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物质分离专题
一、单选题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放几粒沸石,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B.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冷凝水要从a口进入,b口流出
D.实验开始时,先接通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烧瓶
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B.烧杯、温度计、玻璃棒、酒精灯
C.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
D.冷凝管、酒精灯、蒸发皿、接收管
3.(2021八上·淳安期末)河水净化制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的水”为纯净水
4.(2022八上·婺城期末)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通过“盐田法”得到“粗盐”。实验室中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下列仪器在上述操作中不会用到的是( )
A.烧杯 B.漏斗
C.锥形瓶 D.蒸发皿
5.(2021八上·三门期末)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非常重要,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6.(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7.(2021八上·乐清期中)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8.(2021八上·绍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
A.配制蔗糖溶液
B.过滤泥水
C.获取氯化钠晶体
D.配制 10%的食盐水
9.(2021八上·萧山月考)小柯同学在实验室做了粗盐提纯的实验,再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个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①
B.②的操作中若发现指针左偏应继续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
C.③的操作会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10%小一些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10.(2021八上·金华期中)下列图示的四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沉淀
C.蒸馏
D.吸附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金华期中)利用过滤器,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跟水分离开来的方法叫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请回答
(1)在过滤实验中,要用到上图中的仪器有 (填图中序号)。
(2)制作过滤器时,还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折叠过程中,右图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字母编号)。
三、实验探究题
1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操作D中,称取10.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 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6.4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5)若制得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1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请写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 ;
② 。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 ,其作用是 。
14.(2022八上·婺城期末)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2)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
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3)【反思拓展】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15.(2022八上·武义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选项)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⑤②③⑥④
C.①②③⑤⑥④ D.①⑤②⑥③④
(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正确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 克;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经检测,配置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 少量水溅出
16.(2022八上·上城期末)小金同学重做了书本上的粗盐提纯相关实验。请帮助小金同学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 、过滤、 ;
(2)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3)上图中第⑥步操作有误,应该怎样改正 。
(4)小金欲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完溶液后发现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了,请问小金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
17.(2022八上·临海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以下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b.图D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实验二: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8.(2022八上·衢江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乙A,B,C三个步骤。A步骤称
(2)在图乙三个步骤中均用到了玻璃棒,请写出玻璃棒在B操作中的作用是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计算了精盐制得率,(精盐制得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
若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19.(2022八上·缙云期末)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2)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的食盐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漏斗
(3)若(2)中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2%,则可能的原因是 。
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20.(2021八上·椒江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蒸馏装置对一些污水进行蒸馏 净化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 。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 动方向为 (填“A 端流入, B 端流 出”或“B 端流入, 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该错误。
21.(2021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该小组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发现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22.(2021八上·义乌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实验操作⑤中的错误是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序号);
(3)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克10%氯化钠溶液,需量取水45mL
在称量食盐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
(4)配制完成后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1克以下用游码)
A.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
B.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
23.(2021八上·温州期中)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多项实验。
(1)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其实验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实验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3)④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时,发现精盐的制得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标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
B.蒸发时食盐飞溅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4.(2021八上·绍兴期中)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甲图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
(2)图乙B中加热到 时,停止加热;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制得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可能出现偏大的原因是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
D.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E.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4)现在要配制8%NaCl溶液60.0g,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25.(2021八上·萧山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3)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选项)__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⑤②③⑥④
C.①②③⑤⑥④ D.①⑤②⑥③④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原因)。
(5)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蒸馏操作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A.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放几粒沸石,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冷凝水要从下面的口b进入,从上面的口a流出,从而延长冷凝时间,增强冷凝效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开始时,先接通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烧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即可。
