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1、经济上:
欧美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完成
2、政治上: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
在世界范围内战胜封建主义
(美国内战、俄日中改革、意德统一)
3、国际上: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推动第二次
工业革命到来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
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
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类仍在用
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
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
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
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然
而今天,金属补充了石块和木头;
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
驴;……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
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
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
按一个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
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知识回顾: 第一次工业革命简表
开始时间
开始国家
开始部门
开始标志
标志性发明
时代
能源
交通工具
启示
影响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棉纺织业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煤炭
斯蒂芬森发明火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根据表格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最多的是哪两个国家?
人物 国籍 重要发明
爱迪生
奥托
狄塞尔
戴勒姆
卡尔本茨
莱特兄弟
诺贝尔
美国
德国
德国
德国
德国
美国
瑞典
电灯、电池、摄影机、
放映机、发电站
煤气内燃机
汽油内燃机
柴油内燃机
汽车
福特
美国
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飞机
炸药
海厄特
美国
赛璐珞技术
夏尔多内
法国
人造纤维
特点1:
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国
家同时进行
国家:
美国和德国
材料: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
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
的一个工业部门。
——列宁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性成果是什么?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成果: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时代:
电气时代
埃菲尔铁塔
——钢铁时代的杰作
1、背景: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
义经济迅速发展
科学研究突飞猛进,新技
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开始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特点2:
科学研究同工业
生产紧密结合
阅读课本P18页第1段,归纳:
新能源 之 电气时代
新能源 之 石油
内燃机
石油开采和
石油化工工业
汽车和飞机等
新交通工具
便利人们出行,
扩大活动范围
新工业和新材料
化学工业的产生
诺贝尔和炸药工业
特点3:
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铁和煤产量
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工业、
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
工业等;另一方面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
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
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
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物质技术基础。
——《世界史》
生产结构:
重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垄断组织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免
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
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
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变落后的部
分。就是自愿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
一经营后,也要采用先进的方式经营。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
公司,它拥有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
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
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
垄断了美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生产关系:
出现垄断组织
根据材料分析:垄断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手工工场
工厂
垄断组织
生产关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
组织,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变化:
右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
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材料:“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
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
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
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
际分工日益明显”。
——《历史 必修2》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国际格局
材料1: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工业生产总值的比较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 31.8% 10% 23.3% 13.2%
1913 14% 6% 35.8% 15.7%
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历史
现象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美国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采用
新技术、新设备
材料2:德国现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
土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这
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
自己一块光明的土地、一块阳光下的
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1897
材料2中德国提出出什么要求?他
提出这样的要求的依据是什么?
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依据: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发展
迅速,国力增强
影响:
1、生产力:
2、生产结构:
3、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4、生产关系:
5、国际关系:
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规模扩大,社会化增强,形成以重工业
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特点
1、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
2、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拓展应用
请同学们穿越时空,找一找英国商人查尔斯先生在1911年享受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些是可能的?哪些不可能?为什么?比一
比哪个同学发现的多?
在1911年的某一天,有一位英国曼彻斯特商人查尔斯,他要取道
法国赴美国洽谈生意,他打电话给美国的朋友预约好到达的时间,然
后穿上时髦的涤纶面料做的衣服,坐电车到码头,乘汽船渡过英吉利
海峡到达法国。当他到达时,已近日暮,看到大街上灯火通明。第二
天,他便搭乘飞机匆匆赶往美国华盛顿,到达机场时,他多年的朋友
威廉热情地从一辆汽车中迎了出来,把他接到家中,吃过晚餐后,威
廉热情地邀请查尔斯去看电影。闲聊中,查尔斯告诉威廉,他这次洽
谈的是一笔新塑料制品和化肥及电脑配件生意。如果谈成就马上给自
己的合伙人必微信报喜,并准备用远洋轮船将货物运回曼彻斯特。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欧美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发
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誉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近代工业产生(包括洋务企业和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完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掀起救亡图存运动高潮。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启示:
1、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
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
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
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
暗。请你给宣传材料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3、19世纪晚期,内燃机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
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
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
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4、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
类开发利用。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
B、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
C、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
D、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