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第3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第3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14:0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4~105页的期末复习第12~17题。
1.使学生在练习和整理中进一步熟悉20以内的进位加法内容,进一步感受算式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根据条件和问题,正确解决简单的加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主动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口算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复习中通过比较、观察等活动,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复习中通过熟练计算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口算卡片。
▍流程一:情境引入
谈话:美丽的大森林将要进行计算大赛啦,这个消息在小动物们中间迅速传开了,大家都苦练功夫,铆足了劲儿想要获得优异的成绩呢!这可急坏了慢性子的小熊弟弟,因为它还不太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呢!这可怎么办呢?大家能帮帮它吗?
▍流程二:回顾整理
1.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1)凑十法
谈话:熊妈妈给小熊弟弟出了第一组题:
9+5 8+4 7+6
小朋友,你能告诉熊弟弟算这样的题的好办法吗?
学生交流。
预设会有以下想法:
①如:9和1凑成10,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教师板书凑十法的过程。
②9加几,得数的个位总比加的几少1;
8加几,得数的个位总比加的几少2;
7加几,得数的个位总比加的几少3;
……
小结:小熊摸摸脑袋,说:“我明白了,凑十法真是口算的好办法,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大数凑成十,较小的数剩几就得十几。”
(2)联想熟悉的算式
谈话:接着,熊妈妈又出了第二组题。
4+9 3+8 5+7
提问:这一组题,你又想教给小熊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交流。
预设会有以下两种:
①凑十法。
②小数加大数,联想大数加小数。
小结:算式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时候为了算得快,除了用凑十法,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有联系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2.整理20以内的加法
谈话:小朋友们教的方法小熊都学会了,于是它每天勤学苦练,计算大赛终于到来了。德高望重的大象伯伯是本次大赛的主持人,听,大象伯伯宣布比赛的项目——巧填方格表。
出示期末复习第12题方格表。
(1)提问:小熊一看,哎呀呀,这么多空格,是随便填写吗?
别急,咱们先来观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表格中的2是怎么来的?7、10、14呢?
明确:每个空格里的数都应该是最下行与最左边一列中两个数相加的和。
教师指任意一个空格,学生说一说这个位置应该填几。
(2)谈话:找到了规律,那咱们也和小动物们一起比赛,看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地计算出结果,填写表格。
交流填写的顺序和结果,出示正确表格,集体订正。
(3)观察比较。
谈话:大家都填对了,仔细观察表格,你还能发现表格中有什么有趣的规律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A:横着看
明确:横着看,从左往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多1。
追问:这是为什么呢?
指出: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从左往右一个比一个多1,所以得数就一个比一个多1。
B:竖着看
明确:竖着看,从下往上得数一个比一个多1。
追问:你能说说原因吗?
指出:第一个加数从下往上一个比一个多1,第二个加数相同,所以得数就一个比一个多1。
C:斜着看
学生观察后会有不同的发现。
如:从左下角或者右上角开始,横行和竖行的数列排列是完全一样的。
思考:(选择某一组具体的得数)为什么会一样呢?
指出: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又如:斜着从左上到右下方向看,每一斜行的得数都相等。
追问:这一斜行的得数怎么会相等呢?谁能以10这一斜行为例,说说其中的秘密呢?
指出:像9+1、8+2、7+3、6+4……这样的算式,从下往上看第一个加数每次加1,从左往右看第二个加数每次减1,得数不变。
(4)观察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隐去10以内的加法得数部分)
提问:横着看,谁能说说第一行这些得数的算式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将得数替换成算式,都是——(9加几),第二行都是——(8加几),第三行都是——(7加几),以此类推。
提问:你能一组一组地说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吗?得数是15的呢?
提问:是不是每个算式都有这样和它对应的好朋友呢?为什么?你还能找到两个加数相同的算式吗?
6+6 7+7 8+8 9+9
(隐去小数加大数的得数部分)指出:那我们只要会计算前面这一半的算式,后面另一半的算式就很容易算出来了。
谈话:大家都非常了不起,发现了表中许多的秘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流程三:计算训练
1.抢答
谈话:下面我们小朋友也来一场比赛,每一轮获胜的同学可以给自己记上一颗星,先进入抢答环节。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得数。
表扬回答正确而且快的同学。
2.比一比
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交流:你是怎样比的?
重点交流右边的两道题,要引导学生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算式的大小。
3.填一填
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
4.算一算
完成期末复习第15、16题。
要求学生3分半钟内完成。
指名学生核对答案,第15题说一说运算过程。
了解全班学生的速度和正确率,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
5.解决问题
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学生自主读题,说一说告诉我们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算式。
交流: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小结:你一共获得了几颗星?哪些地方需要再努力?
▍流程四:拓展训练
谈话: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认真,也有智慧,有没有信心继续挑战呢?
在下面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2。
学生独立思考。
启发:哪些圆可以先填?哪几个圆不能先填?为什么?
交流思考的过程。
▍流程五: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整理和练习,你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指出: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好这项本领,为以后的口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 期末复习
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童话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揭示本课的学习任务——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设计思想 在帮助小熊的过程中,学生交流算法,主动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整理。这一过程促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算法,优化算法,形成技能。
设计思想 第12题通过填表的形式对10以内加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练习,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从多个角度发现规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以提升。
9
6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