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铅山期末)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
B.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须严禁烟火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2.(2021九上·沭阳期末)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塑料老化
C.动植物体呼吸 D.金属的锈蚀
3.(2021九上·电白期末)“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乘坐电梯逃离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实验时万一碰倒酒精灯引起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2021九上·茂南期末)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B.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C.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5.(2021九上·淮南期末)2016 年 4 月 15 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
B.汽车油箱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6.(2021九上·靖西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B.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C.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D.加油站严禁烟火,面粉厂不用
7.(2021九上·封丘期末)安全无小事,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等地都应严禁烟火
B.火灾现场用湿毛巾捂口鼻,蹲到近地面逃生
C.发现燃气泄漏要立刻打开排气扇
D.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8.(2021九上·全椒期末)生产、生活和实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火场
C.酒精洒到桌上着火了,立即用水浇灭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二、填空题
9.(2021九上·盐湖期末)氢气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下同),氢气目前没有被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 。
10.(2020九上·林芝期末)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 ;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 不同;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 。
11.(2021九上·息县月考)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目前我省推行使用乙醇汽油,以减用少污染物的排放,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首款氢燃料火车在四年后问世,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12.(2021九上·介休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明月山的富硒温泉,其中“硒”指的是 (填“元素”或“物质”);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的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成都市民家中的主要燃料是天然气,我们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 (填写一条化学性质)。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 (选填“好”或“差”)。
13.(2020九上·陇县期末)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 (填序号)。
A、氢气便于储存和运输
B、氢气资源丰富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
D、氢气获得成本低
14.(2020九上·栾城期末)2020年11月24日——12月17日,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11月23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加注推进剂。二级火箭加注的是液氧和液氢。液氢的作用是 。11月24日成功发射。二级火箭点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公斤月球土壤样品着陆地球。此前的月壤样品研究发现,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铁 金 银 铅 锌 铜 锑 铼等矿物颗粒,还富含Si 、铝 钾 钡 Li 铷 锆 铪和稀土元素,另外,月壤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钛元素和氦-3 (一种氦原子)。请写出加点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氦-3是一种清洁 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核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从我国取回的月壤样品中能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拭目以待!
15.(2020九上·通州期末)中国深度——我国科学家在不同领域不断刷新的深度记录。我国"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万米深海获取石油。石油、天然气和 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020九上·西山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下列物质,请选择对应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 、H2 B 、煤 C 、CO D、 CO2 E 、石墨
①常用于扑灭火灾的气态氧化物 ;
②最清洁的燃料是 ;
③常用来作电极的是 ;
④能与人体血管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⑤常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 。
17.(2020九上·邛崃期末)汽油 (填“是”或“不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
18.(2019九上·邓州期末)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请根据掌握的化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
(1)目前为止,自然界单质的数目140多种,而元素种类仅110余种的原因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19.(2019九上·江西期末)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维生素C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宝石的成分复杂,有一类宝石中含有Al2O3,其中Al的化合价是 。
(2)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①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天然气等。
②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2019九上·长沙期末)蓝天保卫战,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2)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守卫长沙的碧水蓝天,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的是 。(写一点即可)
四、综合题
21.(2021九上·从化期末)化学源于生活,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氢能 B.核能 C.石油 D.风能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燃烧的条件)是 ,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城市家庭使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2021九上·石首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氧气中燃烧,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五、实验探究题
23.(2021九上·淮南期末)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此实验的结论是 。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广口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24.(2021九上·全椒期末)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确的着火点为24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 白磷没燃烧
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 白磷没燃烧
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停止推入空气
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白磷熄灭
(2)对比步骤②和③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步骤④中瓶内液面上升,原因是 。
(4)该实验中不采用红磷的原因是 。
(5)【实验拓展】仪器测定白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分析数据,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
(6)分析图2中曲线变化趋势,你认为在 (填字母)点白磷已完全熄灭,并解释CD段最终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均匀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防止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发生危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气泄漏,一定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否则易导致爆炸,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须严禁烟火,防止因燃烧而引发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的危险。
2.【答案】A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氢气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A符合题意;
B. 塑料老化是塑料被氧气,属于缓慢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动植物体呼吸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金属的锈蚀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3.【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B. 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故不合理,符合题意;
