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31 21:03:5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河源期末)运用科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及时打开门窗通风
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电器或电线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D.室内浓烟密布时,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俯身撤离
2.(2021九上·九江期末)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2021九上·沭阳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
B.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
C.大火烟雾较多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4.(2021九上·西陵期末)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5.(2021九上·江陵期末)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森林着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6.(2021九上·信丰期末)2021年9月8日下午梅江镇一居民楼突发大火,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威胁,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7.(2021九上·河源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增强空气对流,降温
8.(2021九上·百色期末)下列对“火”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点火检查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房间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油库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9.(2021九上·期末)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
10.(2021九上·谷城期末)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室内放一盆水,就可以避免煤气中毒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洞的枯井,不可贸然进入
C.发现煤气泄漏时可以打开排气扇通风
D.室内着火,应该立即开窗通风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息县期末)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研发的重点。为减轻污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为   。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12.(2021九上·八步期末)化学课上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实玲。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   、③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13.(2021九上·汝州期末)实验室常用酒精燃烧给物质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的原理是是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   (答出一条即可)。
14.(2021九上·泗水期末)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红磷的着火点是26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现象   (填序号)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现象   (填序号)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15.(2021九上·长垣期末)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
16.(2021九上·柘城期中)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17.(2021九上·息县月考)碳、硫、磷、氢气四种物质在相同质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写出一条即可)   。
18.(2021九上·原阳月考)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20九上·蓬溪期末)发生火灾时,我们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如果楼房发生火灾,火势很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员一般用高压水枪向着着火处喷水灭火,该方法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20.(2020九上·阳城期末)篝火晚会是一项传统的欢庆活动。常用干燥的石块围出一个篝火环,环内放置干燥的树枝和煤炭形成引火堆。篝火环材料的选择依据是   ,引火堆搭建松散的目的是   ;篝火使用完毕,熄灭的方法是   。
三、简答题
21.(2021九上·上蔡期末)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在教材中被多次应用。
(1)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请分析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写出你对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的理解。
22.(2021九上·中山期末)如图所示进行A、B、C三个实验,将A和B两个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 C锥形瓶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到:A中白磷没有燃烧;B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中白磷先冒白烟一会剧烈燃烧。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资科:白磷着火点为40℃)
23.(2021九上·鹿邑期中)若不慎引起了下列失火现象,分别采用适当方式来灭火。
(1)油锅着火。
(2)阀门松动引起液化气罐着火。
24.(2019九上·偃师月考)用燃烧及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事例
(1)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   
四、综合题
25.(2021九上·方城期末)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燃烧条件分析B中出现燃烧现象的原因;
(3)E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6.(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青少年应了解防火、灭火的科学方法。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
(2)在加油站禁止使用明火,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加油站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的原因   。
27.(2021九上·驿城期末)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分析下列成语中蕴含的化学原理。
(1)煽风点火   。
(2)釜底抽薪   。
五、实验探究题
28.(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可以制得氢气或氧气,请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2)上图中装置   (填字母)可用来收集氧气。
(3)将反应生成的氧气通入D中,并用80℃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
29.(2021九上·襄州期末)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0.(2021九上·铅山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如下物品:①酒精灯②铜片③火柴头④火柴梗⑤沙土⑥三脚架,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请你参与。
(1)【设计与实验】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一: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探究二: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
探究三:燃烧与   的关系 覆盖沙土火柴头不燃烧,没有覆盖沙土火柴头燃烧
(2)【解释与结论】
探究一得出结论是燃烧需要   。
(3)探究二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   (填“低”或“高”),该实验中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   (填“对称”或“不对称”)。
(4)【拓展与应用】查阅资料可知,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粉在空气中会燃烧,由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室内起火,开门窗通风可能导致空气大量流入导致氧气浓度增大,燃烧加剧。不符合题意。
B、发现煤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可能因电打火导致爆炸,不符合题意。
C、电器或电线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可能发生触电并损坏电器,不符合题意。
D、室内浓烟密布时,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俯身撤离。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可以起到过滤作用,减少吸热有害气体和粉尘。着火稳定较高,气体密度减少而上升,所以上部有害气体较多,底部有害气体较少,所以俯身撤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B、根据煤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C、根据电起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D、根据失火产生浓烟及有害气体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大火烟雾较多时,有害气体受热上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可以防止烟尘等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不能开灯,也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会使火燃烧的更旺。
4.【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不符合题意;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符合题意;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不符合题意;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条件;
B、燃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然后迅速开窗,点火检查会点燃燃气,发生火灾;
C、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
D、面粉厂内空气中飘散得有面粉,吸烟易点燃面粉发生火灾。
5.【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油锅着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不符合题意;
