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科目 历史 课题 统一国家的巩固 时间 2013 编号 13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学重难点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出以下内容:1.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2.措施民族关系: 经济: 文化: 3.年号是 的名号, 是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之一。4.年号纪年的方法是: 。二.合作探究:1.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对当时国家有什么影响?2.小龙说:“秦始皇是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个皇帝的措施是相反的,所以目的也是相反的。”你同意小龙的观点吗?说说你的观点。三.随堂检测: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202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206年2.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3.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秦亡教训 B.文治天下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4.汉高祖时期的田租是( )A.十税一 B.十五税一 C.三十税一 D.收获物的 2/35.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 )开始的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四.作业: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科目 历史 课题 东汉的盛衰 时间 2013 编号 14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2.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64.65.66页,回答下列问题:1.公元 年, 建立东汉政权。都城在 。2. 在位30余年间,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3.根据内容提示列举相对应的皇帝:(1)光武中兴--- (2)大一统----- (3)文景之治--- (4)建立汉朝--- 二.合作探究:1.东汉初年的“光武中兴”两大特征是什么?(1) (2) 2. 东汉初年的“光武中兴”五大内容是什么? 3.东汉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随堂检测:1.光武帝在各地办的地方官学叫( )A.国子学 B.太学 C.县学 D.郡国学2.汉光武帝在位期间呈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他在位多少年? ( ) A30多年 B20多年 C40多年 D50多年3.在汉朝有一位注重文治的皇帝,他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4.你认为东汉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年幼 B土地兼并严重C宦官专权 D豪强地主势力大5.“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2)调整统治政策(3)社会局面稳定(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1)(2)(3) B(2)(3)(4)C(1)(2) D(1)(2)(3)(4)四.作业: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东汉的《昌言》一书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豪人、徒附分别是指哪一阶层?豪人: 徒附: (2)上述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有什么特点?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科目 历史 课题 汉朝的中外交流 时间 2013 编号 15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张骞出使西域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68---72页,回答下列问题:1.西汉初期,控制西域的少数民族是 。2.西汉时,把 和 、 、 等地区通称为西域。3.西汉时, 派 出使西域; 东汉时, 出使西域。4.首先派人到西域求佛法,使佛教在我国逐步传播开来的皇帝是 。5.下列人物中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是 ( )①张骞 ②班超 ③卫青 ④霍去病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合作探究:1.简述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2.张骞出使西域有何意义?3.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 ----- ------- ----- ----- 。三.随堂检测:1.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宣帝2.下列人物,与“投笔从戎”的故事有关的是 ( )A张骞 B班超 C窦固 D卫青3.东汉时建造的白马寺位于今天的 ( )A开封 B西安 C洛阳 D长安4.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结果是 ( )A丰富了民族的经济生活 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C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益频繁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5. 石榴原产中亚细亚,相传西汉时引种到中原各地栽培,最负盛名的是临潼石榴(下图),下列人物中与石榴引种中原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卫青 B张骞 C窦固 D班超四.作业: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科目 历史 课题 三国鼎立 时间 2013 编号 16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79--83页,回答下列问题: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有主动权的是( )A袁绍 B刘备 C曹操 D孙权2.下列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 )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闻鸡起舞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3.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牧野之战 D淝水之战4.三国时期,为了发展经济,魏、蜀、吴三个国家都采用的方式是( )A实行盐铁官营 B发展造船业C实行屯田 D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5.三国时期,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开发西南地区的经济作出贡献的国家是( )A魏国 B蜀国 C东吴 D北魏二.合作探究: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三.随堂检测:1.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决定性的战役是: (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 ( )
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 ②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 )
A.袁绍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4.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所用的主要方法是( )
A.离间计 B.火攻 C.偷袭 D.诈降
5.孙吴的都城建业,是今天的: ( )