【解答】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将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倒入烧杯,再将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放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下面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上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和固体颗粒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步骤Ⅲ中的漂白粉可杀菌、消毒,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净化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和目的确定所需的实验器材即可。
【解答】A.在过滤实验中,溶液要用烧杯盛放,故A不合题意;
B.在过滤实验中,要将滤纸放在漏斗内,故B不合题意;
C.在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用不着锥形瓶,故C符合题意;
D.在蒸发操作中,要将滤液放入蒸发皿内进行加热,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称量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故A错误;
B.量筒不能配制溶液,故B错误;
C.溶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砝码不应该放在左盘,应该放在右盘,故A错误;
B.量筒不能用作食盐溶解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时,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在结晶操作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发生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玻璃棒的作用即可。
【解答】A.配制蔗糖溶液时,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蔗糖的溶解;
B.过滤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获取氯化钠晶体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D.配制 10%的食盐水时, 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B。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现象和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A.这个实验的步骤顺序为:①将粗盐加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④对溶液进行过滤;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②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5g,倒入烧杯;③用量筒量取水45mL,倒入烧杯;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即 ①④⑤②③①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步骤②中,如果天平指针偏左,那么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只能增加氯化钠的质量,不能调节游码或砝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③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水中的杂质可能存在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除去种类越多,净化程度越高。
【解答】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A净化程度不高,不符合题意;
B、沉淀只能沉降较大的固体颗粒,所得水中还含有不可溶的小颗粒以及可溶性杂质,B净化程度不高,不符合题意;
C、蒸馏是指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C净化程度高,符合题意;
D、吸附可除去水中色素、有异味杂物,所得水仍含有可溶性杂质,D净化程度不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1)①③④⑥
(2)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
【解答】(1)在过滤实验中,要用到上图中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杯(引流),烧杯,漏斗,即①③④⑥。
(2)制作过滤器时,还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折叠过程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C,滤纸出现缝隙,液体会不经过滤纸直接流入烧杯。
故答案为:(1) ①③④⑥ (2)C
12.【答案】(1)C
(2)DACB
(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80%
(5)A;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3)根据结晶过程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精盐的产率=;
(5)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故选C;
(2)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称取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ACB。
(3)操作B为蒸发结晶,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根据题意可知溶解的粗盐的质量为10.0 g-2.0 g=8.0 g,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为6.4 g,所以精盐的产率为 ×100%=80%。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说明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
A.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部分杂质未被过滤除去,使最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可能导致产率偏高,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最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从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B不合题意;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由于称量了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所以该操作对计算精盐产率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即称得的精盐质量偏大,会导致产率偏高,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3.【答案】(1)蒸馏烧瓶;冷凝管
(2)冷凝水进出方向错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
(3)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
(3)根据实验过程中防止水暴沸的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
(2)图中的错误为:①冷凝水应该从下面进入,从上面流出,即冷凝水的进出方向错误;
②温度计的液泡应该浸没在水中,即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沸石(或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14.【答案】(1)②⑥①④⑤③
(2)增加氯化钠;小于
(3)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实验的过程分析解答;
(2)在进行定量称量时,一旦右盘的砝码和游码已经确定,就不能再进行调整了,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再次平衡。根据m左=m右+m游码分析称得氯化钠的质量变化,然后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3)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的物质,最好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结晶。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物质,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
【解答】(1)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为:取出食盐、称量食盐、倒入烧杯后同时注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即正确顺序为:②⑥①④⑤③。
(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操作为:增加氯化钠。如果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防反了,根据m左=m右+m游码可知,此时称出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3)【反思拓展】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
15.【答案】(1)B
(2)2.5
(3)取出左盘中少量氯化钠固体直到天平平衡
(4)B;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实验的环节分析解答;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药品质量偏大还是偏小,进而确定接下来的操作。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所致。
【解答】(1)粗盐提纯的操作为:①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⑤用天平称量氯化钠;②将称量出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将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烧杯备用;③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溶解;⑥对溶液进行过滤;④蒸发提纯结晶,即正确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故选B。
(2)称量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接下来的操作是:取出左盘中少量氯化钠固体直到天平平衡。
(4)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则砝码的质量会变大,那么导致测出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不合题意;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 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6.【答案】(1)溶解;蒸发结晶
(2)加速溶解
(3)加玻璃棒引流
(4)偏大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解答;
(4)砝码生锈后,它的质量会增大,这会导致称取到食盐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大致为: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
(2)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3)在过滤操作时,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因此第⑥步的错误改正后为:加玻璃棒引流。
(4)小金欲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完溶液后发现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了,则小金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17.【答案】搅拌,加速溶解;①;A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实验一:a.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b.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该抵在滤纸最厚的地方;
