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评价卷
1、选择题。(共38分.第1-10题为单选,每小题3分;11、12题为不定项选择,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误得0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2.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 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3.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4.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5.38cm,15.36cm,15.38cm,15.34cm,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 15.365cm B. 15.38cm C. 15.36cm D. 15.37cm
5.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及其它地方都安装上了“电子眼”,其光学原理与下列哪种相同( )
A.平面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
6.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C.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8.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s 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 v甲=0.6 m/s,v乙=0.4 m/s B. 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 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 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
9. 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10.下列关于常数g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牛
B.在地球表面,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C.g=9.8牛/千克,表示9.8牛=1千克
D.g是常数,因此,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仍是9.8牛
11.古时候的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地面振动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D.声音在大地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12.在一条南北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轿车依次向南行驶,乙丙两车快慢相同,甲车比乙车快一些,那么( )
A、以公路为参照物,三辆车都向南运动;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丙车静止;
C、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乙车静止;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丙车都向北运动。
2、填空题。(每空 1分,共19分)
13.进行单位换算.
(1)4.5m= mm (2)6800cm= km
(3)1m/s = km/h (4)15m/s= km/h
14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如图,原子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又由 和中子组成。
15.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单位是_________。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
16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石块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当他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这时他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
17.汽车轮胎的表面制成凹凸花纹,其作用是通过 ____________ 来增大摩擦;机器的轴承中加入润滑油的目的是_______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 _________ ,从而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
18.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mg / cm3 ,“0.16mg / 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如图为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_______g。
19.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第3分钟至5分钟小华的运动状态为 ,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
20. 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m/s,已知动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s.
3、简答与计算题(共17分,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9分。)
21.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隧道开去,在距离隧道时鸣笛,经过听到隧道上方悬崖反过来的回声.求:
()汽车的行驶速度.
()汽车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空气中的声速计算时取值)
22.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沈阳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京,7:0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爷爷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次 沈阳北开 南京南到 运行距离
G1226 08:00 17:00 1 512 km
G1222 08:15 16:09 512 km
G1212 09:25 17:49 512 km
(1)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说明,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3)若高铁列车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6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在桥梁上的时间是10 s。该列车的长度。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6分,24题4分,25题6分,26题8分,27题8分)
23.(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填序号)
(2)还缺少的步骤是:F. 。
(3)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24.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民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他用小车、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①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小民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②小民某次实验时,在斜面上选定了间距均为40.00 cm的A、B、C、D四个位置,小车经过各位置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③完成实验后,小民在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以下做法中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 。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
25.(7分)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图中甲、乙、丙三名同学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的原
因是水上方的气压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时有大量的“白气”冒出,“白气”是水蒸气___ __形成的(汽化/液化/升华)。
(4)实验收集9组数据比收集5组数据的好处是________(只填字母)。
A.只有9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 B.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C.得到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
(5)另一小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时共用30min,导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是:
(写一个原因即可)。
26.小宇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吉他探究音调高低跟哪些因素有关.他所使用的吉他的琴弦都是钢丝琴弦,从1号琴弦到6号琴弦顺次变粗,A 、B、C是弦枕,把弦按压在不同的弦枕上可以改变弦的长度.
实验次数 使用弦枕 按压琴弦 音调高低
A 1号 较低
B 1号 较高
C 1号 高
A 3号 低
A 5号 最低
(1)比较__________三次实验可知,音调高低跟琴弦的粗细有关.
(2)比较__________三次实验可在,音调高代跟琴弦的长度有关.
(3)利用吉他还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操作方法是:选用__________的琴弦,用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力度弹拨,比较响度的大小.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D 5.C 6.B 7.B 8.D 9.B 10.B 11.ABD 12.AD
二、13.4.5×103 ,0.068, 3.6, 54 14.电子,质子
15. 响度 分贝(dB) 增大 16. 左;增加;78.4;
17. 增大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减小 压力
18.体积为1 cm3的全碳气凝胶质量为0.16mg 0.016g
19.静止,2.5 20 .①. 50 ②. 23
三、21.解:
22.【详解】(1)设汽车的行驶速度为v1,由公式v=s/t得:2.5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1=v1t,2.5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2=v2t,根据题意:s1+s2=2s,即:v1t+v2t=2s,v1×2.5s+340m/s×2.5s=2×440m,解得:v1=12m/s;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时前进的距离:sˊ=v1t=12m/s×2.5s=30m,汽车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440m-30m=410m.
23.解:(1)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到沈阳北站的路程s=120 km,该路段限速v=80 km/h,由v=可得驾车到沈阳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t===1.5 h;他们7:00开车出发,到达沈阳北站的时间为8:30,根据列车时刻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G1212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中信息可知,乘坐G1212到达南京所用时间:t1=17∶49-09∶25=8 h 24 min=8.4 h;
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1===180 km/h。
(3)由题可知,列车在桥上的速度:
v2=144 km/h=40 m/s;
由v=得列车全部在桥上时通过的路程:
s2=v2t2=40 m/s×10 s=400 m;
列车长度:L车=L桥-s2=600 m-400 m=200 m
四、24.A;C;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DEBF;
25. ①刻度尺 ②变速 ③ABD
解析 ①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需要用电子停表测物体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②由题知,A、B、C、D四个位置的间距相等。由图知,小车沿斜面滑下过程中经过AB、BC、CD各段的时间不相等,所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③熟练使用电子停表,能更准确地记录时间,能减小误差;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能使小车滑下的时间延长,能减小误差;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小车下滑的时间缩短,不能减小误差;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能更准确地记录时间,能减小误差,故选A、B、D。
26. (1)乙 (2)99 小于(3)液化 (4)C (5)用冷水直接加热
27.【答案】 ①. 1、4、5 ②. 1、2、3 ③. 长度和粗细相同 ④. 不同
【详解】(1)要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的粗细是否有关,需要保持琴弦长度相同,改变粗细,所以选择1、4、5号进行实验;
(2)要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是否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粗细相同,改变长度,所以选择1、2、3号进行实验;
(3)要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保持琴弦的长度和粗细相同,用不同的力度弹拨,比较响度的大小.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