A.扬州 B.南京 C.徐州 D.苏州
6.到成都旅游,必看景点之一就有“武侯祠”,它是纪念( )
A.刘备 B.张飞 C.关羽 D.诸葛亮四.作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这首诗的作者是 (2)“烈士”指 (3)“壮心”在这里指 (4)作者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的能力?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科目 历史 课题 南方经济的发展 时间 2013 编号 17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江南经济的开发混乱的政权分立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84--88页,回答下列问题:1.六朝指哪几个政权 ( )A西晋、吴、宋、齐、梁、陈B西晋、东晋、宋、齐、梁、陈C吴、东晋、宋、齐、梁、陈D蜀汉、吴、宋、齐、梁、陈2.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 )A东汉末年 B三国 C西晋 D东晋3.六国时期在南方形成了哪几个农业经济区 ( )A巴蜀、江汉、江浙 B两湖、江西、江浙 C巴蜀、两湖、江浙 D巴蜀、两湖、江西4.六朝时期,江南最重要的手工业是 ( )A制造麻布 B丝织业 C瓷器制造 D造船5.南朝的政治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咸阳二.合作探究:1.三国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江南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方面有哪些突出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三.随堂检测:1.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好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北方农民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3. 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长达370年的时间里,其中有过短暂的统一是在 ( )A西晋 B东晋 C北朝 D南朝4. 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 ) A政治分立,战争频繁 B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C国家统一,江南经济发展 D南北对峙,人口大量南迁5.六国时期,新崛起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今名)有 ( )①南京 ②苏州 ③广州 ④宁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准确的是 (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出现农产品商品化的倾向 C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农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四.作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火褥。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 ----《汉书》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 ----《宋书》(1)对比《汉书》和《宋书》中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的不同,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出现这种不同状况的原因。(2)六朝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科目 历史 课题 北方民族大融合 时间 2013 编号 18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北方政局的基本情况。知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89--94页,回答下列问题: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3.3—5世纪,黄河流域先后四次出现统一局面,其共同点是( ) A都建都洛阳,实现了局部统一 B都是由少数民族政权完成的 C都有利于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都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4.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得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5.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A前秦 B曹操 C西晋 D北魏6.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把都城迁到 ( )A平城 B建康 C洛阳 D长安二.合作探究: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为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材料中的“高祖”是谁?他属于哪一政权?高祖: 政权: 材料反映了“高祖”南迁有没有阻力?为什么?三.随堂检测:1.下列哪一个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2.下列事件中反映了民族了民族融合的有( )①胡人汉服 ②汉人胡食 ③汉族渐改席地而坐的习惯 ④铸造青铜器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内容中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①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②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③统一黄河流域 ④与汉族通婚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5.下列改革措施,属于孝文帝开始实行的是( )A俸禄制 B三长制 C禁胡服 D均田制四.作业: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②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加强对北方边境地区的管理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 ------《北史》材料中的“魏主” 是谁?材料反映的是他为促进民族融合而采取的哪项措施?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科目 历史 课题 文字演变 时间 2013 编号 19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教学重难点 知道汉字的演变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01--105页,回答下列问题:1、 记事 2、 造字3、我国的文字是由 逐渐演变而来的。4、距今五六千年的 、 、 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 ,是原始文字的雏形。甲骨文:⑴、定义:保存在 代 上用以记载 情况的文字,称“甲骨文”。⑵、发现时间: 朝末年。⑶、发现地点: 西北的小屯村。⑷、地位:是一种比较 的 文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是 的。二.合作探究:1、《说文解字》⑴、作者: 时, 家 ,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⑵、内容:①归纳总结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 、 、 、 、假借、转注,即所谓的“六书”。其中 、 、 、 是汉字构成的四种方法,在甲骨文中都已齐备。而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②发明了汉字的 。2、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 、 、 、 以及连笔书写的 和 。①金文: 时代,在 器 上铸刻铭文,称为“ 文”,也叫“ 文”。春秋战国时代,又有书刻在 上的“ 文”。