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近代史
抗争史
探索史
屈辱史
学习目标: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1.阅读课本,分析材料,了解并说出公车上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阅读课本、观看视频,知道并说出戊戌变法的内容,分析史料,归纳措施的作用
3.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分析材料,说出并掌握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4.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1895年《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
“公车上书”的情景
联合各省1300多名
举人齐聚松筠庵,
“公车上书”
人物扫描·康有为
1858出生于
广东省
南海县
官僚地主家庭
1863
5岁
背唐诗百首,
学习《四书》
19岁
1877
“大肆力于群书”
自以为圣人则欣然而笑,
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
——《康南海自编年谱》
1880
22岁
开始广泛
接触西学
31岁
1888
第一次上书,
请求变法。
1891
34岁
创办“万木草堂”
收学生、讲学、著书
38岁
1895
进京参加会试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
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
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
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迁都、练兵
变法
拒和
北京
强学会
上海
上海强学会
长沙
南学会
天津
《国闻报》
《时务报》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
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 ——严复《国闻报》
思考
材料一:这些时报虽然没有送到光绪皇帝手里,但因为内容痛切,在北京的一些官员和士大夫辗转传抄,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刊载,因此流传颇广,影响颇大。
——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主要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背景: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胶州湾事件”。
(1871-1908)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
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
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
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
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
空疏迂谬之弊。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变法内容及影响
类别
政治
新法内容
影响
上谕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詹事府等六衙门;
命遇有士民上书言事都察院毋庸拆阅并不得积压。
命各省设商务局;命各地方官振
兴农业 ;户部编列预算按月刊报
谕自下科始,废八股为策论
创设京师大学堂 奖励设立学堂
各省陆军改练洋操 八旗汉军均
以新法练军 各省切实裁兵、练兵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废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
军队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资产
阶级参政
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思考
材料一: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
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
洋奴汉奸。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
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陈變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命八旗人下,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 哗,谣谤起。 ——黄鸿寺《清史纪事本末》
旧读书人
旧官僚
八旗兵
名称由来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这次运动被称为“戊戌变法”
这场活动从6月到9月,持续了103天,所以又被成为百日维新。
思考
材料二:领导这个运动的人,看不见农民革命的力量,他们所企图的都是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抵制农民的革命。这样脱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软弱的改良主义运动,注定了只能得到悲惨的失败。
——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
材料一:维新派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从变法一开始就提出了“全变”
的思路与齐头并进的举措,他们不分轻重缓急地急躁操作,使传统顽固
守旧势力及各种潜在的反对势力都被动员起来,对变法进行更疯狂地阻
挠,从而加速了变法地失败。
——朱立《急于求成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3.脱离人民群众,缺乏群众支持
1.急于求成,措施过激
2.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思考
材料三: 光绪皇帝既无实权,又无军队,维新派谈起变法头头是道,而一遇武力威胁,就一筹莫展,在束手无策之中,便甘冒想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来对付慈禧太后和荣禄的武力威胁。其实袁世凯早就收到荣禄的赏识,而且是一个狡诈多端的奸雄。
——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4.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而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愎狂
戊戌回响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运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地。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历史起点……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各依其不同的宗旨,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愎狂
戊戌回响
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十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在1901年之后却采取了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901年1月,在慈禧太后的默
许下,实行新政
1905年9月,宣布科举制废除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
大纲》
1907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
仿行宪政”
1911年5月,宣布“采取各国
君主立宪之制” “组织内阁”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开始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课堂小结
背景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
2、八年级同学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
√
3、它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其创办者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 谭嗣同
4、下列关于维新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维新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维新变法
④维新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
√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愎狂
戊戌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