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1页的复习第7~10题。
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巩固看图列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熟练地运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流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大家算得都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出示课题)
▍流程二:复习口算
1.你能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
你能按顺序从9+2开始说一说吗?
8加几的算式呢?你能说一说吗?
7加几呢?和同桌说说吧!
2.你能说出得数是11的算式吗?
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你能说说得数是12的算式吗?
和同桌互相说说得数是13、14的算式。
你有什么发现?
3.口算练习。
出示一组口算(第101页的第6题)。
随机挑两道问问学生: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流程三:括线图和表格题的练习
1.看图列式的复习。
图1:
你能用三句话说说图意吗?和同桌说一说。
你能列式吗?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算的?
图2:
你能用三句话说说图意吗?
你能列式吗?在随堂本上列式。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括线图,一定要仔细读懂题目的意思。要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要是从一共中去掉一些,就要用减法计算。
2.表格题的练习。
上午卖出 6只 7辆 ( )个
下午卖出 8只 6辆 4个
一共卖出 ( )只 ( )辆 10个
出示表格,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说出第一道题目的意思吗?用三句话说一说。
第二道呢?
第三道呢?你能口算出答案吗?
你怎么知道是6个?你是怎么想的?
请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说出:要求上午卖出的只要把一共卖出的10个减去下午卖出的4个就可以了,用减法。
▍流程四: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复习第7题。
出示情境图,观察30秒。
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说出,题目中有一个隐藏的条件:一班花坛里有8朵花,
你能完整地说出这道题吗?
引导说出:一班花坛里有8朵花,二班的花坛里的花和一班的同样多。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追问:“二班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你能列式算一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吗?在书上填一填。
交流。
为什么用8+8?第一个8表示什么?第二个8呢?
单位名称是什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复习第8题。
过渡语:帮助同学们算完花坛的花,我们来到了操场,小朋友们在踢毽子呢!
(1)出示情境图:
你都知道些什么?能完整地和同桌说一说吗?
引导:我知道了小红踢了7下,小力踢了9下,小芳踢了8下。
出示要求: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请独立思考。
(2)请一个学生提一个问题。
问: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两个条件?
为什么不用这个?
你能列式计算吗?
(3)你能再提一个和他不一样的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请你提,同桌来解答。
再提一个不一样的。
为什么这几题都用加法计算?
小结:在有多个条件时,一定要看清求的是什么问题,和哪两个条件有关系,选择合适的条件来列式。
(4)小结:看看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都用了什么方法列式的?
怎样的实际问题要用加法算?
3.完成复习第9题。
离开了操场,我们再去图书馆看看吧。
出示第9题:
这道题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你能列式吗?
填写书。交流反馈。
板书算式和得数、单位名称。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书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4.完成复习第10题。
出示题目:读题,了解题意。
想想小明如果有两盒的话,可能是多少支?
给三盒笔标上号码便于表达。
那如果最少应该选哪两盒?最多呢?
分别列出算式。
小结:做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先数出每盒的支数,并标在盒子上。
最少,也就是选择数量最少的两盒,相加得出总数。
最多,可以选择数量最多的两盒,相加得出总数。
▍流程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了括线图和表格题。寻找了题目中的隐藏条件,理解了“同样多”的含义。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给出几个条件,按要求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解答。最后,还进行了思考题的学习,这些都让我们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