②小篆、隶书: 统一后,规定 为标准文字,民间通行的是比小篆更为简化的 。③草书:西汉时,把 的笔画连接起来,或有所减省,形成了 。 书写方便,但辨认困难。④、楷书、行书:东汉时,又出现了 和 。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后来成为我国文字的标准字体。 既不像 那么潦草,也不像 那么端正,书写辨认都比较方便,逐渐成为我们日常通用的字体。3、汉字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三.随堂检测:1、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2、汉字“林”的构字方法是( )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4、中国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 B、金文—隶书—小篆C、甲骨文—小篆—金文 D、甲骨文—楷书—金文5、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 )A、形声表意 B、历史悠久 C、书法艺术 D、电脑输入快捷四.作业:1、就汉字的构成而言,你所学的汉字大多是(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2、对统一文字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 A、仓颉 B、黄帝 C、秦始皇 D、李斯3、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4、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是( )A、使用火 B、文字的出现 C、制造工具 D、定居生活5、《说文解字》一书的编写者是( ) A.黄帝 B.仓颉 C.孟子 D.许慎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科目 历史 课题 青铜铸鼎 时间 2013 编号 20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商周青铜器铸造的历史地位、商周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青铜器的主要种类和用途。 教学重难点 青铜铸造的历史地位、工艺制做、基本种类和用途。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06--110页,回答下列问题: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___、____、___熔治在一起铸成__________。2.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__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3.目前所见的最早的青铜器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珍品。4.我国的青铜冶炼,已有__________年左右的历史。5.青铜器种类繁多,按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等。6.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 ,堪称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二.合作探究:1.列举商周时期著名的五种青铜器。 、 、 、 、 。2.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该图片是哪个时代的青铜器?⑵该铜器的名称是什么?⑶它有什么价值?⑷此青铜器成分有哪些?三.随堂检测:1.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2.商朝时期工业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的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 ) A.青铜冶炼 B.制陶 C.丝织 D. 冶铁3.构成青铜器的主要成分不包括( )A.铜 B.铁 C.锡 D. 铅4.青铜器的品种繁多,用途广泛司母戊鼎的用途是( )A.食器 B.酒器 C.祭祀用的礼器 D.乐器四.作业:1.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克鼎 D. 象尊2.“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这里的铜指的是( )A.铁器 B. 青铜器 C.纯金兵器 D.纯银兵器3.巨大的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朝时期( )A.青铜器工艺水平高超 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 D.铁器开始使用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科目 历史 课题 诸子百家 时间 2013 编号 21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11---115页,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
A. 商纣王 B.周文王 C.秦始皇 D.周幽王
二.合作探究:将本节课知识汇总如下:学派代表人物时期思想与主张著作儒家孔子主张仁礼、从事教育、整理文典《 》孟子战国思想:主张:《 》道家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思想:主张:《 》庄子战国思想:《 》法家韩非子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家墨子春秋战国主张:《 》兵家春秋后期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三.随堂检测:1.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2.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 墨子 B.韩非子 C.孙武 D.孙膑
4.材料解析
阅读材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① 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道理? ② 有人认为,在推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多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彻底抛弃孔子的教育思想民,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作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适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话,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什么 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②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 ③请从中国古代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科目 历史 课题 文化艺术 时间 2013 编号 22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难点 屈原与《楚辞》、司马迁与《史记》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16--120页,回答下列问题:1.曾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的是 ( )
A.屈原 B.王昭君 C.孔子 D.孟子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 ( )
A.从战国到五代3000多年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C.从传说中的炎帝到五代3000多年的历史
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3000多年的历史
3.魏晋时期贡献最突出、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张怀素
