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基础落实
一、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__一定温度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100__g__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饱和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__温度__。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__1体积__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__体积数__。如氮气的压强为101 kPa和温度为0 ℃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则在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2)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随压强增大而__增大__,随温度升高而__减小__。如打开汽水瓶会有汽水自动喷出。
二、溶解度曲线
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__溶解度__,横坐标表示__温度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应用
(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__增大__,如__KNO3__。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不大__,如__NaCl__。
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减小__,如Ca(OH)2。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
5.降温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较大__的物质,可以通过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1)“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搅拌可增加溶质的溶解度”,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搅拌只是加快了溶质的溶解速率,并不能改变其溶解度的大小。
(2)“溶质溶于水时,溶质的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增大溶剂的量,溶解在其中的溶质的质量会增加,但溶解度不会增大。
重点探析
INCLUDEPICTURE "../小图JS.TIF" \* MERGEFORMAT 考点一 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典例1:(2022·淄博张店期中)下列对“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D)
A.20 ℃时,31.6 g KNO3溶解在水中
B.20 ℃时,100 g溶液中含有31.6 g KNO3
C.31.6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解析:没有指明溶剂质量、是否达到饱和状态,A错误;由20 ℃时KNO3的溶解度可知,131.6 g饱和溶液中含有31.6 g硝酸钾,B错误;没有指明温度,溶解度在不同温度下是不同的,C错误;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D正确。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JS.TIF" \* MERGEFORMAT 解答有关溶解度的题目应明确“四个要素”和“两个误区”:
(1)四个要素:条件(温度)、溶剂标准(100 g)、溶液的状态(饱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g)。
(2)两个误区:完全溶解≠饱和状态,即固体完全溶解不一定达到饱和状态;100 g溶剂≠100 g溶液,即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是指溶液质量。
变式训练
下列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D.20 ℃时,30克硝酸钾能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克
解析: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知道氯化钠的具体溶解度,故错误;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部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故错误;C.搅拌只是加速溶解,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故正确;D.没有说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错误。
INCLUDEPICTURE "../小图JS.TIF" \* MERGEFORMAT 考点二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典例2:(2022·淄博张店区期中)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 ℃时,两曲线相交,说明__在t1__℃时,A、B的溶解度相同__。
(2)t2 ℃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20%__,若要把100 g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应加水__300__g__。
(3)如果A中混有少量B应用什么方法提纯?__降温结晶__。
INCLUDEPICTURE "../借题发挥JS.TIF" \* MERGEFORMAT (4)将t2 ℃时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为__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__(写出一条即可)。
(5)t2 ℃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B__。
解析:(1)在t1 ℃时,两曲线相交,说明在t1 ℃时,A、B的溶解度相同;(2)t2 ℃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设应加水的质量为x,100 g×20%=(100 g+x)×5%,x=300 g;(3)由题图可以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果A中混有少量B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借题发挥】(4)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2 ℃时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为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或升高温度。(5)t2 ℃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B。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JS.TIF" \* MERGEFORMAT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内容 表示意义 举例(以图为例)
点 曲线上的点 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如A点、B点表示物质N、M在T1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a g和b g
两曲线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 如C点表示M、N在T2 ℃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c g
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面 曲线下面的点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如D点表示T1 ℃时N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面的点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 如D点表示T1 ℃时M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固体
素养分层
A层 基础必会
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100 g水中溶解3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30 g
B.20 ℃时,把3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0 g
C.20 ℃时,把3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0 g
D.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 NaCl恰好达到饱和,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解析: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故错误。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是否达到了饱和状态,故错误。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剂的质量,故错误。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 NaCl恰好达到饱和,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故正确。
2.在20 ℃时,25 g水中溶解了6 g蔗糖,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蔗糖的溶解度为(D)
A.6 g B.12 g C.60 g D.24 g
解析:在20 ℃时,25 g水中溶解了6 g蔗糖,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 ℃时,100 g水中溶解24 g蔗糖,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4 g。
3.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C)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11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20∶21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解析: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其含义是6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10 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 g∶100 g=11∶10,故A错误、C正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0 g∶(100 g+110 g)=10∶21,故B错误。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g+110 g)∶110 g=21∶11,故D错误。
4.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D)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22 g/100 g水
B.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零
D.溶解度可以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解析: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20 ℃(室温)时的溶解度小于0.01 g的,属于难溶物质,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为零,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可以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5.有M、N两种物质,20 ℃时20 g水里最多溶解5 g M,60 ℃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10 g N。则M、N的溶解度大小是(D)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解析:20 ℃时20 g水里最多溶解5 g M,则在20 ℃时,100 g水里最多可溶解M物质25 g,则20 ℃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60 ℃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10 g N,则60 ℃ N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但由于不是在同一温度下,且不知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故无法比较它们的溶解度大小。
