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期末检测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期末检测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08 09: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时候,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D.冬天,在窗户外侧玻璃上出现冰花
2.“绿色发展千帆竞,穿越中国看遂宁”,遂宁的发展深度诠释了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图所示青山在绿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
3.小丽用梳子梳头发时,用手指甲拨动梳齿,当拨梳齿的速度不同时,梳齿发出不同声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快速拨动时,梳齿振动快,响度大
B.快速拨动时,梳齿振幅大,响度大
C.快速拨动时,梳齿振动快,音调高
D.不同声响是指音色不同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的s—t图像,t=2s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
B.乙、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C.t=3s时,甲、乙间的距离一定为3m
D.t=3s时,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4.5m
二、多选题
5.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
三、填空题
6.一个空瓶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在空瓶中装满某种金属碎片若干,瓶与金属碎片的总质量为1000g,再装满水,瓶子、金属碎片和水的总质量为1420g,则瓶子的容积为______cm3,金属碎片的体积为______cm3,金属碎片的密度为______kg/m3。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是使______,如果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方,可将凸透镜向______调节;
(2)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此成像的特点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要让光屏上的像变小一些,需要让蜡烛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同时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光具座45cm刻度处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在透镜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能观察到烛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放大的像;
(5)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小明发现当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时,在光屏上呈的像总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8.声音和光都是以______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选填“声音”或“光”)的传播需要介质。从空气到水中______(选填“声音”或“光”)的传播速度变大。
9.雨后的天空,常常会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的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是因为红旗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将蓝光照到红旗上,红旗呈______色。
10.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四、实验题
11.小红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实验时应该选用粗糙硬纸板,是为了让激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_反射;
(2)图甲中反射角是_______度;
(3)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NOF向后偏折,如图乙所示,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
(4)如果让一束光线沿NO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方向转8°,则反射光线会沿顺时针方向转_______度。
12.端午节,小杉在乌蒙大草原游玩时,捡到一块不知名的均匀物块,他将该物块带回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其密度进行测量(如图)。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块的质量,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物块质量是________g。
(2)向量筒中装适量水,读出体积为50cm3,放入物块时,不慎掉入量筒的水中,液面静止后如图乙所示,物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计算出物块的密度为_____g/cm3。
(3)测量物体体积的操作过程中,如果有水溅出,将引起密度测量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3.小元同学利用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适量的水,设计了实验测量酱油密度,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好天平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2)向烧杯中注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将读数记为m1;
(3)___________,将读数记为m2;
(4)计算出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请帮小元同学画出完整的实验数据表格。___________
14.小雅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雅利用图甲所示的方法,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A会聚在光屏上,从而确定所使用的凸透镜A的焦距fA=___________cm;
(2)小雅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是为了 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小雅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4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最终可以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4)保持(3)中蜡烛位置不变,小雅用焦距为fB(fB<fA)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仍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线处;移动光屏,为使在光屏上仍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B的方向移动。
1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稍微 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m/s;
(3)通过计算小车在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发现,小车从A运动到C的整个过程中做 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五、作图题
16.请在图中画出汽车司机的眼睛(B点)通过挡风玻璃MN看到车内装饰物(A点)的像的光路图。
17.如图所示,COC'为凸透镜的主光轴,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AB表示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
(1)画出来自A点的三条特殊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像点A'的位置,并作出AB的像;
(2)证明AB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18.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请画出图中的两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19.如图所示,SC、SD为点燃的蜡烛发出的两条光线,光线SC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光线SD过O点,请画出:光线SC、SD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0.如图,F是透镜两个焦点所在的位置,请作出光路图。
参考答案:
1.D【详解】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是冰发生了升华现象,故A不符题意;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酒瓶外壁,液化为小水珠,故B不符题意;
C.有风的时候,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是因为空气的流动速度块,加快了水蒸发,蒸发吸热,故C不符题意;
D.冬天,在窗户内侧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内壁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详解】青山在绿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水面相当于平面镜,青山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C【详解】用手指甲拨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用同样的力拨动,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拨动过程中,发声体没有变化,音色是不变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D【详解】AB.由图像读出t=2s时,三者通过的路程为s甲=4m,s乙=2m,s丙=1m,又知道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如下图所示:
可以判断出甲和丙方向相同,和乙方向相反,故AB错误;
CD.甲的速度
由得,t=3s时,甲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2m/s×3s=6m
由图像读出t=3s时,乙通过的路程
s乙′=3m
丙通过的路程
s丙′=1.5m
甲和丙方向相同,所以甲、丙间的距离
Δs=s甲′-s丙′=6m-1.5m=4.5m
乙和丙方向相反,所以乙、丙间的距离
