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11:1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音乐简谱“4”“5”“6”三个音阶中,( )的音最高。
2. ( )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 )和( )。
3.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4.说话声是由( )产生的,流水声是由( )产生的,风声是由( )产生的,琴声是由( )产生的。
5.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 ( )。
6.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不能传播声音。
7.人的耳朵由外耳、( )、( )三 部分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 )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 )。内耳包括耳蜗和( )。
8.声音通过( )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 )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 )把声音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9.声音的( )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声音的单位是( )。
10.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 )。
11. 声音的高低和物体( )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
12.尺子伸出桌面( ),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 ),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 )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
14.“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高,“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大。
15.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杯子里的水越( ),声音越浑厚;杯子里的水越( ),声音越清亮;空杯子声音最( )。
1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粗细有关。比较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铁管越粗,振动越( ),声音越( );铁管越细,振动越( ),声音越( )。
二、选择题。
1.遇到很强的声音时,我们不应该( )。
A.闭上口,塞住耳 B.张开口,塞住耳 C.张开口,不塞耳
2.我们在( )要自觉控制声音。
A.菜市场 B.图书馆 C.运动场
3.用手握住钢尺或竖笛,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没有( )。
A.断裂 B.振动 C.受到力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6.唐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诗人听到远方钟声的情景。人耳听到的钟声是通过( )传来的。
A.水面 B.客船 C.空气
7.当你“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 B.听觉神经的传输 C.听小骨的振动
8.我们把手放在耳郭后面,是为了( )。
A.扩大耳廓听得更清楚 B.控制声音进入耳朵 C.为了好看
9.我们在向塑料瓶里吹气时,塑料瓶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A.嘴角在振动 B.口腔在振动 C.空气在振动
10.下列关于声音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没有强弱之分
B.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
C.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11.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越弱。
A.大 B.均匀 C.小
1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 C.增加部分弦线
13.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的高低会随着水位上升(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不变
14.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声物体的( )。
A.振动幅度 B.振动快慢 C.振动方向
15.在“咪”“发”“嗦”三个音阶中,( )的音最高。
A.“咪” B.“发” C.“嗦”
16.丁丁自制了一把小提琴,可是声音整体偏低,你觉得他应该( )。
A.把琴弦拉紧 B.改换几根细弦
C.把琴弦剪短些 D.以上都可以
17.要使二胡发出的音更高一些,应该将琴弦( )。
A.放松一些 B.拉紧一些 C.调得不松不紧
三、实验题。
1.四(8)班同学探究一米长的铁丝、木尺、棉线和尼龙绳的传声效果是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
传声物体 铁丝 木尺 棉线 尼龙绳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 能 能 能
能否感觉到音叉的振动 能 能 能 能
材料的传声效果 好 较好 差 较差
(1)通过此实验,我知道( )的传声效果最好。
(2)此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的传声效果是( )的。(填“一样”或“不一样”)
2.下面是一根橡皮筋的音量变化实验数据表,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 听到的声音强弱 声音持续的时间
50厘米 强 10秒
40厘米 较强 9秒
30厘米 较弱 8秒
20厘米 弱 7秒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就越( ),听到的声音就越( )。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持续的时间就越( ),听到的声音持续的时间就越( )。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 音乐简谱“4”“5”“6”三个音阶中,( 6 )的音最高。
2.(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4.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 )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 )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 )产生的,琴声是由( 琴弦振动 )产生的。
5.将击打后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 ( 水能传播声音 ) 。
6.声音可以在(气体 )、(液体)、(固体) 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 内耳)三 部分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
8.声音通过(外耳道 ) 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 (听小骨) 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觉神经) 把声音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9.声音的 (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单位是(分贝)。
10.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
11. 声音的高低和物体( 振动的快慢 )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高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低 )。
12.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 越低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 越高。
13.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 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
14.“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音调) 高,“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量)大。
15.相同的杯子装不同量的水,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浑厚;杯子里的水越(少 ),声音越清亮;空杯子声音最(脆亮 ) 。
1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粗细有关。比较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铁管越粗,振动越(慢 ),声音越( 低);铁管越细,振动越( 快),声音越( 高 )。
二、选择题。
1.遇到很强的声音时,我们不应该( C )。
A.闭上口,塞住耳 B.张开口,塞住耳 C.张开口,不塞耳
2.我们在( B )要自觉控制声音。
A.菜市场 B.图书馆 C.运动场
3.用手握住钢尺或竖笛,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没有( B )。
A.断裂 B.振动 C.受到力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B)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6.唐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诗人听到远方钟声的情景。人耳听到的钟声是通过( C)传来的。
A.水面 B.客船 C.空气
7.当你“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A )。
A.鼓膜的振动 B.听觉神经的传输 C.听小骨的振动
8.我们把手放在耳郭后面,是为了( A )。
A.扩大耳廓听得更清楚 B.控制声音进入耳朵 C.为了好看
9.我们在向塑料瓶里吹气时,塑料瓶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C )
A.嘴角在振动 B.口腔在振动 C.空气在振动
10.下列关于声音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声音没有强弱之分
B.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
C.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11.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 C ),发出的声音越弱。
A.大 B.均匀 C.小
1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B )。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 C.增加部分弦线
13.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的高低会随着水位上升( A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不变
14.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声物体的( A )。
A.振动幅度 B.振动快慢 C.振动方向
15.在“咪”“发”“嗦”三个音阶中,( C )的音最高。
A.“咪” B.“发” C.“嗦”
16.丁丁自制了一把小提琴,可是声音整体偏低,你觉得他应该( D )。
A.把琴弦拉紧 B.改换几根细弦
C.把琴弦剪短些 D.以上都可以
17.要使二胡发出的音更高一些,应该将琴弦( B )。
A.放松一些 B.拉紧一些 C.调得不松不紧
四、实验题
1.四(8)班同学探究一米长的铁丝、木尺、棉线和尼龙绳的传声效果是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
传声物体 铁丝 木尺 棉线 尼龙绳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 能 能 能
能否感觉到音叉的振动 能 能 能 能
材料的传声效果 好 较好 差 较差
(1)通过此实验,我知道( 铁丝 )的传声效果最好。
(2)此实验说明( 固体 )可以传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的传声效果是( 不一样)的。(填“一样”或“不一样”)
2.下面是一根橡皮筋的音量变化实验数据表,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 听到的声音强弱 声音持续的时间
50厘米 强 10秒
40厘米 较强 9秒
30厘米 较弱 8秒
20厘米 弱 7秒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就越( 大 ),听到的声音就越(强)。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 ,听到的声音持续的时间就越( 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