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病毒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生物(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5病毒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生物(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08: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学科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总课时数
课题 第五章 病毒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识别病毒不同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说出病毒的繁殖方式 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病毒的结构特征与繁殖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具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个性化备课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一、精彩导入 激活思维 二、自主学习 发现疑难 1.描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2.病毒是如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病毒的结构有何特点?由几部分构成? 4.病毒是如何繁殖的? 5.病毒离开活细胞会不会死亡? 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 魅力精讲 各小组在组内交流后展示自己的成果,且注意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同学来展示,问题不明确的,可以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 (一)病毒的发现 播放视频:病毒的发现过程 1.病毒是由伊万洛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病因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2.病毒的发现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是分不开的。 3.通过实验发现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种生物 (二)病毒的大小和种类 对比细菌和病毒的关系,通过数据感受其大小。 得出结论:病毒微小,达到纳米级别,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课件呈现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照片,并简单介绍,提问:病毒千姿百态,如何给他们分类?引出分类的依据。 简单介绍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呈现教材中三种病毒的结果图,让学生找出共同点,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 总结病毒基本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具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观察图片并列表比较病毒和动植物异同并得出结论:病毒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按照同样方式,病毒与细菌、真菌也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结论,强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知识点。 设疑: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构如何能寄生到细胞中并繁殖后代的呢? 展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动画,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 营养方式:异养寄生;繁殖:自我复制 (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小组讨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有利和有害) 病毒侵入到人类细胞后,细胞、组织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对人体造成危害,从而使人生病,图片展示各类病毒导致的疾病。病毒本身是有害的,但是我们可以变害为利:治疗细菌性疾病、基因工程、生物防治、制造疫苗。 四、课堂总结 体会收获 带领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大小、形态、种类,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当堂达标 反馈补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个体十分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里生活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 2.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乳酸细菌 B.衣藻 C.草履虫 D.肝炎病毒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的是( ) A.烟草花叶病 B.痢疾 C.鸡瘟和猪瘟 D.流行性感冒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5.关于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B.研究新冠肺炎疫苗是预防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C.戴口罩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D.吃维生素C能够有效预防新冠病毒肺炎 6.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繁殖后代 B.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 C.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D.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