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9~20页的例5和“想想做做”第1~3题。
1.在有趣的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个数的过程,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经历由具体事物比较到用符合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过程。
3.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培养积极参与数学、认真书写、表达交流的学习习惯。
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区别“>”和“<”。
课件、小动物头像若干、学具盒、“日”字格。
▍流程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
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小动物们的“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例题5场景图)
2.引发思考
谈话: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它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
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交流: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3.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这里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然后呢,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数学符号来比较它们的多少,板书:认识=、>和<。
▍流程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
(1)引导观察。?
谈话:拔河比赛马上开始了,如果你是裁判,你会选择哪两个队参加呢?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追问:为什么你们都选择小兔队和小猴队?
学生可能回答:小兔和小猴队员一样多。
是这样吗?
追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
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我们一眼能看出小兔和小猴同样多?
学生讨论,然后让他们在黑板上排一排:
(2)加强比较。
谈话:小朋友,你觉得他排得怎么样?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1只小兔对着1只猴或一个对一个。这样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教师板书:在小兔和小猴的头像之间用虚线连接。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小兔有多余吗?小猴有多余吗?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吗?
指名说,然后同桌互说。
说明: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谁也没有多余。我们就说,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3)符号表示。
提问:小兔几只?小猴呢?(板书:4 4)
小兔和小猴只数同样多,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学生猜一猜。?
介绍: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表示。(板书:=)
说明:这个新朋友叫等号。(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让学生读一读:4=4。
现在你知道“4=4”表示什么意思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4)教学等号的写法。
谈话:仔细看一看等号是什么样子的。(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
教师示范写“=”:等号这两横是一样长的,用直尺在横中线上面,画一条线,碰左右边线,然后对应地在横中线的下面,也画一条同样的线。
会写了吗?在教科书第19页写一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提醒书写注意点。
(5)回顾小结。
谈话:想一想,刚才小兔和小猴的只数的多少我们是怎样比出来的。
学生回答。
追问:4只和4只同样多可以怎样表示?
“4=4”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比较小兔和小猴只数的多少,我们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比一比,这样就能一下子看出4只小兔和4只小猴的只数同样多,可以写成“4=4”。等号就表示一样多。
2.认识“>”和“<”
(1)过渡:
刚才同学通过观察发现,小兔队和小猴队的队员同样多,选择这两队参加拔河比赛公平。为什么不选松鼠队和小熊队?
想一想:用怎样的方法能一眼看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
你能像刚才这样,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将松鼠和小熊排一排、比一比吗?
用○代替松鼠,□代替小熊,动手摆一摆。
找一个同学上黑板贴动物头像。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和他摆得一样吗?
说明: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对一个地比一比。
(2)比较: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吗?
学生回答:一个一个地比,松鼠比小熊多、小熊比松鼠少。
(3)认识“>”。
追问:松鼠几只?小熊几只?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引导学生说5比3多。
提问:4和4同样多,可以写成“4=4”,那么5比3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
介绍:它叫大于号(板书:大于号),读作:5大于3。
学生齐读。
提问:仔细看,“>”是什么样子的?拿出右手,用食指、中指做一个“>”。
闭上眼睛想想大于号哪边对大数?哪边对小数?
明确:开口一头对大的数,尖的一头对小的数,再让学生看大于号。
教师示范写“>”:从上半格左线中间起笔,写到右线中间,再向左下方写,写到下半格左线中间。
学生书空后,在教科书上第20页进行练习。
学生作业展示。
(4)认识“>”。
提问:松鼠比小熊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提问:小熊比松鼠少,就是几比几少?
你觉得可以在中间用什么符号呢?(板书:3 5)
学生交流,松鼠比小熊多可以表示成“5>3”,那小熊比松鼠少用符号怎么样表示呢?
组织交流明确:3只小熊比5只松鼠少,就可以这样写:3<5。(板书:3<5)
过渡:你们真聪明,通过学习,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板书:小于号)
这个式子读作什么?学生齐读——3小于5。
小于号怎样写呢?和大于号相反:从上半格右线中间起笔,写到左线中间,再向右下方写,写到下半格右线中间。
用左手做出“<”的样子。
谈话:右手书空,边写边想一想,小于号哪边对大数,哪边对小数。请你在“日”字格中描一描,写一写。
同桌之间互相评价书写的情况,教师巡视。
3.区分比较“>”“<”
讨论:“>”和“<”长得非常像,你能看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吗?
它们开口方向不同,开口朝左是大于号,开口朝右是小于号。
再仔细观察,“>”“<”的开口对着都是什么数?(大数)
教师引导记儿歌:我们可以用一句儿歌来区分大于号、小于号。想学吗?
开口朝左大于号,
开口朝右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开口对着大数笑。
学生一起说。
4.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什么时候用等号?什么时候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用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是哪边的数大,哪边的数小?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听要求摆图形:第一行4个三角形,第二行2个圆形。
学生摆完后提问:谁比谁多?(课件出示书上问题)
指名回答后,提问:可以根据图写怎样的一个式子?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
继续摆图形:第一行4个正方形,第二行5个圆形。
摆完后提问:谁比谁少?式子该怎样写?
学生填空。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追问:为什么第一题写大于号,第二题写小于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算珠也可以表示一个数,你能看着图比一比,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吗?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
学生练习,交流订正。?
提问:在填“>”“<”时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窍门吗?
小结: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都是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我们能看图比较大小了,直接比较2个数行吗?
课件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
交流练习情况,学生齐读4道算式,要求说说什么时候填大于号,什么时候填小于号。
指出:大数在前填大于号,小数在前填小于号。?
▍流程四:全课小结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齐读黑板式子。
谁能说一说今天是用怎样的方法比较出相等和大小关系的?
小结:今天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出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当两个数同样多时用等于号表示;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或小时,就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来表示。大于号和小于号总是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