。夸父领兵突围,被大鸿截住,双方大战起来。只见兵器相击,火星飞溅。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听夸父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原来,夸父的眼睛被沙子迷住了,正在揉眼之际,被大鸿拦腰砍了一刀。骄横的蚩尤,一听夸父受了重伤,怒睁双眼,抡起板斧,左右拼杀,领兵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轩辕发现蚩尤拼命突围,即命应龙率骑兵跨上火畜,又命风后擂鼓接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传说中哪一战争发生时的场景 结果如何 有何影响 (4分)
【华夏文明形成】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二反映的人物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她与图一中的人物有怎样的关系 (4分)
【民主制度起源】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3)材料三中“天下为公”时代“选贤与能”的办法历史上叫什么 (2分)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2分)
(5)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 请简要说明。(2分)
第 - 1 - 页 共 8 页单元素质评价(一)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4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B )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解析: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传说、记载都带有主观色彩,排除。
2.达尔文在19世纪提出进化论,指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观点以后,一直饱受质疑和指责,虽然随后不少古人类遗址被发掘,达尔文的观点依然不受欢迎。后来中国的一项发现,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改变这一局面,这一“发现”是( B )
A.元谋人被发现 B.北京人被发现
C.山顶洞人被发现 D.河姆渡遗址被发现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发现”是北京人被发现。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3.2022年是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3周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举办了系列展览,下列图片能入选的一项是( C )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A与半坡居民有关,B、D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
4.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懂得如何长时间保存火种,但保存的是天然的火种,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人工取火。
5.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D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解析:根据题目中“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而不是传统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划分标准。
6.“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D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中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在洞穴里,过着群居生活;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原始农耕,并走出洞穴盖房定居。
7.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 D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析: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所以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8.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造彩陶。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
9.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B )
A.北京人使用火 B.华夏族形成
C.山顶洞人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解析: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0.在陕西宝鸡、湖南株洲都有祭祀炎帝的炎帝陵,湖北随州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有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这反映了( A )
A.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       B.传说神农发明了农业
C.炎帝部落在渭河流域       D.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
解析:祭祀炎帝的炎帝陵、炎帝神农故里、神农大道、炎帝大道等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地方,反映了炎帝受到后世的敬仰。相传炎帝制作农具,教人农耕,号称神农氏。
11.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下面正确的继承顺序是( D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解析: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12.追忆历史,四千多年前,华夏大地经历了一场大洪水,最终在华夏先民前赴后继的艰苦努力下,治理了大洪水,为华夏民族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下列传说与之有关的是( C )
A.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大禹治水  D.盘古开天辟地
解析: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治水10多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洪灾,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共26分)
13.虽然有的历史距离我们已有几千年,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其存在。依据下列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解读】
(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4分)
答: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耕(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出现原始手工工业(制造陶器);会建造房屋(河姆渡人建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等。
(2)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2分)
答: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你来解读】
(3)假如你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导游,请你从以上图片中任选一个合适的文物或复原图向游客介绍。(2分)
答:骨耜:河姆渡人首先将水牛等动物的肩胛骨进行磨制加工,然后装上木柄,进行耕作;稻谷遗存: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刻画猪纹的黑陶钵:河姆渡人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陶器上还刻有动物图案;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任选其一即可)
(4)假如你是半坡博物馆的负责人,为了改变游客稀少的状况,你会策划哪些表演再现当时半坡居民的生活 (2分)
答:表演半坡人采集狩猎接力游戏;表演半坡人的劳动生产场景;表演半坡人的日常生活等。
(5)为了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参观河姆渡、半坡博物馆,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答:追寻谷米(稻谷)之源、体会原始文明。
解析:第(1)题,图片反映了当时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使用的工具、种植的农作物、制作的陶器及所建造的房屋,依据这些信息便可描绘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第(2)题,依据第(1)题的解答,可知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第(3)题,可以选题图中骨耜、稻谷遗存、刻画猪纹的黑陶钵、干栏式房屋中任何一个,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介绍,如:骨耜,河姆渡人首先将水牛等动物的肩胛骨进行磨制加工,然后装上木柄,进行耕作。第(4)题,策划内容一定要贴近半坡居民的生活,能够使策划再现半坡居民的生活特征,让游客在体验中较为真实地了解半坡居民。第(5)题,宣传语要有感染力、号召力,言之有理即可。
14.下面是某中学的学生针对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传说中的战争】
材料一 狂风呼啸,沙尘飞扬。夸父领兵突围,被大鸿截住,双方大战起来。只见兵器相击,火星飞溅。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听夸父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原来,夸父的眼睛被沙子迷住了,正在揉眼之际,被大鸿拦腰砍了一刀。骄横的蚩尤,一听夸父受了重伤,怒睁双眼,抡起板斧,左右拼杀,领兵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轩辕发现蚩尤拼命突围,即命应龙率骑兵跨上火畜,又命风后擂鼓接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传说中哪一战争发生时的场景 结果如何 有何影响 (4分)
答:涿鹿之战。炎帝、黄帝大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文明形成】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二反映的人物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她与图一中的人物有怎样的关系 (4分)
答:嫘祖会缫丝,并擅长纺织。嫘祖是黄帝的妻子。
【民主制度起源】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3)材料三中“天下为公”时代“选贤与能”的办法历史上叫什么 (2分)
答:禅让制。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2分)
答:贤:高尚的品德;能:卓越的才能。
(5)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 请简要说明。(2分)
答:有。这种民主推举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也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清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人物信息“蚩尤”判断出战争的名称,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结果和影响。第(2)题抓住图二中的关键信息“嫘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阅读理解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题在回答第(3)题的基础上归纳即可。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第 - 1 -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