实验二:精盐的质量分数= ,据此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实验一: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根据图片可知,①中右侧的滤纸最厚,而玻璃棒应该抵在此处,故选①;
实验二: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则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合题意。
故选AB。
18.【答案】(1)过滤
(2)搅拌,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3)B;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精盐的制得率= ,即精盐的制得率偏低,应该是得到精盐的质量偏低。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中使用了漏斗,应该为过滤;
(2)根据图乙可知,B为结晶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是搅拌,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3)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会有杂质进入滤液,从而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不合题意;
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溶解的粗盐质量偏小,最终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9.【答案】(1)b;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合理即可)
(2)A;C
(3)C;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解答。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所需器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
【解答】(1)将含有泥沙的粗食盐加水变成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的过程为溶解,即乙图中的b。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配制100g12%的食盐溶液时,必须使用烧杯作为配制容器。需要食盐100g×12%=12g,需要加水:100g-12g=88g,即量取水的体积为88mL,因此必须使用100mL量筒,而漏斗用不到,故选AC。
(3)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此时食盐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食盐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会使食盐质量减小,故B不合题意;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减小,故C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的水偏少,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20.【答案】(1)锥形瓶
(2)B 端流入,A 端流出
(3)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只要提到温度计的玻璃泡位置不对即给分)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让冷却水从下面的管流入,从上面的管流出,可以延长水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强冷凝效果;
(3)蒸馏是将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使之冷却凝结成液体的一种蒸发、冷凝的过程。蒸馏的时候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平齐。
【解答】(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B 端流入,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
21.【答案】(1)C
(2)DACB
(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4)④⑤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则有错误的是C。
(2)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
D.从试剂瓶中取出食盐;
A.将食盐倒入烧杯,并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C.将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
B.将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将其蒸发结晶。
则正确顺序为: DACB 。
(3)操作B为蒸发结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使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①不合题意;
②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②不合题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③不合题意;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④符合题意;
⑤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⑤符合题意。
故选④⑤。
22.【答案】(1)未用玻璃棒引流
(2)①②③⑤④
(3)在右盘上放5g砝码
(4)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⑤为过滤,实验中滤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而是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即错误为:未用玻璃棒引流。
(2)粗盐提纯的步骤:
①从试剂瓶取出食盐;
②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和食盐一起倒入烧杯;
③加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⑤将溶液进行过滤;
④将得到的滤液倒入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
则操作顺序为:①②③⑤④。
(3)需要食盐的质量:50g×10%=5g,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在右盘上放5g砝码。
(4)A.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由于没有使用游码,因此对食盐的质量没有影响,故A不合题意;
B.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B不合题意;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C不合题意;
D.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答案】(1)①④⑤
(2)②③①
(3)引流
(4)A;B;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根据“制得率=”分析即可。
【解答】(1)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粗盐加水溶解;④将溶解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
即正确步骤为:①④⑤。
(2)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
②用天平称取氯化钠:50g×10%=5g;
③用量筒量取45mL水;
①将食盐和水倒入烧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即正确步骤为:②③①。
(3)④步骤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那么得到精盐的质量肯定会偏小,根据“制得率=”可知,导致精盐的制得率偏低,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也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偏低,故B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会使制得率偏高,故C不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也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偏低,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4.【答案】(1)C
(2)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3)A;C;D
(4)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操作①的名称即可;
(2)根据结晶操作的规范解答;
(3)如果精盐的制得率偏差较大,那么肯定是精盐质量的测量出现较大偏差,据此分析判断;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甲中,将粗盐配制成悬浊液的过程为溶解,应该为乙图中的③。
(2)图乙B为蒸发结晶,则:加热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时,停止加热;
(3)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杂质不能被充分过滤,即会使测出的精盐质量偏大,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测出的精盐质量偏小,故B不合题意;
C.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则精盐中会存在杂质,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D符合题意;
E.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食盐不能溶解,即精盐的质量偏小,故E不合题意。
故选ACD。
(4)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A不合题意;
B.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氯化钠晶体不纯,则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答案】(1)加速溶解
(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3)B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A;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步骤③的名称,据此确定玻璃棒的作用;
(2)根据图片确定步骤⑥的名称,再寻找其中的错误。
(3)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确定操作顺序。
(4)根据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解答;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⑥为过滤,错误为: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3)粗盐提纯的步骤为: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食盐;
⑤用天平称出规定质量的食盐;
②将食盐倒入烧杯,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
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食盐全部溶解;
⑥将溶液进行过滤;
④将得到的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让其蒸发结晶。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
故选B。
(4)操作⑥中,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导致砝码的质量偏大,即溶质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大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1 / 1浙教版科学 八上 第1章 物质分离专题
