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09:4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属汞,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2.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B.一杯澄清的食盐水加热时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
C.水中放入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
D.石头沉入大海中不见了
3.右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
4.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原子的质量为152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6.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
B.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间隔之中
C.分子的运动速度明显加快了
D.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8.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有:①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的1/2;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④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⑤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标准的比值;⑥一般化学计算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
A.③④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9.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国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该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是Rb
C.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D. R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7
10.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关于它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 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1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中子数、质子数、电子数都一定相同
D.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2.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①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4分)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慢头会变蓝色。
(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________是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 。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14.(5分)小魔术“空瓶生烟”方法如图1,下瓶中充满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上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由此回答:
(1)图2为此实验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的本质:________。
②写出一个与此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若两瓶调换位置(上瓶氨气,下瓶氯化氢),你还能看到“白烟”这一现象吗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由此体现分子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
(3)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瓶子,待白烟散去能看到________。
15.(5分)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钾和氟气的反应与其相似.以下是有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钠 钾 氟 氯
原子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
(2)钾原子和钠原子、氯原子和氟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
(3)钾原子与氟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如下图:
①钾、氟原子在结合过程中要失去、得到电子的原因是它们都要形成________结构。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由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②对比分析钾原子在反应前后微粒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只答l点)。
16.(6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叫做周期,纵行叫做族,分为主族、副族、VⅢ族和0族,主族用字母A表示,共有七个主族,依次用IA、ⅡA……表示,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观察元素周期表,可发现同一周期接近尾部的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到第三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是 ,它的原子序数为 。
(3)氯离子(C1-)的质子数是17,则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4)在元素周期表中,He元素不排在ⅡA族而排在0族的依据是 。
17.(8分)图1是王昊同学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和图3所示。
探究一:
【实验操作】
①向D、E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和5mL的氨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②图2中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注射器中装有少量浓氨水。
【分析讨论】
(1)进行操作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图2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
(3)图2实验左边装置和图1实验比较,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此装置,还可以探究分子间存在间隔,具体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
(5)张婷同学认为还需加对比实验排除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张婷的说法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探究二:如图3所示,烧瓶I中盛有浓盐酸,烧瓶Ⅱ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d、e、f三个标记。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
资料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已知HCl和NH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和17。
(6)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的地方是____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____。
(7)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在实验时应注意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1.B 2.D 3.B 4.A 5.B 6.D 7.D 8.B 9.D 10.C 11.A 12.B
13.(2)①分子(或碘分子) ②会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4)不存在
14.(1)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②硫+氧气二氧化硫(合理即可) (2)能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瓶子变瘪
15.(1)11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①相对稳定 离子 ②核外电子总数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合理即可)
16.(1)非金属 得到 (2)镁(或Mg) 12 (3)18 (4)He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即可)
17.(1)进行对比 (2)滤纸变红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3)节约药品 环保、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4)关闭弹簧夹后,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气体可以被压缩,松手后,活塞又恢复原位置 (5)不正确 D中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 (6)d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小,故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更快 (7)同时打开弹簧夹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