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制) 化学九年级 全一册(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制) 化学九年级 全一册(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10:25:01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基础落实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1)饱和溶液
在一定 下,在 里, 某物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 下,在 里, 某物质的溶液。
【微点拨】溶液是否饱和,必须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某种溶质”的前提条件下,否则是错误的。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微点拨】
(1)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2)对多数固体而言,通过降低温度可以实现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的转化,有的物质适用于升温转化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
【导·思】
1.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其他物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重点探析
INCLUDEPICTURE "../小图JS.TIF" \* MERGEFORMAT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典例】现有20 ℃时底部有少量未溶解固体的硝酸钾溶液,均分为两份进行如下变化:
1.上述A、B、C、D四杯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 __,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 __,可能是饱和溶液的是__ __。
2.通过上述实验分析,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 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INCLUDEPICTURE "../借题发挥JS.TIF" \* MERGEFORMAT
上题中A→B逐渐加入KNO3晶体的过程中,请用坐标曲线图画出溶液质量随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答:
【借题发挥】A中溶液中有一定质量的溶质;再加入KNO3晶体,KNO3溶解,则溶液质量增加,溶液达到饱和后,再加入KNO3,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JS.TIF" \* MERGEFORMAT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1)根据溶解现象判断
(2)根据析出固体情况判断
①有固体析出,则溶液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②无固体析出,溶液有两种情况:
a.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恰好饱和溶液;
b.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素养分层
A层 基础必会
1.(2022·海南质检)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加热,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3.(2022·邵阳质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4.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
(1)加入少量NaCl后,溶液的质量__ 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 __,溶液的质量__ 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 __,溶液的质量__ __。
B层 能力进阶
5.(2022·广东质检)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不变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B.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6.将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的密度
7.下列实验操作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8.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变成饱和溶液
9.(2021·博兴质检)室温下,分别向四个装有等质量的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且所加固体的质量依次减少,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__ 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 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 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以上均填序号)。
(2)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 __(填序号)。
(3)欲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 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PAGE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基础落实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微点拨】溶液是否饱和,必须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某种溶质”的前提条件下,否则是错误的。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微点拨】
(1)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2)对多数固体而言,通过降低温度可以实现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的转化,有的物质适用于升温转化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
【导·思】
1.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其他物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还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质,如某饱和食盐水中,还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两者没有必要的联系。
重点探析
INCLUDEPICTURE "../小图JS.TIF" \* MERGEFORMAT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典例】现有20 ℃时底部有少量未溶解固体的硝酸钾溶液,均分为两份进行如下变化:
1.上述A、B、C、D四杯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A__,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B、D__,可能是饱和溶液的是__C__。
2.通过上述实验分析,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蒸发水分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INCLUDEPICTURE "../借题发挥JS.TIF" \* MERGEFORMAT
上题中A→B逐渐加入KNO3晶体的过程中,请用坐标曲线图画出溶液质量随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答:
解析:1.提示:A加入一定量硝酸钾后,部分溶解,说明A为不饱和溶液;B、D底部有少量固体,一定为饱和溶液,C溶液降温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则C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
2.提示:蒸发水分或加硝酸钾固体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根据C、D析出晶体实验,得出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借题发挥】A中溶液中有一定质量的溶质;再加入KNO3晶体,KNO3溶解,则溶液质量增加,溶液达到饱和后,再加入KNO3,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JS.TIF" \* MERGEFORMAT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1)根据溶解现象判断
(2)根据析出固体情况判断
①有固体析出,则溶液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②无固体析出,溶液有两种情况:
a.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恰好饱和溶液;
b.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素养分层
A层 基础必会
1.(2022·海南质检)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D)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解析:溶液中溶质的多少、溶液颜色的深浅和溶液饱和或不饱和无关,故A、B、C错误;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说明已达到饱和状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2.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C)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加热,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解析:泡糖水时充分搅拌,是否有不溶物无法判断,所以不一定饱和,故A错;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还不饱和,故B错;待糖水变凉,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说明此时有不溶物,属于饱和溶液,故C正确;喝糖水时感到很甜与浓度有关,与是否饱和无关,故D错。
3.(2022·邵阳质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C)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解析: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需要降低温度变为饱和溶液,也有少数物质需要升高温度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所以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改变温度的方式不一样,A、B错误;增加溶质的量可以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C正确;减少溶剂一般采用蒸发的方式,可以让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操作较为复杂,不是最简便的方法,D错误。
4.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
(1)加入少量NaCl后,溶液的质量__不变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不变__,溶液的质量__增加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减少__,溶液的质量__减少__。
解析:(1)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aCl后,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2)向一定温度的饱和溶液中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水和原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加;(3)若温度不变,饱和溶液蒸发水,溶液会有晶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也减少,则溶液的质量减少。
B层 能力进阶
5.(2022·广东质检)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温度不变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B.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A正确;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继续溶解溶质,B错误;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说明已经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了,所以属于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C正确;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改变条件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正确。
6.将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发生变化的是(B)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的密度
解析:将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中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变小,A错误;降温时,溶剂的质量不变,B正确;硝酸钾析出晶体后,溶液质量变小,C错误;溶质析出,则溶液的密度变小,D错误。
7.下列实验操作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C)
解析:原溶液是否饱和未知,有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仍然是不饱和溶液,而有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变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根据固体剩余可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升温后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向溶液中加水,一定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向饱和溶液中加水,未溶解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8.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变成饱和溶液
解析:A、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可能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故A错误;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所以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故B正确;C、没有指明温度,所以无法比较,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C错误;D、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而言,降温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有些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降低温度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
9.(2021·博兴质检)室温下,分别向四个装有等质量的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且所加固体的质量依次减少,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__A和B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C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D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以上均填序号)。
(2)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B__(填序号)。
(3)欲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升高温度(合理即可)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解析:(1)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由图示可知A和B中都有固体溶质的不溶物,所以都为饱和溶液;由于C中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所以C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D中也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按常规考虑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因为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C中可能刚好饱和或不饱和,D中溶质比C中少,所以D溶液一定不饱和;(2)B烧杯中的固体比A烧杯中的少,所以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B;(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欲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水分或升高温度等。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