B、森林着火时,利用移走可燃物的原理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防止火势的蔓延,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着火时,利用降温的原理,用湿抹布盖灭,选项不符合题意;
D、汽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达不到灭火的目的,应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土或细沙盖灭,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6.【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后油会漂浮在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则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则遭遇火灾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故B符合题意;
C. 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因为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 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煤矿的矿井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逃离,并拨打119,不符合题意;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或固体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空气流通时燃烧更剧烈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不能点火检查检查天然气气是否泄漏,故该处理事故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符合题意;
C、房间着火,不能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说法不符合题意;
D、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水无法浇灭,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煤气泄露要防止接触明火分析;
B、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打开门窗可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D、根据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二氧化碳受热气化后不会留在图书、档案表面损坏图书、档案。故符合题意。
B. 家里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打开排气扇抽风可能因电打火引起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 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通风良好除,不能安装在浴室内,否则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人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人中毒。
10.【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煤气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可以和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可以避免煤气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 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洞的枯井可能氧气含量较低,不可贸然进入以免窒息导致危险。故符合题意。
C. 发现煤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可以打开排气扇通风,以免电打火引起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D. 室内着火立即开窗通风可能因进入新鲜空气,导致氧气浓度增加,加大火势。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分析。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洞的枯井可能氧气含量较低。
C、发现煤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可以打开排气扇通风。
D、根据火灾的自救,进行分析。
11.【答案】C2H5OH+3O22CO2+3H2O;氢气或H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用嘴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根据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的无污染性及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12.【答案】;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故填:;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13.【答案】;隔绝氧气;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酒精与氧气隔绝;使燃料充分燃烧,有两种方法,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分析】根据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及增大接触面积可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分析。
14.【答案】①②;①③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①处白磷燃烧,而②处白磷在水中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①处白磷燃烧,而③处红磷不燃烧,红磷的燃点是240℃,而白磷是40℃,热水温度可以达到白磷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燃点,所以①③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验证燃烧与氧气有关需有燃烧的实验和因不接触氧气不燃烧的实验对比,验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需进行燃烧和因温度低不燃烧的对比实验分析。
15.【答案】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无污染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水的温度低,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氢气燃烧生成水,其产物无污染,故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有: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分析
16.【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⑴可燃物;⑵氧气;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故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灭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7.【答案】氢气;有足够的氧气(或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32;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4:160;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则碳、硫、磷、氢气四种物质在相同质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氢气,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有足够的氧气(或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分析】根据几种物质燃烧的方程式进行分析
18.【答案】隔绝空气或氧气;C2H5OH+3O22CO2+3H2O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分析】根据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灭火进行分析
19.【答案】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用高压水枪向着着火处喷水灭火,该方法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主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水的比热容大,水喷到火焰表面,吸收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起到灭火的作用。
20.【答案】不具有可燃性;增加空气流通;用水将篝火浇灭(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用干燥的石块围篝火环,说明应该选择不具有可燃性的材料,防止篝火环被火点燃;引火堆搭建松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充分;灭火时只要去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均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1.【答案】(1)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对试剂瓶内压强几乎无影响。
(2)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对试剂瓶内压强几乎无影响;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是因为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合理即可),可以通过对照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测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药品要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分析;
(2)根据红磷和白磷着火点不同分析。
22.【答案】A中白磷在80℃的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而没有燃烧;B中白磷在80℃的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燃烧,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C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白烟,同时放热,一会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且氧气浓度大,白磷剧烈燃烧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将A和B两个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 C锥形瓶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到:A中白磷没有燃烧;B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中白磷先冒白烟一会剧烈燃烧;A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A中白磷没有燃烧;B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所以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虽然在室温下,但是与氧气接触了,白磷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白烟,在氧化的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C中白磷先冒白烟一会剧烈燃烧;
