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百色期末)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0g金刚石和10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都是碳原子,大小相同,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石墨具有层状结构,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选项B不符合题意;
C、10g金刚石和10g石墨的质量相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质量相等,所以所含碳原子数相同,选项C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构成原子相同,但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2.(2021九上·新兴期末)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O2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中异味与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
D.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简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水中异味与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符合题意;
D.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分析;
B、根据水由水分子构成,由氢、氧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分析。
3.(2021九上·宜城期末)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在常温下都不稳定;②在空气中都能燃烧;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④在反应中都表现出氧化性;⑤在反应中都能表现出还原性。正确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B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碳在常温下稳定;
②碳和一氧化碳在空气中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④在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都得氧,表现出还原性;
⑤在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都表现出还原性;
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4.(2021九上·潮安期末)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毒 B.可以燃烧
C.密度比空气的小 D.能还原氧化铁
【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三氧化二碳(C2O3),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三氧化二碳也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其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5.(2021九上·电白期末)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A.水通电能产生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分子
B.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说明分子压缩后体积变小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它们组成的元素不同
D.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水通电能产生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 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的体积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 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6.(2021九上·汝阳期末)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大理石
B.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
C.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D.它们组成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大理石,不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C60分子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符合题意;
D、由C可知,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分的;
B、根据石墨的滑腻感分析;
C、根据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D、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 排列不同分析。
7.(2021九上·八步期末)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
B. 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
C. 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从0开始增多,稀盐酸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反应完全后生成铜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随着反应进行,木炭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8.(2021九上·临泉期末)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氧化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不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判断
B.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判断
C.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为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D.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进行判断。
9.(2021九上·电白期末)2020年9月22日,我国对全球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实现这两个目标,碳循环必不可少,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然后氧化分解体内的营养物质释放CO2,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非常有限,不可能通过该反应来解决因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故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D.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做法是合理的,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是微溶物,进行分析。
10.(2021九上·靖西期末)到2030年我国承诺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采取各种措施消耗掉排放的二氧化碳。下列措施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
A.植树造林 B.节能减排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植树造林,制取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
B. 节能减排,能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碳中和”,故符合题意;
D. 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浦东期末)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
①组成角度:二氧化碳(CO2)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②分类角度:CO2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③性质角度:如图,b处木条首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 (选填“大”或“小”)。
④应用角度:用CO2生成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
⑤制取角度:实验室用含0.2molCaCO3的大理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可生成CO2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两;化合物;大;1∶3;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x=0.2mol。 答:可生成CO20.2mol。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① 组成角度: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中可知,二氧化碳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 分类角度:CO2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③ b处于a的下方,b处木条首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④ 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子个数比为1∶3;
【分析】① 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② 由不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③ 根据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子个数比。
⑤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2.(2020九上·金安期末)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瓶壁上会形成一层白色的物质其形成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要洗去它最好的方法是先用 溶解,再用 冲洗,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该过程。
【答案】CO2+Ca(OH)2=CaCO3↓+H2O;稀盐酸;水;CaCO3+2HCl═CaCl2+CO2↑+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由于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CaCO3)和水,因此久置空气的石灰水瓶壁上就会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反应的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CaCO3)不溶水,可以和盐酸(HCl)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要洗去它最好的方法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3.(2020九上·拜泉期末)高温下木炭可以把铜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答案】C+2CuO 2Cu+CO2↑;铜(或铜元素或Cu);C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氧化铜中铜显+2价,铜单质中铜显0价,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铜元素;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元素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
故填:C+2CuO 2Cu+CO2↑;铜(或铜元素或Cu);C。
【分析】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4.(2020九上·青浦期中)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③性质很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体是 。
