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教案
主备 审核人 复备 总课时数
课题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 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
教学 方法 教具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个性化备课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学流程: 一、精彩导入 激活思维 二、自主学习 发现疑难 课前自学 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有哪些?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请大家阅读课件材料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当时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______和_______。 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同_______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中哪个国家最早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_________。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 自主学习: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是在何时提出来的,有什么重要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下表。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自主学习:亚非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有何特点?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_________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的万隆参与国家众多__________的独立国家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议讨论主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魅力精讲 问题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得到印度、缅甸两国的接受,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问题探究3: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发言的精髓,但到底什么是“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是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材料,讨论分析“求同存异”的含义?(材料见课件) 答: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四、课堂总结 体会收获 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而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晚清王朝,中华民族经过百年的抗争,已结束那段屈辱的历史,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本课内容归纳为五个“一”以帮助记忆: 一项政策,一个原则,一次会议,一位伟人,一项方针。 五、当堂达标 反馈补救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 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蒙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4、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5、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