C.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剧烈,因此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D.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B.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不会因留下痕迹,而用高压水枪灭火,会损坏图书,故不合理,符合题意;
C. 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灭火,防止触电,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D.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符合题意;
B、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引起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因为天然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补充了氧气,火会越烧越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的不充分燃烧和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B.C.D.根据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煤火取暖时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煤火取暖时不能紧闭门窗,否则容易造成煤气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 家用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故符合题意。
D. 面粉加工厂、加油站周围存在大量的面粉粉尘、汽油蒸气,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极容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易燃易爆知识,进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加油站、面粉厂等地都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B、火灾现场用湿毛巾捂口鼻,过滤有毒烟尘,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高空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故应蹲到近地面逃生,不符合题意;
C、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发现燃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立刻打开排气扇,以免电打火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D、人群密集的地方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火灾现场用湿毛巾捂口鼻,过滤有毒烟尘,有害气体随热空气向上汇集分析;
C、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D、根据人群密集的地方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火场,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酒精洒到桌上着火了,不能用水浇灭,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大,酒精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应该用湿布或沙土盖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吸收产生的一氧化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需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分析;
B、根据火灾现象有害气体随热空气上升,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进入呼吸道分析;
C、根据酒精为液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D、根据CO的难溶性分析。
9.【答案】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故氢气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故未被大规模使用。
【分析】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10.【答案】空气(氧气);着火点;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现象①白磷燃烧;现象②白磷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40℃,80℃达到了着火点。二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空气(氧气)。
现象①白磷燃烧;现象③红磷不燃烧;都在空气中,二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给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11.【答案】C2H5OH+3O2 2CO2+3H2O;;隔绝氧气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乙醇俗称酒精,完全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原因是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分析】根据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12.【答案】元素;氮气;可燃性(合理即可);差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硒”指的是硒元素;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故填:元素;氮气(或N2);可燃性(合理即可);差。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及空气的组成,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分析
13.【答案】2H2+O2 2H2O;化合反应;C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液氢燃烧的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 2H2O;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即氢气燃烧后的产物不污染环境,故填C。
【分析】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及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14.【答案】燃烧产生内能,转化为动能推进火箭;;Au;Ag;硅;锂;;可再生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二级火箭加注的是液氧和液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液氢的作用是燃烧产生内能,转化为动能推进火箭。二级火箭点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铁 金Au、银Ag 铅 锌 铜 锑 铼等矿物颗粒,还富含Si硅、铝 钾 钡 Li锂 铷 锆 铪和稀土元素,另外,月壤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钛元素和氦-3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分析】根据氢气的性质、元素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析。
15.【答案】煤;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石油、天然气和煤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分析】根据石油、天然气和煤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及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6.【答案】D;A;E;C;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扑灭火灾的气态氧化物D: CO2 ;
②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最清洁的燃料是A :H2 ;
③石墨由良好的导电性,常用来作电极的是E: 石墨;
④能与人体血管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C:CO;
⑤常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B :煤。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由二氧化碳、氢气、石墨、一氧化碳、煤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答案】是;可;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汽油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乙醇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故填:是;可; 。
【分析】根据汽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及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8.【答案】(1)某些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
(2)降低温度和隔绝氧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目前为止,自然界单质的数目140多种,而元素种类仅110余种的原因是:某些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臭氧);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受热蒸发,可以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物体的表面,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分析】(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例如碳元素形成:金刚石和石墨;氧元素形成:氧气和臭氧;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的温度比较低,受热蒸发,可以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物体的表面,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19.【答案】(1)物理;3︰4;+3
(2)煤;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6H8O6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铝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3;(2)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②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及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0.【答案】(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2)公交出行、节约纸张(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2)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有节约用电;少开私家车;乘公共汽车上学(出行);步行上学;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2)从节约资源方面考虑
21.【答案】(1)C
(2)
