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内容】
图形中的规律(教材第97~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从而探索出图形中的规律,并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抽象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找出图形中隐藏的规律,将“图的规律”转化成“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还记得用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吗?三角形还可以这样摆,出示图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三角形
1.课件出示第97页主题图。
2.摆一摆:像笑笑这样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像笑笑那样动手摆一摆。(同桌两个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边摆边记录;师巡视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第97页表,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1)小组交流,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形成统一的意见。
(2)选代表汇报小组的发现。
规律一:每多一个三角形,小棒就增加2根。
生:小棒都是2根2根多上去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看数,1个三角形是3根小棒,2个三角形是5根,多了两根,3个三角形是7根,又多了两根……
师:从图形中也可以看出,这是第一个三角形多一个三角形,就增加了几根小棒?为什么只多了两根?
(板书这条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一条规律,那还有其他的什么规律吗?
规律二:
三角形的个数×2+1=小棒的根数
1个三角形就是1×2+1=3
2个三角形就是2×2+1=5
3个三角形就是3×2+1=7……
规律三:
三角形的个数×3-重复的根数=小棒的根数
演示:两个三角形时有一根小棒重复,三个三角形时有两根小棒重复……
(3)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37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学生独立探究,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以后每摆1个只用了2根,37-3=34,34÷2=17,17+1=18,笑笑一共摆了18个三角形。
活动二:点阵中的规律
1.出示第一幅点阵图。
师:图中有几个点阵,每个点阵各有几个点?怎么数得这样快?有窍门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组算式:
1×1=1 2×2=4
3×3=9 4×4=16
师:这种数法真是又快又方便!照这样下去,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呢?是怎样排列的?(学生自己画一画)
2.出示第二幅点阵图。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点阵中的一个规律,这些点阵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还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吗?如果把每条线所包围的点子数记下来,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全班汇报。(这次都是奇数相加)
1;1+3=4;1+3+5=9;1+3+5+7=16;1+3+5+7+9=25;
3.出示第三幅点阵图。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点阵中的两个规律,斜着看又可以得到什么新的算式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写出算式,然后汇报。
1;1+2+1=4;1+2+3+2+1=9;1+2+3+4+3+2+1=16;
小结:刚才我们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组正方形点阵,得到了三条不同的规律。
三、课堂小结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后思考】
本课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五年级学生对数与图形已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归纳,在教师的指引下总结规律,从而体会到假设在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