④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答案】Ca;CO2;He;;化合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③氦气的密度比较小,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故填:He;④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钙元素、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15.(2020九上·滨海区月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氖气④氮气⑤木炭⑥细铁丝。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2)可作为冬天取暖燃料的是
;
(3)通电时能作为有色光的是
;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5)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 ;
(6)不能在空中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是 ;
【答案】(1)④
(2)⑤
(3)③
(4)②
(5)①
(6)⑥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故答案为:④;(2)木炭可以燃烧,可以作燃料,
故答案为:⑤;(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颜色的光,可以作电光源,
故答案为:③;(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②(5)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①;(6)不能在空中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是铁,
故答案为:⑥;
【分析】本题考查空气中各组分以及性质。
16.(2020九上·昌平月考)“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现有一些含少量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且还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成分已做了简化),根据你了解的知识,请回答:
(1)欲除去此污水中的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可采用 的方法,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 、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除去污水中的臭味,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
【答案】(1)过滤;烧杯;引流
(2)活性炭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过滤是分离固液的操作;
欲除去此污水中的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可采用过滤的方法,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在外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污水中的臭味,通常使用的物质是活性炭。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及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17.(2020九上·青山期中)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 。
【答案】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是能被感观感知或利用仪器测知的。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因此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有: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有: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
18.(2020九上·成都月考)把下列正确要求的物质名称或化学符号写在横线上: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氖气、过氧化氢。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
(3)白色固体物质是 ;
(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
(7)上述物质中能用于制取氧气,且其反应环保节能、操作简便的物质是 。
【答案】(1)氖气
(2)四氧化三铁
(3)五氧化二磷
(4)氧气
(5)二氧化碳
(6)二氧化硫
(7)过氧化氢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稀有气体被称为“惰性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可用做保护气,通电时可放出五色光;(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即四氧化三铁;(3)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烟,即固体五氧化二磷.(4)氧气共给人呼吸,并使燃烧更剧烈;(5)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参与植物光合作用;(6)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过多就会污染空气,并形成酸雨;(7)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即可进行,节能,简便,生成水,无污染.
故答案分别为:(1)氖气;(2)四氧化三铁;(3)五氧化二磷;(4)氧气;(5)二氧化碳;(6)二氧化硫;(7)过氧化氢溶液.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19.(2020九上·东明期末)物质通常都有两面性。既会有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一面,也会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请仿照下表中的例1,另举两个例子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用具体物质举例,不要用抽象概念举例)
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一面 对人类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
例1 氧气供给人类呼吸 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氧气中,会使人“氧中毒”
例2
例3
【答案】CO2可以做气体肥料;CO2能产生温室效应;水可以灌溉农田;水多了可引发水灾(只要合理均得满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CO2有益的一面是可以做气体肥料,有害的一面是CO2能产生温室效应。(2)水有益的一面是可以灌溉农田,有害的一面是水多了可引发水灾。
【分析】列举物质性质和用途的两面性。
20.(2020九上·巩义期末)请从金刚石、干冰、稀有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 ;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答案】金刚石;稀有气体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金刚石硬度最大,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金刚石;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金刚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进行分析。
三、简答题
21.(2021九上·鹿邑期末)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爱护水资源就要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一点即可)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增强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有哪些?(答一点即可)
【答案】(1)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答一点合理即可)
(2)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导致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的多样性等(答一点合理即可)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2)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化石能源的急剧消耗,大量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不断减少,结果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1)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
(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导致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的多样性等。
【分析】(1)根据水污染包括农业、工业、生活三方面污染分析;
(2)根据温室效应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涨、土地荒漠化分析。
22.中华传统节目的习俗。
(1)春节-------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
(2)端午节------龙舟竞渡。龙舟的龙头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3)中秋赏月------用手电筒。手电筒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 。
【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变化
(3)导电;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雕刻过程中木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3)手电筒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导电性;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是因为石墨与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1)根据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2)变化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根据石墨的性质,结构进行分析。
23.(2019九上·永登期中)
2010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1)由于 (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请你分别从防止大气污染和爱护水资源两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具体的建议(各写一条):
①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 ;
②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
【答案】(1)CO2
(2)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积极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使用节水型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再排放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① 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积极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② 爱护水资源可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是一水多用;生活污水坚持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均可减少水体污染。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
(2)①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多使用清洁能源,少使用化石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② 从爱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
24.(2017九上·孟津期末)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
(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请你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答案】(1)解: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化学性质稳定,故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2)解:生活中可以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取暖做饭等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及其应用分析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1九上·襄州期末)如图所示装置:
(1)A中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B中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是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素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26.(2021九上·防城期末)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中仪器a的名称是 ,图F实验的目的是 。
(2)若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
(3)实验室用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收集装置选用 (填装置序号),请简述判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 .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制热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可用图G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答案】(1)集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过氧化氢溶液;;②③
(3)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4)B;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D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图F实验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应往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应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无需考虑颜色、可燃性,故填:②③;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
二氧化碳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制热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用图G装置收集甲烷,应让甲烷从a端通入,水从b端排出。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2)根据长颈漏斗中要添加液体药品、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及收集气体需考虑气体密度、溶解性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及用燃着木条放瓶口验满分析;
(4)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用多功能瓶排水集气时,气体从短管通入分析。
27.(2021九上·西陵期末)下列是常用实验仪器,据图作答: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太高,不能用外焰加热,应调节下左图中的旋钮 。(“①”或“②”或“③”)。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氧气的体积,还需在 (填“m”或“n”)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B、C、D、E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若用装置C制备二氧化碳,操作时一定要把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下,目的是 。
(5)为了解装置E优点,在装置E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G),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H),其中打开弹簧夹的操作对应图H中的 字母)。
【答案】(1)锥形瓶
(2);②;m
(3)
(4)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5)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调节图2中的旋钮②,可以在不改变试管倾斜度的情况下降低试管的高度;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氧气体积,气体一定会在水的上方聚集,所以要在n口进,那么水在m口出,所以还需在m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故填:;②;m。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4)若用C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操作时一定要把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填: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5)为了解装置G装置的优点,在装置G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其中打开弹簧夹的操作点是c,因为打开弹簧夹,装置内压强减小,故填:c。
【分析】(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4)根据用C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装置G装置的优点,打开弹簧夹,装置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28.(2021九上·荆门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注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用E 作为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法是 :如果要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对发生 。
(3)实验室利用上述装置用金属锌制取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F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从 (填“a”或“b”)端通入收集氢气,若 ,则表示氢气已经集满。
(4)实验室可用食盐与98.3%的浓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氯化氢气体,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答案】(1)长颈漏斗
(2)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将水槽中的水换成碳酸氢钠饱和溶液;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3);b;a导管中不再有水排出
(4)B;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标注①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
(2)大理石与稀盐酸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的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选用E作为收集装置;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且几乎不溶解二氧化碳,若要用E收集,可将水槽中的水换成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即可;
分液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所以要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将发生装置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从F装置的b端通入氢气,氢气在装置内产生压强会将装置内的水从a端排出。所以将F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若a导管中不再有水排出,则表示氢气已经集满。
(4)实验室可用食盐与98.3%的浓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氯化氢气体。所以发生装置是B;氯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原理,采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且几乎不溶解二氧化碳及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利用锌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当瓶内水排尽时气体集满分析;
(4)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利用气体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29.(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碳的氧化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
①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②二者中能用于灭火的是 ,该气体能用于灭火说明其具有的性质为 。
③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鉴别CO和CO2的是 。
A.观察颜色 B.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闻气味
(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用CO还原CuO并检验气体产物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该实验存在明显缺陷,请给出优化建议 。(写出一点即可)
(3)现有某石灰石样品1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CO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AC
(2)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导管末端放置气囊)
(3)80%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它能用于灭火;
③A、两种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能区分两种气体,不符合题意;
C、两种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闻气味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2)①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因此实验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②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残余的一氧化碳排到空气中,会有污染空气,所以这个实验需要在最后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了无毒的二氧化碳,故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导管末端放置气囊)
【分析】(1)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及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30.(2021九上·方城期末)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CO2性质的相关实验。请回答:
(1)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根据烧杯中看到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写出一条即可)
(3)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采取的方法是 。
【答案】(1)
(2)密度比空气大或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写出一条即可)
(3)在a处放置干燥的石蕊试纸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c处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则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或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写出一条即可)。
(3)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则在a处采取的方法是在a处放置干燥的石蕊试纸。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分析;