故填:A中白磷在80℃的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而没有燃烧;B中白磷在80℃的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燃烧,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C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白烟,同时放热,一会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且氧气浓度大,白磷剧烈燃烧。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3.【答案】(1)盖好锅盖,隔绝氧气灭火
(2)关闭阀门,隔绝可燃物灭火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油锅着火,可以盖好锅盖,隔绝氧气灭火。
(2)阀门松动引起液化气罐着火,可以关闭阀门,隔绝可燃物灭火。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4.【答案】(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5.【答案】(1)CaCO3+2HCl=CaCl2+ H2O+CO2↑
(2)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CaCO3+2HCl=CaCl2+ H2O+CO2↑。
(2)A中出现大量气泡即为氧气,所以B中出现燃烧现象的原因是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D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进入E中,二氧化碳遇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会生成显酸性的碳酸,所以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白磷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及接触氧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遇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会生成显酸性的碳酸分析。
26.【答案】(1)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水浇灭是利用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所以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加油站四周都弥漫着可燃气体分子,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故要禁止明火。
【分析】(1)根据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2)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27.【答案】(1)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充足的氧气
(2)移走可燃物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煽风点火说明煽风促进了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了充足的氧气,使可燃物的燃烧更加剧烈,故填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充足的氧气。
(2)釜底抽薪即从锅底下取走燃着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其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
【分析】(1)根据煽风会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2)根据移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28.【答案】(1)(或)
(2)B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制氧气只能选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了水和氧气,制氢气选择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故填:(或);
(2)本题的实验装置图中,只有B、C是收集气体的装置,且都是排空气法,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B;
(3)白磷和红磷都可燃,都接触氧气,但在相同温度80℃的水中加热时,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故填: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分析】(1)根据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制氧气选择过氧化氢分解及实验室制氢气采用锌与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2)根据氧气收集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分析;
(3)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9.【答案】(1)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Ⅰ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了氧气,故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达到了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30.【答案】(1)只有火柴头燃烧,沙土不燃烧;氧气
(2)可燃物
(3)低;对称
(4)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设计与实验]探究一:分析实验可知,此实验的现象是火柴头燃烧,沙土不能燃烧;
探究三:由实验结论覆盖沙土火柴头不燃烧,没有覆盖沙土火柴头燃烧可知,此实验是探究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解释与结论](2)根据火柴头燃烧,沙土不能燃烧,得出结论是可燃物才能燃烧;
(3)根据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可知,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低;为了控制实验条件,所以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对称;
[拓展与应用]“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因此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河源期末)运用科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及时打开门窗通风
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电器或电线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D.室内浓烟密布时,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俯身撤离
【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室内起火,开门窗通风可能导致空气大量流入导致氧气浓度增大,燃烧加剧。不符合题意。
B、发现煤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可能因电打火导致爆炸,不符合题意。
C、电器或电线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可能发生触电并损坏电器,不符合题意。
D、室内浓烟密布时,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俯身撤离。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可以起到过滤作用,减少吸热有害气体和粉尘。着火稳定较高,气体密度减少而上升,所以上部有害气体较多,底部有害气体较少,所以俯身撤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B、根据煤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C、根据电起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D、根据失火产生浓烟及有害气体分析。
2.(2021九上·九江期末)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3.(2021九上·沭阳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
B.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
C.大火烟雾较多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大火烟雾较多时,有害气体受热上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可以防止烟尘等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不能开灯,也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会使火燃烧的更旺。
4.(2021九上·西陵期末)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不符合题意;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符合题意;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不符合题意;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条件;
B、燃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然后迅速开窗,点火检查会点燃燃气,发生火灾;
C、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
D、面粉厂内空气中飘散得有面粉,吸烟易点燃面粉发生火灾。
5.(2021九上·江陵期末)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森林着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油锅着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不符合题意;
B、森林着火时,利用移走可燃物的原理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防止火势的蔓延,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着火时,利用降温的原理,用湿抹布盖灭,选项不符合题意;
D、汽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达不到灭火的目的,应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土或细沙盖灭,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6.(2021九上·信丰期末)2021年9月8日下午梅江镇一居民楼突发大火,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威胁,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后油会漂浮在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则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则遭遇火灾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故B符合题意;
C. 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因为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 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7.(2021九上·河源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增强空气对流,降温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煤矿的矿井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逃离,并拨打119,不符合题意;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或固体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空气流通时燃烧更剧烈分析。