(3)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
故答案为:C。
(2)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燃烧的条件)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则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甲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甲烷(化学式为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分析;
(2)根据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3)根据燃烧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备,缺少一个即为灭火原理分析。
22.【答案】(1)石油
(2)B;C
(3);化合反应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
(2)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不正确;
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正确;
C.肼(N2 H4 )燃烧生成水和含氮的物质,不含二氧化碳,正确;
故答案为:BC。
(3)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多变一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根据含碳物质的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氧化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镁。
23.【答案】(1);燃烧需要可燃物
(2)白磷;低;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B;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酒精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白磷,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A.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故不正确;
B.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是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故正确;
C.蜡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图像信息无法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是否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故不正确;
D.由图像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故正确;
答案:BD。
【分析】酒精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4.【答案】(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熄灭后温度恢复至室温,瓶内压强减小
(4)热水无法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5)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
(6)B;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最终使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变得均匀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被水加热,温度达到着火点,和空气接触后燃烧,故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填:;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对比步骤②和③,和氧气接触后发生了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熄灭后温度恢复至室,温瓶内压强减小,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故填: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熄灭后温度恢复至室温瓶内压强减小。
(4)红磷着火点高,热水无法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该实验中不采用红磷,故填:热水无法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5)通过分析数据,红磷燃烧,氧气没有完全反应,故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故填: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
(6)由图可知,B点氧气浓度最小,说明白磷全部熄灭,CD段最终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均匀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最终使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变得均匀,故填:B;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最终使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变得均匀。
【分析】(1)燃烧的三要素: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可燃物均达到并燃烧。燃烧三要素的探究实验中有白磷燃烧的现象和方程式
(2)对比发现改变量为空气(或氧气),而燃烧三要素为温度达到着火点,(空气)氧气,可燃物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气体总体积减小,气压减小。
(4)白磷和红磷着火点不同,白磷低红磷高。
(5)燃烧三要素为温度达到着火点,(空气)氧气,可燃物。题意可知为氧气浓度。
(6)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铅山期末)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
B.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须严禁烟火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防止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发生危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气泄漏,一定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否则易导致爆炸,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须严禁烟火,防止因燃烧而引发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的危险。
2.(2021九上·沭阳期末)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塑料老化
C.动植物体呼吸 D.金属的锈蚀
【答案】A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氢气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A符合题意;
B. 塑料老化是塑料被氧气,属于缓慢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动植物体呼吸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金属的锈蚀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3.(2021九上·电白期末)“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乘坐电梯逃离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实验时万一碰倒酒精灯引起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B. 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故不合理,符合题意;
C.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剧烈,因此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D.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4.(2021九上·茂南期末)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B.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C.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B.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不会因留下痕迹,而用高压水枪灭火,会损坏图书,故不合理,符合题意;
C. 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灭火,防止触电,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D.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
5.(2021九上·淮南期末)2016 年 4 月 15 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
B.汽车油箱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符合题意;
B、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引起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因为天然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补充了氧气,火会越烧越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的不充分燃烧和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B.C.D.根据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6.(2021九上·靖西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B.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C.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D.加油站严禁烟火,面粉厂不用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煤火取暖时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煤火取暖时不能紧闭门窗,否则容易造成煤气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 家用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故符合题意。
D. 面粉加工厂、加油站周围存在大量的面粉粉尘、汽油蒸气,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极容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易燃易爆知识,进行分析。
7.(2021九上·封丘期末)安全无小事,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等地都应严禁烟火
B.火灾现场用湿毛巾捂口鼻,蹲到近地面逃生
C.发现燃气泄漏要立刻打开排气扇
D.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答案】C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加油站、面粉厂等地都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B、火灾现场用湿毛巾捂口鼻,过滤有毒烟尘,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高空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故应蹲到近地面逃生,不符合题意;
