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8 08:45:50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填主干
1.光武中兴: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措施:
①经济方面: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②政治方面: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③民族方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作用: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表现: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夺权,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影响:造成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
(2)时间:184年;领导人:张角;结果:被镇压下去了。
(3)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易错字:王莽、外戚、宦官。
抓基础
知识点一 光武中兴
1.下列哪个历史人物夺取政权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C )
A.刘邦 B.项羽
C.王莽 D.张角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C )
A.释放奴婢
B.实行三十税一
C.严惩贪官污吏
D.兴办太学
解析: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方面,减轻刑罚,合并郡县,严惩贪官污吏,使得东汉初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出现了治世局面。释放奴婢不属于反腐败的措施,B、D不是东汉时期的措施,也不属于反腐败的措施。
3.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D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解析:阅读理解题干材料可知,光武帝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4.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帝都”之称。它直接见证了( C )
A.商王朝的覆灭
B.西周的建立
C.光武中兴
D.刘邦称帝
解析: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拓展延伸:“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2)不同点:①统治思想不同,汉文帝和汉景帝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具体措施不同,光武帝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时期所没有的。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观察东汉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表,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10 1 13 11 2
27 2 31 30 3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8 15 12 17 9
9 36 34 18 54
A.导致“休养生息”政策的出台
B.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C.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D.根源于黄巾起义的打击
解析:观察表格,反映的是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由于他们不能主政,逐渐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结合所学知识,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6.东汉中后期,有两股势力轮流把持朝政,导致政治腐败不堪。这两股势力是( B )
A.皇帝,外戚
B.外戚,宦官
C.皇帝,宦官
D.太后,宦官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逐渐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逐渐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三 黄巾起义
8.“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材料中“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D )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张角
解析:依据“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也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等关键信息可知,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组织策划了黄巾起义,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B )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解析: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拓展延伸: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 
(1)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镇压黄巾军的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地主的大小武装。
(2)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没有相互支援配合,最终被官军各个击破。
(3)东汉政府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胜过黄巾军首领。
提能力
10.两汉时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局面。两种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B )
A.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B.减轻赋税和徭役
C.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D.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关,B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D是光武帝刘秀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11.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的结果
D.官僚集团争权夺利的结果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逐渐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深层次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故这种现象实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12.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D )
A.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封建王朝
D.创立宗教组织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包括大泽乡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刘邦率军包围咸阳,秦朝统治者被迫投降,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黄巾起义是张角利用太平道传教策划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创立宗教组织是黄巾起义的特点。
13.东汉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让我们走进东汉,去探究这一朝代的历史。
【帝王篇】
材料一
(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
答:图一是王莽,图二是汉光武帝刘秀。新朝建立于公元9年,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 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 结局如何
答: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最终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汉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这些措施使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专权篇】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给东汉政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这种现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反抗篇】
材料三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4)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人民无法忍受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 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
答: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失败。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新朝和东汉王朝建立情况的识记;第(2)题则是从施政措施上进行比较,旨在突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繁荣的主旨思想;第(3)题以图示的形式揭示了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第(4)题和第(5)题则是通过民谣和史料记载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黄巾起义的识记以及对东汉灭亡的必然性的认识和理解。
第 - 1 - 页 共 10 页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填主干
1.光武中兴:
(1)西汉的灭亡:公元 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 年, 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措施:
①经济方面:释放 ,减轻农民负担;
②政治方面:减轻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 ;
③民族方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
(4)作用: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 ”。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表现: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 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赖 夺权,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 的局面。
(2)影响:造成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 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
(2)时间: 年;领导人: ;结果:被镇压下去了。
(3)影响:沉重打击了 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易错字:王莽、外戚、宦官。
抓基础
知识点一 光武中兴
1.下列哪个历史人物夺取政权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
A.刘邦 B.项羽
C.王莽 D.张角
2.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
A.释放奴婢
B.实行三十税一
C.严惩贪官污吏
D.兴办太学
3.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4.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帝都”之称。它直接见证了(   )
A.商王朝的覆灭
B.西周的建立
C.光武中兴
D.刘邦称帝
拓展延伸:“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2)不同点:①统治思想不同,汉文帝和汉景帝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具体措施不同,光武帝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时期所没有的。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观察东汉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表,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10 1 13 11 2
27 2 31 30 3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8 15 12 17 9
9 36 34 18 54
A.导致“休养生息”政策的出台
B.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C.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D.根源于黄巾起义的打击
6.东汉中后期,有两股势力轮流把持朝政,导致政治腐败不堪。这两股势力是(   )
A.皇帝,外戚
B.外戚,宦官
C.皇帝,宦官
D.太后,宦官
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三 黄巾起义
8.“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材料中“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张角
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拓展延伸: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 
(1)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镇压黄巾军的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地主的大小武装。
(2)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没有相互支援配合,最终被官军各个击破。
(3)东汉政府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胜过黄巾军首领。
提能力
10.两汉时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局面。两种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B.减轻赋税和徭役
C.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D.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11.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的结果
D.官僚集团争权夺利的结果
12.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
A.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封建王朝
D.创立宗教组织
13.东汉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让我们走进东汉,去探究这一朝代的历史。
【帝王篇】
材料一
(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 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 结局如何
【专权篇】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给东汉政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反抗篇】
材料三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4)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 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
第 - 1 -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