8.(2021九上·百色期末)下列对“火”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点火检查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房间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油库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不能点火检查检查天然气气是否泄漏,故该处理事故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符合题意;
C、房间着火,不能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说法不符合题意;
D、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水无法浇灭,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煤气泄露要防止接触明火分析;
B、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打开门窗可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D、根据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9.(2021九上·期末)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二氧化碳受热气化后不会留在图书、档案表面损坏图书、档案。故符合题意。
B. 家里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打开排气扇抽风可能因电打火引起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 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通风良好除,不能安装在浴室内,否则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人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人中毒。
10.(2021九上·谷城期末)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室内放一盆水,就可以避免煤气中毒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洞的枯井,不可贸然进入
C.发现煤气泄漏时可以打开排气扇通风
D.室内着火,应该立即开窗通风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煤气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可以和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可以避免煤气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 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洞的枯井可能氧气含量较低,不可贸然进入以免窒息导致危险。故符合题意。
C. 发现煤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可以打开排气扇通风,以免电打火引起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D. 室内着火立即开窗通风可能因进入新鲜空气,导致氧气浓度增加,加大火势。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分析。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洞的枯井可能氧气含量较低。
C、发现煤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可以打开排气扇通风。
D、根据火灾的自救,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息县期末)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研发的重点。为减轻污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为   。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C2H5OH+3O22CO2+3H2O;氢气或H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用嘴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根据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的无污染性及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12.(2021九上·八步期末)化学课上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实玲。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   、③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答案】;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故填:;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13.(2021九上·汝州期末)实验室常用酒精燃烧给物质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的原理是是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隔绝氧气;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酒精与氧气隔绝;使燃料充分燃烧,有两种方法,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分析】根据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及增大接触面积可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分析。
14.(2021九上·泗水期末)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红磷的着火点是26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现象   (填序号)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现象   (填序号)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答案】①②;①③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①处白磷燃烧,而②处白磷在水中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①处白磷燃烧,而③处红磷不燃烧,红磷的燃点是240℃,而白磷是40℃,热水温度可以达到白磷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燃点,所以①③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验证燃烧与氧气有关需有燃烧的实验和因不接触氧气不燃烧的实验对比,验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需进行燃烧和因温度低不燃烧的对比实验分析。
15.(2021九上·长垣期末)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无污染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水的温度低,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氢气燃烧生成水,其产物无污染,故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有: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分析
16.(2021九上·柘城期中)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⑴可燃物;⑵氧气;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故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灭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7.(2021九上·息县月考)碳、硫、磷、氢气四种物质在相同质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写出一条即可)   。
【答案】氢气;有足够的氧气(或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32;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4:160;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则碳、硫、磷、氢气四种物质在相同质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氢气,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有足够的氧气(或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分析】根据几种物质燃烧的方程式进行分析
18.(2021九上·原阳月考)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隔绝空气或氧气;C2H5OH+3O22CO2+3H2O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分析】根据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灭火进行分析
19.(2020九上·蓬溪期末)发生火灾时,我们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如果楼房发生火灾,火势很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员一般用高压水枪向着着火处喷水灭火,该方法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答案】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用高压水枪向着着火处喷水灭火,该方法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主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水的比热容大,水喷到火焰表面,吸收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起到灭火的作用。
20.(2020九上·阳城期末)篝火晚会是一项传统的欢庆活动。常用干燥的石块围出一个篝火环,环内放置干燥的树枝和煤炭形成引火堆。篝火环材料的选择依据是   ,引火堆搭建松散的目的是   ;篝火使用完毕,熄灭的方法是   。
【答案】不具有可燃性;增加空气流通;用水将篝火浇灭(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用干燥的石块围篝火环,说明应该选择不具有可燃性的材料,防止篝火环被火点燃;引火堆搭建松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充分;灭火时只要去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均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三、简答题
21.(2021九上·上蔡期末)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在教材中被多次应用。
(1)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请分析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写出你对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的理解。
【答案】(1)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对试剂瓶内压强几乎无影响。
(2)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图1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对试剂瓶内压强几乎无影响;
(2)图2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教材编者设计该实验时选用红磷和白磷作为实验药品是因为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合理即可),可以通过对照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根据测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药品要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分析;