Δs′=s乙′+s丙′=3m+1.5m=4.5m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BD【详解】ABC.前面的放大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后面的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物体离物镜距离较大,所以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不是一台显微镜;故B正确,AC错误;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因为两只放大镜的焦距不一定相等,因此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故D正确。
故选BD。
6. 500 80 10×103kg/m3【详解】[1]空瓶装满水
m水=700g﹣200g=500g
空瓶容积
[2]金属碎片的质量
m金=m总-m瓶=1000g-200g=800g
瓶中装了金属碎片后再装满水,水的体积
金属碎片的体积
V金=V-V′水=500cm3-420cm3=80cm3
[3]金属碎片的密度
7.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下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左 左 右 正立 放大【详解】(1)[1]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果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方,根据经过光心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可将凸透镜向下调节,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3][4][5]由图可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u=50.0cm-35.0cm=15.0cm
像距为
v=80.0cm-50.0cm=30.0cm
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故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制作原理。
(3)[6][7]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要让光屏上的像变小一些,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需要让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8][9]再把蜡烛移到“45cm”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物像在同一侧,因此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去观察。
(5)[10]当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时,即像距大于物距时,在光屏上呈的像总是放大的。
8. 波 声音 声音【详解】[1]声音和光的传播形式是一样的,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所以从空气到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大。
9. 色散 绿 反射 黑【详解】[1]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后发生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太阳光照射到红旗上因为反射红光进入人的视野而呈现红色。
[4]将蓝光照到红旗上,蓝光被吸收,则没有被反射的光进入人的视野,所以呈黑色。
10. 折射 虚【详解】[1]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是由于杯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杯中缓缓注水后,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11. 漫 54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6【详解】(1)[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需要从不同方向观察纸板上的光线,光射在纸板应该发生漫反射,要求纸板的表面应该是粗糙的;
(2)[2]左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6°,则入射角为
90°-36°=54°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54°。
(3)[3]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
(4)[4]如果让一束光线沿NO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方向转8°,则入射角为8°,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8°,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8°+8°=16°
即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转了16°。
12. 零刻度 右 92 40 2.3 偏大【详解】(1)[1][2]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3]从甲图读出物体的质量
m=50g+20g+20g+2g=92g
(2)[4]从乙图读出物块的体积
V=90mL-50mL=40mL=40cm3
[5]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物体的密度为
(3)[6]量筒中的水溅出,所测水和物块的总体积变小,可得物块的体积测量偏小,由
可知,密度测量偏大。
13. 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见解析【详解】(3)[1]由实验步骤(1)(2)知道水的体积,只有将另一个烧杯中装满酱油,才能使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从而得到酱油的质量,故实验步骤应为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将读数记为m2。
(4)[2]烧杯中水的质量为m1﹣m0,水的体积
烧杯中酱油的体积
烧杯中酱油的质量
m=m2﹣m0
则酱油的密度
(5)[3]实验数据表格应包含实验中所测得的所有数据和酱油的密度,故实验数据表格为
空烧杯质量m0/g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酱油的质量m2/g 煤油的密度ρ/g cm-3
14. 10.0 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 缩小 靠近【详解】(1)[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2]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像完整的呈在光屏的中心,需要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3]由题可知此时
所以,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4]物体位置不变,改用焦距小的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物体变远像要靠近光屏,则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15. 小 0.3 加速【详解】(1)[1]实验时,如果斜面的倾角过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会较大,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所以,为了便于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稍微小些。
(2)[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AC段的路程
sAC=100.0cm﹣10.0cm=90.0cm
小车在AC段所用的时间
tAC=15:35:23﹣15:35:20=3s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3)[3]AB段的路程
sAB=100.0cm﹣60.0cm=40.0cm
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
tAB=15:35:22﹣15:35:20=2s
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BC段的路程
sBC=60.0cm﹣10.0cm=50.0cm
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
tBC=15:35:23﹣15:35:22=1s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vBC>vAB,所以小车从A运动到C的整个过程中做加速直线运动。
16.【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车内装饰物(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像点,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A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B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7.(1);
(2)见详解【详解】(1)过A点分别作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焦点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交于点A',即为A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像点A'的位置,过A'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线段,交主光轴于点B',A'B'即为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像,如图所示:
(2)证明:
因为AB垂直于主光轴,DO也垂直主光轴,根据几何知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
AB∥DO
因为AD平行于主光轴,即AD∥BO,所以四边形ABO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AB=DO(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因为∠ABF=∠DOF′,BF=OF′=f,所以
△ABF≌△DOF'(边角边)
所以
∠AFB=∠DF'O
所以
AF∥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因为AD∥EA',所以四边形ADA'E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
AO=A'O

∠ABO=∠A'B'O
∠AOB=∠A'OB'(对顶角相等)
所以
△ABO≌△A'B'O(角角边)
所以
A'B'=AB
18.【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19.【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由此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0.【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