C、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发现燃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立刻打开排气扇,以免电打火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D、人群密集的地方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火灾现场用湿毛巾捂口鼻,过滤有毒烟尘,有害气体随热空气向上汇集分析;
C、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D、根据人群密集的地方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分析。
8.(2021九上·全椒期末)生产、生活和实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火场
C.酒精洒到桌上着火了,立即用水浇灭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火场,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酒精洒到桌上着火了,不能用水浇灭,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大,酒精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应该用湿布或沙土盖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吸收产生的一氧化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需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分析;
B、根据火灾现象有害气体随热空气上升,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进入呼吸道分析;
C、根据酒精为液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分析;
D、根据CO的难溶性分析。
二、填空题
9.(2021九上·盐湖期末)氢气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下同),氢气目前没有被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 。
【答案】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故氢气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故未被大规模使用。
【分析】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10.(2020九上·林芝期末)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对比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 ;对比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 不同;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 。
【答案】空气(氧气);着火点;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现象①白磷燃烧;现象②白磷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40℃,80℃达到了着火点。二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空气(氧气)。
现象①白磷燃烧;现象③红磷不燃烧;都在空气中,二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给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11.(2021九上·息县月考)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目前我省推行使用乙醇汽油,以减用少污染物的排放,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首款氢燃料火车在四年后问世,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C2H5OH+3O2 2CO2+3H2O;;隔绝氧气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乙醇俗称酒精,完全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原因是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分析】根据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介休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明月山的富硒温泉,其中“硒”指的是 (填“元素”或“物质”);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的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成都市民家中的主要燃料是天然气,我们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 (填写一条化学性质)。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 (选填“好”或“差”)。
【答案】元素;氮气;可燃性(合理即可);差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硒”指的是硒元素;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故填:元素;氮气(或N2);可燃性(合理即可);差。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及空气的组成,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分析
13.(2020九上·陇县期末)火箭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 (填序号)。
A、氢气便于储存和运输
B、氢气资源丰富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
D、氢气获得成本低
【答案】2H2+O2 2H2O;化合反应;C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液氢燃烧的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 2H2O;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即氢气燃烧后的产物不污染环境,故填C。
【分析】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及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14.(2020九上·栾城期末)2020年11月24日——12月17日,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11月23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加注推进剂。二级火箭加注的是液氧和液氢。液氢的作用是 。11月24日成功发射。二级火箭点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公斤月球土壤样品着陆地球。此前的月壤样品研究发现,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铁 金 银 铅 锌 铜 锑 铼等矿物颗粒,还富含Si 、铝 钾 钡 Li 铷 锆 铪和稀土元素,另外,月壤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钛元素和氦-3 (一种氦原子)。请写出加点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氦-3是一种清洁 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核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从我国取回的月壤样品中能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拭目以待!
【答案】燃烧产生内能,转化为动能推进火箭;;Au;Ag;硅;锂;;可再生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二级火箭加注的是液氧和液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液氢的作用是燃烧产生内能,转化为动能推进火箭。二级火箭点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铁 金Au、银Ag 铅 锌 铜 锑 铼等矿物颗粒,还富含Si硅、铝 钾 钡 Li锂 铷 锆 铪和稀土元素,另外,月壤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钛元素和氦-3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分析】根据氢气的性质、元素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析。
15.(2020九上·通州期末)中国深度——我国科学家在不同领域不断刷新的深度记录。我国"蓝鲸1号"钻井平台在万米深海获取石油。石油、天然气和 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煤;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石油、天然气和煤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分析】根据石油、天然气和煤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及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6.(2020九上·西山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下列物质,请选择对应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 、H2 B 、煤 C 、CO D、 CO2 E 、石墨
①常用于扑灭火灾的气态氧化物 ;
②最清洁的燃料是 ;
③常用来作电极的是 ;
④能与人体血管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⑤常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 。
【答案】D;A;E;C;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扑灭火灾的气态氧化物D: CO2 ;
②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最清洁的燃料是A :H2 ;
③石墨由良好的导电性,常用来作电极的是E: 石墨;
④能与人体血管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C:CO;
⑤常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B :煤。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由二氧化碳、氢气、石墨、一氧化碳、煤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2020九上·邛崃期末)汽油 (填“是”或“不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是;可;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汽油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乙醇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故填:是;可; 。
【分析】根据汽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及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三、简答题
18.(2019九上·邓州期末)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请根据掌握的化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