一、单选题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放几粒沸石,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B.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冷凝水要从a口进入,b口流出
D.实验开始时,先接通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烧瓶
【答案】C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蒸馏操作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A.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放几粒沸石,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冷凝水要从下面的口b进入,从上面的口a流出,从而延长冷凝时间,增强冷凝效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开始时,先接通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烧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B.烧杯、温度计、玻璃棒、酒精灯
C.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
D.冷凝管、酒精灯、蒸发皿、接收管
【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即可。
【解答】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将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倒入烧杯,再将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放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下面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上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2021八上·淳安期末)河水净化制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的水”为纯净水
【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和固体颗粒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步骤Ⅲ中的漂白粉可杀菌、消毒,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净化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2八上·婺城期末)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通过“盐田法”得到“粗盐”。实验室中通过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可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下列仪器在上述操作中不会用到的是( )
A.烧杯 B.漏斗
C.锥形瓶 D.蒸发皿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和目的确定所需的实验器材即可。
【解答】A.在过滤实验中,溶液要用烧杯盛放,故A不合题意;
B.在过滤实验中,要将滤纸放在漏斗内,故B不合题意;
C.在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用不着锥形瓶,故C符合题意;
D.在蒸发操作中,要将滤液放入蒸发皿内进行加热,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2021八上·三门期末)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非常重要,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称量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故A错误;
B.量筒不能配制溶液,故B错误;
C.溶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6.(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7.(2021八上·乐清期中)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砝码不应该放在左盘,应该放在右盘,故A错误;
B.量筒不能用作食盐溶解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时,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在结晶操作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发生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8.(2021八上·绍兴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
A.配制蔗糖溶液
B.过滤泥水
C.获取氯化钠晶体
D.配制 10%的食盐水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玻璃棒的作用即可。
【解答】A.配制蔗糖溶液时,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蔗糖的溶解;
B.过滤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获取氯化钠晶体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D.配制 10%的食盐水时, 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B。
故选B。
9.(2021八上·萧山月考)小柯同学在实验室做了粗盐提纯的实验,再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个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①
B.②的操作中若发现指针左偏应继续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
C.③的操作会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10%小一些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现象和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A.这个实验的步骤顺序为:①将粗盐加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④对溶液进行过滤;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②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5g,倒入烧杯;③用量筒量取水45mL,倒入烧杯;①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即 ①④⑤②③①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步骤②中,如果天平指针偏左,那么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只能增加氯化钠的质量,不能调节游码或砝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③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21八上·金华期中)下列图示的四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沉淀
C.蒸馏
D.吸附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水中的杂质可能存在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除去种类越多,净化程度越高。
【解答】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A净化程度不高,不符合题意;
B、沉淀只能沉降较大的固体颗粒,所得水中还含有不可溶的小颗粒以及可溶性杂质,B净化程度不高,不符合题意;
C、蒸馏是指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C净化程度高,符合题意;
D、吸附可除去水中色素、有异味杂物,所得水仍含有可溶性杂质,D净化程度不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金华期中)利用过滤器,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跟水分离开来的方法叫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请回答
(1)在过滤实验中,要用到上图中的仪器有 (填图中序号)。
(2)制作过滤器时,还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折叠过程中,右图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字母编号)。
【答案】(1)①③④⑥
(2)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
【解答】(1)在过滤实验中,要用到上图中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杯(引流),烧杯,漏斗,即①③④⑥。
(2)制作过滤器时,还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折叠过程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C,滤纸出现缝隙,液体会不经过滤纸直接流入烧杯。
故答案为:(1) ①③④⑥ (2)C
三、实验探究题
1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操作D中,称取10.0 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 g,最终得到氯化钠晶体6.4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5)若制得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答案】(1)C
(2)DACB
(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80%
(5)A;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3)根据结晶过程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精盐的产率=;
(5)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故选C;
(2)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称取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ACB。
(3)操作B为蒸发结晶,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根据题意可知溶解的粗盐的质量为10.0 g-2.0 g=8.0 g,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为6.4 g,所以精盐的产率为 ×100%=80%。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说明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
A.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部分杂质未被过滤除去,使最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可能导致产率偏高,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最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从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B不合题意;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由于称量了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所以该操作对计算精盐产率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即称得的精盐质量偏大,会导致产率偏高,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请写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 ;
② 。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 ,其作用是 。
【答案】(1)蒸馏烧瓶;冷凝管
(2)冷凝水进出方向错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