6.啤酒内有一定量的CO2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B.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7.(2022·东营利津期中)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欲使其60 ℃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D)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对于不饱和溶液来说,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能使其60 ℃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gSO4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60 ℃时,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硫酸镁的溶解度都减小,都能使其60 ℃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8.(2021·恩施中考改编)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t2 ℃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解析:A.由图可知,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B.溶液质量不确定,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无法比较,B错误。C.N点是t2 ℃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M点是t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可使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C正确。D.由图可知,t2 ℃时甲溶解度大于25 g,故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D正确。
9.(2021·云南中考)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C__。
(2)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__降温结晶__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 ℃降温到2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C>B>A__。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3)20 ℃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 ℃降温到20 ℃时,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且A析出的多,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C溶液的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10.(2022·淄博高青期中)如图为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10__g__。
(2)t2 ℃时,将20 g该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属于__饱和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23.1%__。
(3)将t2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t1 ℃时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等)__(写出一种即可)。
解析:(1)t1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2)t2 ℃时该物质溶解度是30 g,将20 g该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能够溶解15 g,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1%。(3)将t2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4)将t1 ℃时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等。
B层 能力进阶
11.(2022·东营广饶期中)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将甲的饱和溶液由t1 ℃升温至t2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到t1 ℃,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甲
C.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于水得到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的质量最大
解析:A.若将甲恰好饱和的溶液由t1 ℃升温至t2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选项错误;B.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到t1 ℃,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判断谁析出的晶体多,故选项错误;C.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因为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D.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于水得到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的质量最小,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最大,故选项错误。
12.(2022·淄博张店区期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甲物质的溶液仍然饱和,乙物质的溶液不饱和
D.t2 ℃时,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为达到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
解析:A.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B.t2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100%≠30%,故B错误;C.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减小,所以甲、乙物质的溶液仍然饱和,故C错误;D.t2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为达到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故D正确。
13.(2022·东营期中)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t1__℃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__g)__。
(2)t2 ℃时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__不能__(填写“能”或“不能”)。
(3)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c<b<a(或cba)__。
(4)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D__(填写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解析:(1)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P点的含义是t1 ℃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 g);(2)由于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那么50 g水中最多溶解25 g,所以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不断搅拌,不能形成80 g溶液;(3)由图知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a=c,升高温度后,a和b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是b>a,但是c析出了晶体,即c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了,因此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备选习题:
(2021·重庆中考A)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物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OH 42.0 51.0 109.0 119.0 129.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Na2CO3 6.0 16.0 18.0 36.5 50.0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 ℃时,KNO3的溶解度__>__(填“>”“<”或“=”)Na2CO3的溶解度。
(2)20 ℃时,将129 g NaOH固体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 g固体。
①t1时刻为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__30__℃。
(3)40 ℃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__A__(填序号)。
A.Na2CO3溶液 B.KNO3溶液 C.NaOH溶液
解析:(1)由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知,10 ℃时,KNO3的溶解度>Na2CO3的溶解度;(2)20 ℃时,将129 g NaOH固体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说明t1时刻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t2时刻,100 g水中,恰好溶解了129 g-10 g=119 g氢氧化钠固体,且为饱和溶液,由NaOH溶解度数据可知,t2时刻溶液对应的温度为30 ℃;(3)40 ℃时,NaOH、KNO3和Na2CO3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aOH>KNO3>Na2CO3,此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为Na2CO3>KNO3>NaOH,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 ℃,溶液有晶体析出,但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Na2CO3。
PAGE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基础落实
一、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__ 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 __ __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 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__ __。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__ __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__ __。如氮气的压强为101 kPa和温度为0 ℃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则在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2)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随压强增大而__ __,随温度升高而__ __。如打开汽水瓶会有汽水自动喷出。