(1)目前为止,自然界单质的数目140多种,而元素种类仅110余种的原因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答案】(1)某些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
(2)降低温度和隔绝氧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目前为止,自然界单质的数目140多种,而元素种类仅110余种的原因是:某些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臭氧);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受热蒸发,可以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物体的表面,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分析】(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例如碳元素形成:金刚石和石墨;氧元素形成:氧气和臭氧;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的温度比较低,受热蒸发,可以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物体的表面,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19.(2019九上·江西期末)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维生素C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宝石的成分复杂,有一类宝石中含有Al2O3,其中Al的化合价是 。
(2)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①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天然气等。
②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物理;3︰4;+3
(2)煤;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6H8O6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铝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3;(2)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②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及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0.(2019九上·长沙期末)蓝天保卫战,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2)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守卫长沙的碧水蓝天,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的是 。(写一点即可)
【答案】(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2)公交出行、节约纸张(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2)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有节约用电;少开私家车;乘公共汽车上学(出行);步行上学;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2)从节约资源方面考虑
四、综合题
21.(2021九上·从化期末)化学源于生活,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氢能 B.核能 C.石油 D.风能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燃烧的条件)是 ,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城市家庭使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
(2)
(3)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
故答案为:C。
(2)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燃烧的条件)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则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甲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甲烷(化学式为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分析;
(2)根据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3)根据燃烧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备,缺少一个即为灭火原理分析。
22.(2021九上·石首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氧气中燃烧,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答案】(1)石油
(2)B;C
(3);化合反应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
(2)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不正确;
B.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正确;
C.肼(N2 H4 )燃烧生成水和含氮的物质,不含二氧化碳,正确;
故答案为:BC。
(3)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多变一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根据含碳物质的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氧化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镁。
五、实验探究题
23.(2021九上·淮南期末)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此实验的结论是 。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广口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答案】(1);燃烧需要可燃物
(2)白磷;低;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B;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酒精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白磷,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A.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故不正确;
B.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是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故正确;
C.蜡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图像信息无法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是否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故不正确;
D.由图像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故正确;
答案:BD。
【分析】酒精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4.(2021九上·全椒期末)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确的着火点为24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 白磷没燃烧
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 白磷没燃烧
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停止推入空气
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白磷熄灭
(2)对比步骤②和③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步骤④中瓶内液面上升,原因是 。
(4)该实验中不采用红磷的原因是 。
(5)【实验拓展】仪器测定白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分析数据,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
(6)分析图2中曲线变化趋势,你认为在 (填字母)点白磷已完全熄灭,并解释CD段最终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均匀的原因是 。
【答案】(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熄灭后温度恢复至室温,瓶内压强减小
(4)热水无法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5)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
(6)B;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最终使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变得均匀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被水加热,温度达到着火点,和空气接触后燃烧,故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填:;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对比步骤②和③,和氧气接触后发生了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熄灭后温度恢复至室,温瓶内压强减小,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故填: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熄灭后温度恢复至室温瓶内压强减小。
(4)红磷着火点高,热水无法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该实验中不采用红磷,故填:热水无法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5)通过分析数据,红磷燃烧,氧气没有完全反应,故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故填: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
(6)由图可知,B点氧气浓度最小,说明白磷全部熄灭,CD段最终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均匀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最终使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变得均匀,故填:B;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最终使瓶内各部分氧气浓度变得均匀。
【分析】(1)燃烧的三要素: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可燃物均达到并燃烧。燃烧三要素的探究实验中有白磷燃烧的现象和方程式
(2)对比发现改变量为空气(或氧气),而燃烧三要素为温度达到着火点,(空气)氧气,可燃物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气体总体积减小,气压减小。
(4)白磷和红磷着火点不同,白磷低红磷高。
(5)燃烧三要素为温度达到着火点,(空气)氧气,可燃物。题意可知为氧气浓度。
(6)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