(3)根据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要利用石蕊变色,但需先排除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百色期末)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0g金刚石和10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2.(2021九上·新兴期末)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O2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中异味与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
D.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2021九上·宜城期末)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在常温下都不稳定;②在空气中都能燃烧;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④在反应中都表现出氧化性;⑤在反应中都能表现出还原性。正确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2021九上·潮安期末)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毒 B.可以燃烧
C.密度比空气的小 D.能还原氧化铁
5.(2021九上·电白期末)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A.水通电能产生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分子
B.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说明分子压缩后体积变小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它们组成的元素不同
D.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6.(2021九上·汝阳期末)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大理石
B.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
C.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D.它们组成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
7.(2021九上·八步期末)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
B. 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
C. 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8.(2021九上·临泉期末)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
9.(2021九上·电白期末)2020年9月22日,我国对全球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实现这两个目标,碳循环必不可少,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10.(2021九上·靖西期末)到2030年我国承诺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采取各种措施消耗掉排放的二氧化碳。下列措施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
A.植树造林 B.节能减排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浦东期末)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
①组成角度:二氧化碳(CO2)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②分类角度:CO2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③性质角度:如图,b处木条首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 (选填“大”或“小”)。
④应用角度:用CO2生成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
⑤制取角度:实验室用含0.2molCaCO3的大理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可生成CO2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2.(2020九上·金安期末)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瓶壁上会形成一层白色的物质其形成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要洗去它最好的方法是先用 溶解,再用 冲洗,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该过程。
13.(2020九上·拜泉期末)高温下木炭可以把铜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14.(2020九上·青浦期中)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③性质很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体是 。
④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15.(2020九上·滨海区月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氖气④氮气⑤木炭⑥细铁丝。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2)可作为冬天取暖燃料的是
;
(3)通电时能作为有色光的是
;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5)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 ;
(6)不能在空中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是 ;
16.(2020九上·昌平月考)“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现有一些含少量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且还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成分已做了简化),根据你了解的知识,请回答:
(1)欲除去此污水中的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可采用 的方法,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 、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除去污水中的臭味,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
17.(2020九上·青山期中)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 。
18.(2020九上·成都月考)把下列正确要求的物质名称或化学符号写在横线上: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氖气、过氧化氢。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
(3)白色固体物质是 ;
(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
(7)上述物质中能用于制取氧气,且其反应环保节能、操作简便的物质是 。
19.(2020九上·东明期末)物质通常都有两面性。既会有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一面,也会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请仿照下表中的例1,另举两个例子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用具体物质举例,不要用抽象概念举例)
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一面 对人类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
例1 氧气供给人类呼吸 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氧气中,会使人“氧中毒”
例2
例3
20.(2020九上·巩义期末)请从金刚石、干冰、稀有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 ;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三、简答题
21.(2021九上·鹿邑期末)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爱护水资源就要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一点即可)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增强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有哪些?(答一点即可)
22.中华传统节目的习俗。
(1)春节-------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
(2)端午节------龙舟竞渡。龙舟的龙头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3)中秋赏月------用手电筒。手电筒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 。
23.(2019九上·永登期中)
2010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1)由于 (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请你分别从防止大气污染和爱护水资源两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具体的建议(各写一条):
①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 ;
②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
24.(2017九上·孟津期末)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
(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请你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1九上·襄州期末)如图所示装置:
(1)A中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B中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2021九上·防城期末)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中仪器a的名称是 ,图F实验的目的是 。
(2)若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
(3)实验室用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收集装置选用 (填装置序号),请简述判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 .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制热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可用图G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27.(2021九上·西陵期末)下列是常用实验仪器,据图作答: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太高,不能用外焰加热,应调节下左图中的旋钮 。(“①”或“②”或“③”)。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氧气的体积,还需在 (填“m”或“n”)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B、C、D、E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若用装置C制备二氧化碳,操作时一定要把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下,目的是 。
(5)为了解装置E优点,在装置E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G),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H),其中打开弹簧夹的操作对应图H中的 字母)。
28.(2021九上·荆门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注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用E 作为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法是 :如果要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对发生 。
(3)实验室利用上述装置用金属锌制取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F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从 (填“a”或“b”)端通入收集氢气,若 ,则表示氢气已经集满。
(4)实验室可用食盐与98.3%的浓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氯化氢气体,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29.(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碳的氧化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