4.下面有关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我国雕塑艺术的起源可上溯至8000年前的原始农耕时代②秦汉时期已表现出鲜明的 民族特色③汉代墓葬中的青铜俑是当时的代表作④北朝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都在传统中融入了佛教艺术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①②③二.合作探究:1.请你概括出我国雕塑艺术在原始农耕时代、秦汉时期、汉代、北朝时期较为典型的特点。原始农耕时代:秦汉时期:汉代:2.阅读材料:“后皇嘉树,桔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四句诗句节选自屈原的《桔颂》,意思是:天地间嘉美的桔树,适应南方肥壤沃土。 禀受天命不可迁植,只肯永远生地南楚。
请回答:
① 说说屈原写这些诗句的背景?② 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屈原的诗具备什么特点?三.随堂检测:1.《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
A 春秋 B 战国 C 西汉 D 魏晋2.《史记》的体裁是:( )
A 通史体 B 编年体 C 断代体 D纪传体3.战国至汉代,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色主要是: ( )
A 以人物画为主 B 以线条造型为主
C 以山水画为主 D 以佛教体裁为主4.下列对顾恺之绘画技艺的评论正确的是:( )
A 他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
B 他风格自然,新颖秀丽,被后人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 他力求实事求是,文辞精炼,人物栩栩如生
D 他的作品雄浑深厚、气势宏阔,造型夸张诙谐四.作业: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谁说的? ( ) A孟子 B屈原 C司马迁 D 韩非子2.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誉为:( )
A 书圣 B 画圣 C 医圣 D 茶圣3.在传统风格中融入佛教艺术的雕塑作品是:(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
C 龙门石窟中的雕塑 D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名言你听过吗?他是战国时期一位诗人的爱国心声。这位诗人一心想振兴楚国,却长期受到排挤,流放,最后在绝望中投江明志。他是:( )
A 顾恺之 B 韩非子 C 屈原 D 司马迁5.最能体现秦汉时期我国雕塑成就的是:(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龙门石窟中的雕塑
C 敦煌石窟中的作品 D 云冈石窟中的佛像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科目 历史 课题 科学技术(上) 时间 2013 编号 23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汉代的《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等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了解战国《石氏星经》和西汉《太初历》等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知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等科技名著。 教学重难点 祖冲之的圆周率、《石氏星经》、《齐民要术》、《水经注》等各项科技成就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页,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数学起源很早,已有一至十、百、千、万13个数字,可以记载10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并加以计算是在什么时期:( )
A 商朝 B 西周 C 东周 D 秦汉2.《老子》中有“善数者不用筹策”一语,说明我国在什么时期已经普遍使用算筹: ( )
A 传说中的尧舜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时期3.“历史上一个国家所得到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最早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点后的第七位的我国数学家是:( )
A 刘徽 B 祖冲之 C 邓平 D 落下闳 4.以下几位历史人物没有参与《太初历》编制的是:( )
A 祖冲之 B 司马迁 C 邓平 D 落下闳二.合作探究:1.下列有关“之最”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两汉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编写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在最早的数学名著
B 春秋时期魏国人石申写的《天文》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 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编制了当时最精确的历法《大明历》
D 北魏农学家郦道元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2.西汉武帝时的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善于向当时著名的学者学习,很快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下列关于他的成就叙述不准确的是:( )
A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他的作品文辞精炼,人物栩栩如生,被后人称为“形神兼备”
C 他精通天文、历法,参与了《太初历》的编制
D 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志“究天从之际,通古今之变”3.《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三.随堂检测:1. 我国数学的起源很早。商朝甲骨文中已有一至十、百、千、万13个数字,可以记载( )
A.一千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B. 一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C.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D.百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2.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是( )
A.《九章算术》B.《缀术》C.《齐民要术》 D.《方圆阐幽》
3.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式的农书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4.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地学著作是( )
A.《水经》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九章算术》5.确立我国后世农历基本框架的是:( )
A 割圆术 B 《大明历》 C《太初历》 D 《石室星经》6.有人在列举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举出了以下四位杰出贡献,其中错误的是:( )
A 祖冲之 B 司马迁 C 贾思勰 D 郦道元四.作业:1.下列有关祖冲之的说不正确的是( )
A. 他精通天文、数学、机械制造
B.他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确的历法C.他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的八位数字
D.他的数学名著《缀术》在唐初被列入“算经十书”,成为官定的算术教科书
2.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 )
A.中国的《太阳历》 B.中国的《太初历》C. 埃及的《太阳历》 D.中国的《石氏星经》3.总结了周、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起了承前启后作用的数学著作是:( )
A 《九章算术》 B《缀术》 C《水经注》 D《太初历》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1)、《水经注》的作者是 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2)、引文是《水经注》对什么地方的描写?
