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深入认识计算机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深入认识计算机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10-08 09:05: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深入认识计算机
第一节
学习目标
(1)认识计算机经历的发展变化
(2)认识计算机工作需要有哪些组成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
(3)认识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
说说你认识的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自主感知一
阅读课本P2-4第一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何时诞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2、计算机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
3、计算机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哪几种类型,分别应用在哪些领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何时诞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效果检测一
1946年,ENIAC作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30吨重,占地167平方米,每秒可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
对比: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每秒9.3亿亿次运算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效果检测一
2、计算机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
效果检测一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
效果检测一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2、计算机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
效果检测一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2、计算机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
效果检测一
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把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内,称为微处理器。
3、计算机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哪几种类型,分别应用在哪些领域?
效果检测一
①巨型机(超级计算机)(多用于石油勘探、天气预报、军事、航天等)
3、计算机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哪几种类型,分别应用在哪些领域?
效果检测一
②大型机
(多用于银行、大公司和大科研部门)
3、计算机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哪几种类型,分别应用在哪些领域?
效果检测一
③中小型机(主要用于中小型公司和企业)
④微型计算机(如台式电脑、手提电脑、掌上电脑)
自主感知二
阅读课本P4-8第二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
2、计算机的硬件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3、计算机的软件分为哪两大类?
1、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
效果检测二
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2、计算机的硬件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内存和外存)、中央处理器(CPU)和起连接作用的总线(集中在主板上)及接口等组成部分。
思考:
效果检测二
内存和外存有什么区别呢?
辨认以下计算机常见的外部设备
效果检测二
认识个人台式计算机主机内部的构成
效果检测二
“输入——存储/处理——输出”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软件是指什么?
效果检测二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要处理的各类数据及有关文档的总称。程序是一组指挥计算机工作的指令。
计算机的软件分为哪两大类?
效果检测二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效果检测二
应用软件
自主感知三
阅读课本P8-11第三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计算机的信息与处理是采用什么方式?
2、计算机中常用的信息单位有哪些?
效果检测三
1、计算机的信息与处理是采用什么方式?
二进制数方式
根据P10探究,试试将二进制数准换成十进制数。
1011=
11011=
效果检测三
2、计算机中常用的信息单位有哪些?
①位,也称比特,bit或b,是最小的信息单位
②字节,Byte或B,是计算机中信息的基本单位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小结
(1)计算机经历的发展变化
(2)计算机工作需要有哪些组成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
(3)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