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提升训练 部编版(五四学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提升训练 部编版(五四学制)(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8 10: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历史上册
课堂提升训练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 《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中说道:“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广东水师搜查船只“亚罗号”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下列与近代史上外国侵略势力侵入这一地区相关的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3.1860年10月18日,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在日记中写道:“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与这段日记相关的史实是(  )
A.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
B.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4.“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题干中的“九龙”被迫割让给英国,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 恩格斯说,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沙俄
6.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借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8. 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下英国攫取的侵略权益,哪一项不是来自这次侵略战争(  )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9. 2019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圆明园流失马首铜像捐赠仪式。这一文物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流失”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开展禁烟活动
B.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1. 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2.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上述史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与上述史料有关的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3)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史料后你有何认识
13.160多年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某校学生对战争罪犯进行了一次模拟缺席审判,请你参与其中。
【分析作案动机】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把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有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确定犯罪分子】
(2)主凶:      帮凶:
【列举犯罪事实】
(3)英法:      沙俄:
【寻找主要证据】
请将下列证据分类:
①圆明园焚毁前后的照片。
②联军中的所有人,虽然学历、年龄与思想各不相同,所得出的印象却是一样的:再也找不到可与之媲美的花园了。人们都震惊了,都说,法国所有的皇家城堡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
——法国海军上尉帕律
③清朝中期和清朝晚期的疆域图。
④流失在国外的圆明园文物。
⑤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当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
⑥《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中的条文。
(4)英法:   沙俄:
【指认犯罪地点】
(5)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英法联军主要犯罪地点——京师
B.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点——广州
答案全解全析
1.C 依据题干中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项正确。
2.A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意味着外国侵略势力侵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C 解答本题时注意题干中的“1860年10月18日”“英军”“再无宫殿的痕迹”等词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焚毁。故选C。
4.C 《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5.D 根据题干中的“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6.D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
7.D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增开的通商口岸既有东部沿海城市也有内地城市,这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D项正确。故选D。
8.C 根据题干中的“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指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之后,又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项正确。
9.B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马首铜像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的,B项符合题意。
10.B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辨析备选项可知,选项A、C、D分别是对林则徐开展禁烟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条约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的陈述,属于史实陈述;选项B是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的评价,B符合题意。故选B。
11.B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1871年”“今长江”“洋船往来”可知近代列强获得了在长江的航运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和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正确。
12.(1)第二次鸦片战争。
(2)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种种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亦可)
解析 (1)史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通过史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种种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
13.(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主凶:英国、法国。帮凶:美国、沙俄。
(3)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英法:①②④⑤。沙俄:③⑥。
(5)上框填A,下框填B。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提炼材料信息回答。(2)(3)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联系教材内容逐问作答即可。(4)考查读史归类的能力,①②④⑤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关,③⑥与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有关。(5)考查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结合所学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