二、溶解度曲线
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__ __,横坐标表示__ 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应用
(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__ __,如__ __。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 __,如__ __。
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 __,如 。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
5.降温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 __的物质,可以通过__ __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1)“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搅拌可增加溶质的溶解度”,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溶质溶于水时,溶质的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重点探析
INCLUDEPICTURE "../小图JS.TIF" \* MERGEFORMAT 考点一 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典例1:(2022·淄博张店期中)下列对“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31.6 g KNO3溶解在水中
B.20 ℃时,100 g溶液中含有31.6 g KNO3
C.31.6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JS.TIF" \* MERGEFORMAT 解答有关溶解度的题目应明确“四个要素”和“两个误区”:
(1)四个要素:条件(温度)、溶剂标准(100 g)、溶液的状态(饱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g)。
(2)两个误区:完全溶解≠饱和状态,即固体完全溶解不一定达到饱和状态;100 g溶剂≠100 g溶液,即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是指溶液质量。
变式训练
下列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D.20 ℃时,30克硝酸钾能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克
INCLUDEPICTURE "../小图JS.TIF" \* MERGEFORMAT 考点二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典例2:(2022·淄博张店区期中)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 ℃时,两曲线相交,说明__ __ __。
(2)t2 ℃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 __,若要把100 g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应加水__ __ __。
(3)如果A中混有少量B应用什么方法提纯?__ __。
INCLUDEPICTURE "../借题发挥JS.TIF" \* MERGEFORMAT (4)将t2 ℃时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为__ __(写出一条即可)。
(5)t2 ℃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 __。
【借题发挥】(4)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2 ℃时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为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或升高温度。(5)t2 ℃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B。
INCLUDEPICTURE "../方法点拨JS.TIF" \* MERGEFORMAT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内容 表示意义 举例(以图为例)
点 曲线上的点 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如A点、B点表示物质N、M在T1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a g和b g
两曲线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 如C点表示M、N在T2 ℃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c g
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面 曲线下面的点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如D点表示T1 ℃时N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面的点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 如D点表示T1 ℃时M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固体
素养分层
A层 基础必会
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3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30 g
B.20 ℃时,把3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0 g
C.20 ℃时,把3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0 g
D.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 NaCl恰好达到饱和,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2.在20 ℃时,25 g水中溶解了6 g蔗糖,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蔗糖的溶解度为( )
A.6 g B.12 g C.60 g D.24 g
3.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11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20∶21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4.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22 g/100 g水
B.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零
D.溶解度可以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5.有M、N两种物质,20 ℃时20 g水里最多溶解5 g M,60 ℃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10 g N。则M、N的溶解度大小是(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6.啤酒内有一定量的CO2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B.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7.(2022·东营利津期中)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欲使其60 ℃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8.(2021·恩施中考改编)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t2 ℃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9.(2021·云南中考)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 __。
(2)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__ __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 ℃降温到2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__。
10.(2022·淄博高青期中)如图为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 __ __。
(2)t2 ℃时,将20 g该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属于__ 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将t2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 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t1 ℃时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 __(写出一种即可)。
B层 能力进阶
11.(2022·东营广饶期中)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甲的饱和溶液由t1 ℃升温至t2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到t1 ℃,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甲
C.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于水得到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的质量最大
12.(2022·淄博张店区期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甲物质的溶液仍然饱和,乙物质的溶液不饱和
D.t2 ℃时,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为达到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
13.(2022·东营期中)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 __ __ __。
(2)t2 ℃时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__ __(填写“能”或“不能”)。
(3)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 __。
(4)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 __(填写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备选习题:
(2021·重庆中考A)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物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OH 42.0 51.0 109.0 119.0 129.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Na2CO3 6.0 16.0 18.0 36.5 50.0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 ℃时,KNO3的溶解度__ __(填“>”“<”或“=”)Na2CO3的溶解度。
(2)20 ℃时,将129 g NaOH固体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 g固体。
①t1时刻为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__ __℃。
(3)40 ℃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__ __(填序号)。
A.Na2CO3溶液 B.KNO3溶液 C.NaOH溶液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