苏东中学导学案
励志语言: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科目 历史 课题 科学技术(下) 时间 2013 编号 24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著 教学重难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25---12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大约是在什么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纸了:( )
A 西汉早期 B 西汉中期 C 西汉末期 D 东汉初年 2.纸逐步取代了原先的竹简、木牍和缣帛,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是在:( )
A 春秋之后 B 战国之后 C 西汉之后 D 东汉之后 3. 纸发明之后,向东传播到:( )
A 朝鲜、日本 B 朝鲜、阿拉伯 C 日本、欧洲 D 阿拉伯、欧洲 4.中国古代铁器工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是在:( )
A 商代前期 B 春秋后期 C 战国时期 D 东汉时期5.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是:( )
A 扁鹊的“四诊法” B 刘徽的“割圆术”
C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D 华佗的“麻沸散”二.合作探究:1.我国从原始社会开始,到东汉时,文字在哪些材料上出现过?2、造纸术曾经先后传到哪些国家和地区?有什么意义?
3.思考与讨论:桓公午的故事可用哪一句成语来说明?引申到日常生活,这则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随堂检测:1.郭沫若曾为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博学多才的张衡在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特别善长的:( )
A 天文地理 B 历史文学 C 医药占卜 D 机械制造2.有人列举了中国古代在天文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不准确的是:( )
A 祖冲之 B 司马迁 C 张衡 D 蔡伦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甘肃天水西汉墓出土的地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绘地图
B 东汉的蔡改进了造纸术,后人称之为“蔡侯纸”
C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国家
D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中医学有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4.下列历史人物按生活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
①祖冲之 ②邓平 ③蔡伦 ④华佗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④①
5.132年,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同类仪器早( )
A.1500年 B.半个多世纪 C. 1600年 D.1700年四.作业:1.下列有关我国中医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 我国传统的医学称为中医学②扁鹊是春秋是的名医③《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学的经典④华佗收集民间药方,编写出不朽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⑤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2、十大圣人:
(1) 酒圣 :古代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
(2) 文圣 孔丘: 家学说的创始人;
(3) 史圣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4) 草圣 张芝:汉朝草书书法家;
(5)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
(6) 关羽:三国刘备大将,重义气,被尊为“关圣”、“关帝”;
(7)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
(8)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有“吴带当风”美誉;
(9) 茶圣 陆羽:唐朝品茶专家,著有《茶经》三卷;
(10)诗圣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苏东中学导学案(答案)
励志语言: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科目 历史 课题 诸子百家 时间 2013 编号 21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11---115页,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
A. 商纣王 B.周文王 C.秦始皇 D.周幽王
二.合作探究:将本节课知识汇总如下:(答案见教参)学派代表人物时期思想与主张著作儒家孔子春秋末期主张仁礼、从事教育、整理文典《论语》孟子战国思想: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天时、地利、人和《孟子》道家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思想:朴素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战国思想:《 》法家韩非子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家墨子春秋战国主张:《 》兵家春秋后期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三.随堂检测:1.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2.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 墨子 B.韩非子 C.孙武 D.孙膑
4.材料解析
阅读材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① 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道理?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要经常性地复习和巩固。
② 有人认为,在推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多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彻底抛弃孔子的教育思想民,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孔了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民,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教育思想的很多方面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四.作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适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话,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什么 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仁:爱人 孔子 ②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请从中国古代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开辟丝绸之路,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