(2)根据红磷和白磷着火点不同分析。
22.(2021九上·中山期末)如图所示进行A、B、C三个实验,将A和B两个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 C锥形瓶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到:A中白磷没有燃烧;B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中白磷先冒白烟一会剧烈燃烧。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资科:白磷着火点为40℃)
【答案】A中白磷在80℃的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而没有燃烧;B中白磷在80℃的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燃烧,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C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白烟,同时放热,一会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且氧气浓度大,白磷剧烈燃烧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将A和B两个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 C锥形瓶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到:A中白磷没有燃烧;B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中白磷先冒白烟一会剧烈燃烧;A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A中白磷没有燃烧;B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所以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虽然在室温下,但是与氧气接触了,白磷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白烟,在氧化的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C中白磷先冒白烟一会剧烈燃烧;
故填:A中白磷在80℃的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而没有燃烧;B中白磷在80℃的热水中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燃烧,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C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白烟,同时放热,一会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且氧气浓度大,白磷剧烈燃烧。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3.(2021九上·鹿邑期中)若不慎引起了下列失火现象,分别采用适当方式来灭火。
(1)油锅着火。
(2)阀门松动引起液化气罐着火。
【答案】(1)盖好锅盖,隔绝氧气灭火
(2)关闭阀门,隔绝可燃物灭火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油锅着火,可以盖好锅盖,隔绝氧气灭火。
(2)阀门松动引起液化气罐着火,可以关闭阀门,隔绝可燃物灭火。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4.(2019九上·偃师月考)用燃烧及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事例
(1)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   
【答案】(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四、综合题
25.(2021九上·方城期末)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燃烧条件分析B中出现燃烧现象的原因;
(3)E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答案】(1)CaCO3+2HCl=CaCl2+ H2O+CO2↑
(2)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CaCO3+2HCl=CaCl2+ H2O+CO2↑。
(2)A中出现大量气泡即为氧气,所以B中出现燃烧现象的原因是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D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进入E中,二氧化碳遇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会生成显酸性的碳酸,所以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白磷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及接触氧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遇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会生成显酸性的碳酸分析。
26.(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青少年应了解防火、灭火的科学方法。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
(2)在加油站禁止使用明火,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加油站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的原因   。
【答案】(1)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水浇灭是利用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所以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加油站四周都弥漫着可燃气体分子,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故要禁止明火。
【分析】(1)根据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2)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27.(2021九上·驿城期末)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分析下列成语中蕴含的化学原理。
(1)煽风点火   。
(2)釜底抽薪   。
【答案】(1)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充足的氧气
(2)移走可燃物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煽风点火说明煽风促进了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了充足的氧气,使可燃物的燃烧更加剧烈,故填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充足的氧气。
(2)釜底抽薪即从锅底下取走燃着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其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
【分析】(1)根据煽风会促进空气流通分析;
(2)根据移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28.(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可以制得氢气或氧气,请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2)上图中装置   (填字母)可用来收集氧气。
(3)将反应生成的氧气通入D中,并用80℃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
【答案】(1)(或)
(2)B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装置A属于固液常温型,制氧气只能选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了水和氧气,制氢气选择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故填:(或);
(2)本题的实验装置图中,只有B、C是收集气体的装置,且都是排空气法,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B;
(3)白磷和红磷都可燃,都接触氧气,但在相同温度80℃的水中加热时,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故填: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分析】(1)根据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制氧气选择过氧化氢分解及实验室制氢气采用锌与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2)根据氧气收集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分析;
(3)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9.(2021九上·襄州期末)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答案】(1)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Ⅰ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了氧气,故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2)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达到了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30.(2021九上·铅山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如下物品:①酒精灯②铜片③火柴头④火柴梗⑤沙土⑥三脚架,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请你参与。
(1)【设计与实验】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一: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探究二: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
探究三:燃烧与   的关系 覆盖沙土火柴头不燃烧,没有覆盖沙土火柴头燃烧
(2)【解释与结论】
探究一得出结论是燃烧需要   。
(3)探究二说明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   (填“低”或“高”),该实验中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   (填“对称”或“不对称”)。
(4)【拓展与应用】查阅资料可知,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粉在空气中会燃烧,由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答案】(1)只有火柴头燃烧,沙土不燃烧;氧气
(2)可燃物
(3)低;对称
(4)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设计与实验]探究一:分析实验可知,此实验的现象是火柴头燃烧,沙土不能燃烧;
探究三:由实验结论覆盖沙土火柴头不燃烧,没有覆盖沙土火柴头燃烧可知,此实验是探究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解释与结论](2)根据火柴头燃烧,沙土不能燃烧,得出结论是可燃物才能燃烧;
(3)根据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可知,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的着火点低;为了控制实验条件,所以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对称;
[拓展与应用]“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因此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