①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②二者中能用于灭火的是 ,该气体能用于灭火说明其具有的性质为 。
③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鉴别CO和CO2的是 。
A.观察颜色 B.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闻气味
(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用CO还原CuO并检验气体产物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该实验存在明显缺陷,请给出优化建议 。(写出一点即可)
(3)现有某石灰石样品1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30.(2021九上·方城期末)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CO2性质的相关实验。请回答:
(1)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根据烧杯中看到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写出一条即可)
(3)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采取的方法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都是碳原子,大小相同,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石墨具有层状结构,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选项B不符合题意;
C、10g金刚石和10g石墨的质量相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质量相等,所以所含碳原子数相同,选项C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构成原子相同,但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简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水中异味与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符合题意;
D.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分析;
B、根据水由水分子构成,由氢、氧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碳在常温下稳定;
②碳和一氧化碳在空气中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④在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都得氧,表现出还原性;
⑤在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都表现出还原性;
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三氧化二碳(C2O3),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三氧化二碳也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其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水通电能产生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 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的体积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 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大理石,不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C60分子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符合题意;
D、由C可知,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分的;
B、根据石墨的滑腻感分析;
C、根据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D、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 排列不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从0开始增多,稀盐酸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反应完全后生成铜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一定量的木炭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随着反应进行,木炭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氧化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不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判断
B.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判断
C.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为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D.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进行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然后氧化分解体内的营养物质释放CO2,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非常有限,不可能通过该反应来解决因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故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D.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做法是合理的,故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是微溶物,进行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植树造林,制取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
B. 节能减排,能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碳中和”,故符合题意;
D. 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进行分析。
11.【答案】两;化合物;大;1∶3;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x=0.2mol。 答:可生成CO20.2mol。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① 组成角度: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中可知,二氧化碳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 分类角度:CO2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③ b处于a的下方,b处木条首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④ 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子个数比为1∶3;
【分析】① 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② 由不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③ 根据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子个数比。
⑤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2.【答案】CO2+Ca(OH)2=CaCO3↓+H2O;稀盐酸;水;CaCO3+2HCl═CaCl2+CO2↑+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由于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CaCO3)和水,因此久置空气的石灰水瓶壁上就会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反应的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CaCO3)不溶水,可以和盐酸(HCl)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要洗去它最好的方法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3.【答案】C+2CuO 2Cu+CO2↑;铜(或铜元素或Cu);C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氧化铜中铜显+2价,铜单质中铜显0价,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铜元素;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元素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
故填:C+2CuO 2Cu+CO2↑;铜(或铜元素或Cu);C。
【分析】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4.【答案】Ca;CO2;He;;化合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②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③氦气的密度比较小,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故填:He;④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钙元素、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15.【答案】(1)④
(2)⑤
(3)③
(4)②
(5)①
(6)⑥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故答案为:④;(2)木炭可以燃烧,可以作燃料,
故答案为:⑤;(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颜色的光,可以作电光源,
故答案为:③;(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②(5)炼钢、气焊、航天、医疗等行业均需要用到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①;(6)不能在空中燃烧,但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是铁,
故答案为:⑥;
【分析】本题考查空气中各组分以及性质。
16.【答案】(1)过滤;烧杯;引流
(2)活性炭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过滤是分离固液的操作;
欲除去此污水中的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可采用过滤的方法,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在外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污水中的臭味,通常使用的物质是活性炭。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及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17.【答案】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是能被感观感知或利用仪器测知的。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因此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有: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有: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
18.【答案】(1)氖气
(2)四氧化三铁
(3)五氧化二磷
(4)氧气
(5)二氧化碳
(6)二氧化硫
(7)过氧化氢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稀有气体被称为“惰性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可用做保护气,通电时可放出五色光;(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即四氧化三铁;(3)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烟,即固体五氧化二磷.(4)氧气共给人呼吸,并使燃烧更剧烈;(5)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参与植物光合作用;(6)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过多就会污染空气,并形成酸雨;(7)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即可进行,节能,简便,生成水,无污染.