(3)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
(3)根据实验过程中防止水暴沸的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
(2)图中的错误为:①冷凝水应该从下面进入,从上面流出,即冷凝水的进出方向错误;
②温度计的液泡应该浸没在水中,即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沸石(或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14.(2022八上·婺城期末)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2)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
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3)【反思拓展】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答案】(1)②⑥①④⑤③
(2)增加氯化钠;小于
(3)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实验的过程分析解答;
(2)在进行定量称量时,一旦右盘的砝码和游码已经确定,就不能再进行调整了,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再次平衡。根据m左=m右+m游码分析称得氯化钠的质量变化,然后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3)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的物质,最好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结晶。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物质,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
【解答】(1)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为:取出食盐、称量食盐、倒入烧杯后同时注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即正确顺序为:②⑥①④⑤③。
(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操作为:增加氯化钠。如果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防反了,根据m左=m右+m游码可知,此时称出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3)【反思拓展】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
15.(2022八上·武义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选项)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⑤②③⑥④
C.①②③⑤⑥④ D.①⑤②⑥③④
(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正确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 克;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经检测,配置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 少量水溅出
【答案】(1)B
(2)2.5
(3)取出左盘中少量氯化钠固体直到天平平衡
(4)B;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实验的环节分析解答;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药品质量偏大还是偏小,进而确定接下来的操作。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所致。
【解答】(1)粗盐提纯的操作为:①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⑤用天平称量氯化钠;②将称量出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将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烧杯备用;③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溶解;⑥对溶液进行过滤;④蒸发提纯结晶,即正确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故选B。
(2)称量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大,那么接下来的操作是:取出左盘中少量氯化钠固体直到天平平衡。
(4)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则砝码的质量会变大,那么导致测出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不合题意;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 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6.(2022八上·上城期末)小金同学重做了书本上的粗盐提纯相关实验。请帮助小金同学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 、过滤、 ;
(2)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3)上图中第⑥步操作有误,应该怎样改正 。
(4)小金欲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完溶液后发现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了,请问小金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溶解;蒸发结晶
(2)加速溶解
(3)加玻璃棒引流
(4)偏大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解答;
(4)砝码生锈后,它的质量会增大,这会导致称取到食盐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大致为: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
(2)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3)在过滤操作时,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因此第⑥步的错误改正后为:加玻璃棒引流。
(4)小金欲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完溶液后发现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了,则小金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17.(2022八上·临海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以下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b.图D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实验二: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搅拌,加速溶解;①;A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实验一:a.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b.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该抵在滤纸最厚的地方;
实验二:精盐的质量分数= ,据此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实验一:a.图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根据图片可知,①中右侧的滤纸最厚,而玻璃棒应该抵在此处,故选①;
实验二: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则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合题意。
故选AB。
18.(2022八上·衢江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乙A,B,C三个步骤。A步骤称
(2)在图乙三个步骤中均用到了玻璃棒,请写出玻璃棒在B操作中的作用是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计算了精盐制得率,(精盐制得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
若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答案】(1)过滤
(2)搅拌,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3)B;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精盐的制得率= ,即精盐的制得率偏低,应该是得到精盐的质量偏低。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中使用了漏斗,应该为过滤;
(2)根据图乙可知,B为结晶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是搅拌,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
(3)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会有杂质进入滤液,从而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不合题意;
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溶解的粗盐质量偏小,最终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9.(2022八上·缙云期末)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2)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的食盐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漏斗
(3)若(2)中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2%,则可能的原因是 。
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答案】(1)b;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合理即可)
(2)A;C
(3)C;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解答。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所需器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
【解答】(1)将含有泥沙的粗食盐加水变成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的过程为溶解,即乙图中的b。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配制100g12%的食盐溶液时,必须使用烧杯作为配制容器。需要食盐100g×12%=12g,需要加水:100g-12g=88g,即量取水的体积为88mL,因此必须使用100mL量筒,而漏斗用不到,故选AC。
(3)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此时食盐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食盐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会使食盐质量减小,故B不合题意;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减小,故C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的水偏少,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20.(2021八上·椒江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蒸馏装置对一些污水进行蒸馏 净化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 。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 动方向为 (填“A 端流入, B 端流 出”或“B 端流入, 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该错误。
【答案】(1)锥形瓶
(2)B 端流入,A 端流出