苏东中学导学案(答案)
励志语言: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科目 历史 课题 文化艺术 时间 2013 编号 22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难点 屈原与《楚辞》、司马迁与《史记》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16--120页,回答下列问题:1.曾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的是 ( a )
A.屈原 B.王昭君 C.孔子 D.孟子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 ( b )
A.从战国到五代3000多年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C.从传说中的炎帝到五代3000多年的历史
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3000多年的历史
3.魏晋时期贡献最突出、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张怀素
4.下面有关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我国雕塑艺术的起源可上溯至8000年前的原始农耕时代②秦汉时期已表现出鲜明的 民族特色③汉代墓葬中的青铜俑是当时的代表作④北朝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都在传统中融入了佛教艺术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①②③二.合作探究:1.请你概括出我国雕塑艺术在原始农耕时代、秦汉时期、汉代、北朝时期较为典型的特点。原始农耕时代:在表现人物和动物的形象时,善于把握各种形体的主要特征,对次要部位和某些细节,往往作省略或虚化的处理;秦汉时期: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的雄浑深厚,气势宏阔;汉代:造型夸张诙谐;北朝:在传统风格中融入佛教艺术。2.阅读材料:“后皇嘉树,桔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四句诗句节选自屈原的《桔颂》,意思是:天地间嘉美的桔树,适应南方肥壤沃土。 禀受天命不可迁植,只肯永远生地南楚。
请回答:
① 说说屈原写这些诗句的背景?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立志报国兴楚,却遭到当权者排挤,长期被流放;
② 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屈原的诗具备什么特点?满怀忧愤,将蔑视权贵、忠贞不渝、爱国、爱人民的深情融化在诗歌里。三.随堂检测:1.《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b )
A 春秋 B 战国 C 西汉 D 魏晋2.《史记》的体裁是:( b )
A 通史体 B 编年体 C 断代体 D纪传体3.战国至汉代,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色主要是: ( b )
A 以人物画为主 B 以线条造型为主
C 以山水画为主 D 以佛教体裁为主4.下列对顾恺之绘画技艺的评论正确的是:( a )
A 他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
B 他风格自然,新颖秀丽,被后人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 他力求实事求是,文辞精炼,人物栩栩如生
D 他的作品雄浑深厚、气势宏阔,造型夸张诙谐四.作业: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谁说的? ( c ) A孟子 B屈原 C司马迁 D 韩非子2.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誉为:( a )
A 书圣 B 画圣 C 医圣 D 茶圣3.在传统风格中融入佛教艺术的雕塑作品是:( c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
C 龙门石窟中的雕塑 D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名言你听过吗?他是战国时期一位诗人的爱国心声。这位诗人一心想振兴楚国,却长期受到排挤,流放,最后在绝望中投江明志。他是:( c )
A 顾恺之 B 韩非子 C 屈原 D 司马迁5.最能体现秦汉时期我国雕塑成就的是:( a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龙门石窟中的雕塑
C 敦煌石窟中的作品 D 云冈石窟中的佛像
苏东中学导学案(答案)
励志语言: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科目 历史 课题 科学技术(上) 时间 2013 编号 23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汉代的《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等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了解战国《石氏星经》和西汉《太初历》等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知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等科技名著。 教学重难点 祖冲之的圆周率、《石氏星经》、《齐民要术》、《水经注》等各项科技成就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页,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数学起源很早,已有一至十、百、千、万13个数字,可以记载10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并加以计算是在什么时期:( A )
A 商朝 B 西周 C 东周 D 秦汉2.《老子》中有“善数者不用筹策”一语,说明我国在什么时期已经普遍使用算筹: ( B )
A 传说中的尧舜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时期3.“历史上一个国家所得到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最早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点后的第七位的我国数学家是:( B )
A 刘徽 B 祖冲之 C 邓平 D 落下闳 4.以下几位历史人物没有参与《太初历》编制的是:( A )
A 祖冲之 B 司马迁 C 邓平 D 落下闳二.合作探究:1.下列有关“之最”说法最准确的是:( C )
A 两汉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编写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在最早的数学名著
B 春秋时期魏国人石申写的《天文》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 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编制了当时最精确的历法《大明历》
D 北魏农学家郦道元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2.西汉武帝时的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善于向当时著名的学者学习,很快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下列关于他的成就叙述不准确的是:( B )
A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他的作品文辞精炼,人物栩栩如生,被后人称为“形神兼备”
C 他精通天文、历法,参与了《太初历》的编制
D 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志“究天从之际,通古今之变”3.《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见学升三.随堂检测:1. 我国数学的起源很早。商朝甲骨文中已有一至十、百、千、万13个数字,可以记载( c)