故答案分别为:(1)氖气;(2)四氧化三铁;(3)五氧化二磷;(4)氧气;(5)二氧化碳;(6)二氧化硫;(7)过氧化氢溶液.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据此分析
19.【答案】CO2可以做气体肥料;CO2能产生温室效应;水可以灌溉农田;水多了可引发水灾(只要合理均得满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CO2有益的一面是可以做气体肥料,有害的一面是CO2能产生温室效应。(2)水有益的一面是可以灌溉农田,有害的一面是水多了可引发水灾。
【分析】列举物质性质和用途的两面性。
20.【答案】金刚石;稀有气体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金刚石硬度最大,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金刚石;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金刚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进行分析。
21.【答案】(1)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答一点合理即可)
(2)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导致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的多样性等(答一点合理即可)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2)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化石能源的急剧消耗,大量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不断减少,结果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1)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
(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导致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的多样性等。
【分析】(1)根据水污染包括农业、工业、生活三方面污染分析;
(2)根据温室效应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涨、土地荒漠化分析。
22.【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变化
(3)导电;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雕刻过程中木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3)手电筒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导电性;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是因为石墨与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1)根据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2)变化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根据石墨的性质,结构进行分析。
23.【答案】(1)CO2
(2)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积极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使用节水型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再排放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① 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积极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② 爱护水资源可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是一水多用;生活污水坚持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均可减少水体污染。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
(2)①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多使用清洁能源,少使用化石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② 从爱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
24.【答案】(1)解: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化学性质稳定,故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2)解:生活中可以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取暖做饭等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及其应用分析解答.
25.【答案】(1)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是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素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26.【答案】(1)集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过氧化氢溶液;;②③
(3)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4)B;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D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图F实验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应往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应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无需考虑颜色、可燃性,故填:②③;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
二氧化碳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制热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用图G装置收集甲烷,应让甲烷从a端通入,水从b端排出。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2)根据长颈漏斗中要添加液体药品、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及收集气体需考虑气体密度、溶解性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及用燃着木条放瓶口验满分析;
(4)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用多功能瓶排水集气时,气体从短管通入分析。
27.【答案】(1)锥形瓶
(2);②;m
(3)
(4)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5)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调节图2中的旋钮②,可以在不改变试管倾斜度的情况下降低试管的高度;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氧气体积,气体一定会在水的上方聚集,所以要在n口进,那么水在m口出,所以还需在m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故填:;②;m。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4)若用C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操作时一定要把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填: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5)为了解装置G装置的优点,在装置G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其中打开弹簧夹的操作点是c,因为打开弹簧夹,装置内压强减小,故填:c。
【分析】(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4)根据用C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装置G装置的优点,打开弹簧夹,装置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28.【答案】(1)长颈漏斗
(2)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将水槽中的水换成碳酸氢钠饱和溶液;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3);b;a导管中不再有水排出
(4)B;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标注①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
(2)大理石与稀盐酸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的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选用E作为收集装置;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且几乎不溶解二氧化碳,若要用E收集,可将水槽中的水换成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即可;
分液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所以要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将发生装置的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从F装置的b端通入氢气,氢气在装置内产生压强会将装置内的水从a端排出。所以将F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若a导管中不再有水排出,则表示氢气已经集满。
(4)实验室可用食盐与98.3%的浓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氯化氢气体。所以发生装置是B;氯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原理,采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且几乎不溶解二氧化碳及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利用锌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当瓶内水排尽时气体集满分析;
(4)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利用气体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29.【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CO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AC
(2)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导管末端放置气囊)
(3)80%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它能用于灭火;
③A、两种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能区分两种气体,不符合题意;
C、两种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闻气味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2)①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因此实验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②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残余的一氧化碳排到空气中,会有污染空气,所以这个实验需要在最后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了无毒的二氧化碳,故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导管末端放置气囊)
【分析】(1)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及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30.【答案】(1)
(2)密度比空气大或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写出一条即可)
(3)在a处放置干燥的石蕊试纸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c处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则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或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写出一条即可)。
(3)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则在a处采取的方法是在a处放置干燥的石蕊试纸。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分析;
(3)根据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要利用石蕊变色,但需先排除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