(3)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只要提到温度计的玻璃泡位置不对即给分)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让冷却水从下面的管流入,从上面的管流出,可以延长水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强冷凝效果;
(3)蒸馏是将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使之冷却凝结成液体的一种蒸发、冷凝的过程。蒸馏的时候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平齐。
【解答】(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B 端流入,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
21.(2021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该小组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发现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答案】(1)C
(2)DACB
(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4)④⑤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则有错误的是C。
(2)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
D.从试剂瓶中取出食盐;
A.将食盐倒入烧杯,并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C.将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
B.将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将其蒸发结晶。
则正确顺序为: DACB 。
(3)操作B为蒸发结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使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①不合题意;
②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②不合题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③不合题意;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④符合题意;
⑤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⑤符合题意。
故选④⑤。
22.(2021八上·义乌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实验操作⑤中的错误是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序号);
(3)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克10%氯化钠溶液,需量取水45mL
在称量食盐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
(4)配制完成后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1克以下用游码)
A.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
B.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
【答案】(1)未用玻璃棒引流
(2)①②③⑤④
(3)在右盘上放5g砝码
(4)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解答;
(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⑤为过滤,实验中滤液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而是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即错误为:未用玻璃棒引流。
(2)粗盐提纯的步骤:
①从试剂瓶取出食盐;
②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和食盐一起倒入烧杯;
③加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⑤将溶液进行过滤;
④将得到的滤液倒入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
则操作顺序为:①②③⑤④。
(3)需要食盐的质量:50g×10%=5g,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在右盘上放5g砝码。
(4)A.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由于没有使用游码,因此对食盐的质量没有影响,故A不合题意;
B.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B不合题意;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C不合题意;
D.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会使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2021八上·温州期中)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多项实验。
(1)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其实验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实验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3)④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时,发现精盐的制得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标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
B.蒸发时食盐飞溅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①④⑤
(2)②③①
(3)引流
(4)A;B;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根据“制得率=”分析即可。
【解答】(1)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粗盐加水溶解;④将溶解得到的溶液进行过滤;⑤对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
即正确步骤为:①④⑤。
(2)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
②用天平称取氯化钠:50g×10%=5g;
③用量筒量取45mL水;
①将食盐和水倒入烧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即正确步骤为:②③①。
(3)④步骤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那么得到精盐的质量肯定会偏小,根据“制得率=”可知,导致精盐的制得率偏低,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也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偏低,故B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会使制得率偏高,故C不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也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偏低,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4.(2021八上·绍兴期中)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甲图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
(2)图乙B中加热到 时,停止加热;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制得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可能出现偏大的原因是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
D.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E.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4)现在要配制8%NaCl溶液60.0g,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1)C
(2)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3)A;C;D
(4)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操作①的名称即可;
(2)根据结晶操作的规范解答;
(3)如果精盐的制得率偏差较大,那么肯定是精盐质量的测量出现较大偏差,据此分析判断;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甲中,将粗盐配制成悬浊液的过程为溶解,应该为乙图中的③。
(2)图乙B为蒸发结晶,则:加热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时,停止加热;
(3)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杂质不能被充分过滤,即会使测出的精盐质量偏大,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测出的精盐质量偏小,故B不合题意;
C.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则精盐中会存在杂质,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D符合题意;
E.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食盐不能溶解,即精盐的质量偏小,故E不合题意。
故选ACD。
(4)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A不合题意;
B.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氯化钠晶体不纯,则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2021八上·萧山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3)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选项)__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⑤②③⑥④
C.①②③⑤⑥④ D.①⑤②⑥③④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原因)。
(5)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加速溶解
(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3)B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A;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步骤③的名称,据此确定玻璃棒的作用;
(2)根据图片确定步骤⑥的名称,再寻找其中的错误。
(3)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确定操作顺序。
(4)根据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解答;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⑥为过滤,错误为: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3)粗盐提纯的步骤为: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食盐;
⑤用天平称出规定质量的食盐;
②将食盐倒入烧杯,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
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食盐全部溶解;
⑥将溶液进行过滤;
④将得到的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让其蒸发结晶。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
故选B。
(4)操作⑥中,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导致砝码的质量偏大,即溶质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大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