A.一千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B. 一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C.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D.百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2.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是( a )
A.《九章算术》B.《缀术》C.《齐民要术》 D.《方圆阐幽》
3.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式的农书是( b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4.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地学著作是( c)
A.《水经》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九章算术》5.确立我国后世农历基本框架的是:( C )
A 割圆术 B 《大明历》 C《太初历》 D 《石室星经》6.有人在列举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举出了以下四位杰出贡献,其中错误的是:( B )
A 祖冲之 B 司马迁 C 贾思勰 D 郦道元四.作业:1.下列有关祖冲之的说不正确的是( c )
A. 他精通天文、数学、机械制造
B.他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确的历法C.他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的八位数字
D.他的数学名著《缀术》在唐初被列入“算经十书”,成为官定的算术教科书
2.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 d )
A.中国的《太阳历》 B.中国的《太初历》C. 埃及的《太阳历》 D.中国的《石氏星经》3.总结了周、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起了承前启后作用的数学著作是:( A )
A 《九章算术》 B《缀术》 C《水经注》 D《太初历》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1)、《水经注》的作者是 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2)、引文是《水经注》对什么地方的描写?见学升
苏东中学导学案(答案)
励志语言: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科目 历史 课题 科学技术(下) 时间 2013 编号 24
主备人 王冰琦 审核人 马谋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著 教学重难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
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25---12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大约是在什么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纸了:(A)
A 西汉早期 B 西汉中期 C 西汉末期 D 东汉初年 2.纸逐步取代了原先的竹简、木牍和缣帛,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是在:(B)
A 春秋之后 B 战国之后 C 西汉之后 D 东汉之后 3. 纸发明之后,向东传播到:(A)
A 朝鲜、日本 B 朝鲜、阿拉伯 C 日本、欧洲 D 阿拉伯、欧洲 4.中国古代铁器工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是在:(C)
A 商代前期 B 春秋后期 C 战国时期 D 东汉时期5.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是:(C)
A 扁鹊的“四诊法” B 刘徽的“割圆术”
C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D 华佗的“麻沸散”二.合作探究:1、十大圣人:
(1) 酒圣 杜康:古代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
(2) 文圣 孔丘: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3) 史圣 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4) 草圣 张芝:汉朝草书书法家;
(5) 医圣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
(6) 武圣 关羽:三国刘备大将,重义气,被尊为“关圣”、“关帝”;
(7) 书圣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
(8) 画圣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有“吴带当风”美誉;
(9) 茶圣 陆羽:唐朝品茶专家,著有《茶经》三卷;
(10)诗圣 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2、造纸术曾经先后传到哪些国家和地区?有什么意义?见学升三.随堂检测:1.郭沫若曾为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博学多才的张衡在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特别善长的:( C )
A 天文地理 B 历史文学 C 医药占卜 D 机械制造2.有人列举了中国古代在天文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不准确的是:(D)
A 祖冲之 B 司马迁 C 张衡 D 蔡伦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甘肃天水西汉墓出土的地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绘地图
B 东汉的蔡改进了造纸术,后人称之为“蔡侯纸”
C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国家
D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中医学有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4.下列历史人物按生活年代排序正确的是:(D)
①祖冲之 ②邓平 ③蔡伦 ④华佗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④①
5.132年,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同类仪器早( D )
A.1500年 B.半个多世纪 C. 1600年 D.1700年四.作业:1.下列有关我国中医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C )
① 我国传统的医学称为中医学②扁鹊是春秋是的名医③《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学的经典④华佗收集民间药方,编写出不朽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⑤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2.阅读与复习:……想一想,我国从原始社会开始,到东汉时,文字在哪些材料上出现过?参考:龟甲、兽骨;青铜器;石碑,石刻;竹简、木牍;缣帛;纸
3.思考与讨论:桓公午的故事可用哪一句成语来说明?引申到日常生活,这则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桓公午的故事可用“讳疾忌医”来形容。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应使自己养善于听取他人批评的习惯和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精神。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