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8 08:29:07

文档简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填主干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黄河流域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 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发展:商朝以后,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而且制作工艺高超,采用“泥范铸造法”。
(3)典型代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记事:
(1)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 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 500个以上。
(3)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2)造字特点: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易错字: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甲骨文、王懿荣。
抓基础
知识点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A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解析:依据题干中“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可知,该史料表明黄帝时期已经出现青铜器,而传说中的黄帝生活于原始社会后期。
【概念链接】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青铜时代是指主要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2.中国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地位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祭祀;戎:军事,战争)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B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知,当时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即礼器和兵器。
3.某同学暑假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在介绍材料上发现有很多青铜器珍品出自商周时期,下列关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B.工匠准确掌握了铜、锡、铁的比例
C.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
D.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著名代表
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
4.我国商朝时期铸造出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制的祭器,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就是( B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利簋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物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知识点二 甲骨文记事
5.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龙骨”上刻有明显“符号”的人,并断定为商代的文字,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号”免于湮没。这种“符号”应是( B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6.如图是发现于河南安阳的甲骨,下列哪些商朝的社会活动有可能记载在这一甲骨上( B )
①祭祀 ②农牧业
③刑法 ④旅游
⑤战争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解析: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旅游与当时史实不符。
7.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提出,青铜器、文字、城堡是文明产生的三个标志和要素,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C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链接】文字产生之前,古人采用结绳记事。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半坡、大汶口等原始居民在陶器上刻画一些符号,这是我国古代文字的萌芽,但对这些符号的定性、识别和解读,至今存在异议,直到甲骨文的问世,才有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对当时及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
知识点三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8.如图甲骨文“人”字是采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D )
A.假借 B.形声 C.会意 D.象形
解析:观察题图可知,题中甲骨文“人”的形状像古代正在行礼的人的样子。据此判断,D正确。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9.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B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依此判断,A、C、D均表述错误。
提能力
10.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这表明商朝时青铜器( C )
A.制作工艺高超
B.地域分布广泛
C.功能逐渐丰富
D.使用完全普及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分析可知,青铜器的功能由最初单一的食器,逐渐扩大到武器、礼器等,这表明商朝时青铜器的功能逐渐丰富。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商朝是叙述中国历史的起点。其依据是( C )
A.鱼纹彩陶盆和半坡遗址
B.猪纹黑陶钵和河姆渡遗址
C.甲骨文和安阳殷墟遗址
D.打制石器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和B反映的是商朝之前的原始农耕文化;D反映的是远古时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安阳殷墟是商朝都城的遗址,在此发现了大量甲骨文。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因此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2.“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安阳的评价,下面是历史老师为同学们布置的小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历史与安阳。
【活动一:访遗迹——寻商朝之都】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殷墟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 哪一国王迁都到此
答:商朝;盘庚。
【活动二:赏文物——析青铜文化】
  司母戊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2)夏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繁荣时期,你能说出夏商周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吗
答: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制作工艺高超。
(3)“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答: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力相助。(列出其中两个即可)
【活动三:观照片——探古老文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原因。
答:在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商代甲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殷(今河南安阳)曾是商朝的都城。
【活动四:巧归纳——析演变过程】
文字演变过程
(5)通过上图总结汉字的演变特点。
答:从复杂到简单,从形象到抽象。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盘庚迁都”,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商朝多次迁都,自盘庚迁殷后,商朝政局稳定,逐渐强盛起来。第(2)题主要考查青铜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第(4)题考查甲骨文的地位,中国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最多,而商代甲骨大量集中在河南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立在安阳的原因。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汉字的演变特点是从复杂到简单,从形象到抽象,写出相近的意思即可。
第 - 1 - 页 共 9 页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填主干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 流域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 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 。
(2)发展: 朝以后,主要用于饮食、 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 ,而且制作工艺高超,采用“ ”。
(3)典型代表: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记事:
(1)含义:甲骨文是中国 时期刻写在 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 首次发现甲骨文。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 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 个以上。
(3)内容:涉及祭祀、 、农牧业、官制、 、医药、天文历法等。
(4)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 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 、指事、 、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2)造字特点: 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易错字: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甲骨文、王懿荣。
抓基础
知识点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概念链接】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青铜时代是指主要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2.中国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地位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祭祀;戎:军事,战争)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3.某同学暑假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在介绍材料上发现有很多青铜器珍品出自商周时期,下列关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B.工匠准确掌握了铜、锡、铁的比例
C.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
D.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著名代表
4.我国商朝时期铸造出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制的祭器,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就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利簋
知识点二 甲骨文记事
5.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龙骨”上刻有明显“符号”的人,并断定为商代的文字,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号”免于湮没。这种“符号”应是(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6.如图是发现于河南安阳的甲骨,下列哪些商朝的社会活动有可能记载在这一甲骨上(   )
①祭祀 ②农牧业
③刑法 ④旅游
⑤战争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7.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提出,青铜器、文字、城堡是文明产生的三个标志和要素,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知识链接】文字产生之前,古人采用结绳记事。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半坡、大汶口等原始居民在陶器上刻画一些符号,这是我国古代文字的萌芽,但对这些符号的定性、识别和解读,至今存在异议,直到甲骨文的问世,才有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对当时及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
知识点三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8.如图甲骨文“人”字是采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
A.假借 B.形声 C.会意 D.象形
9.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提能力
10.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这表明商朝时青铜器(   )
A.制作工艺高超
B.地域分布广泛
C.功能逐渐丰富
D.使用完全普及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商朝是叙述中国历史的起点。其依据是(   )
A.鱼纹彩陶盆和半坡遗址
B.猪纹黑陶钵和河姆渡遗址
C.甲骨文和安阳殷墟遗址
D.打制石器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2.“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安阳的评价,下面是历史老师为同学们布置的小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历史与安阳。
【活动一:访遗迹——寻商朝之都】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殷墟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 哪一国王迁都到此
【活动二:赏文物——析青铜文化】
  司母戊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2)夏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繁荣时期,你能说出夏商周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吗
(3)“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活动三:观照片——探古老文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原因。
【活动四:巧归纳——析演变过程】
文字演变过程
(5)通过上图总结汉字的演变特点。
第 - 1 -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