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13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第1~4题。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逐步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数出1~5的物体个数,认识并会读、会写1~5各数。
2.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观察、数数的能力,初步学会用1~5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个数,初步感受数是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
3.初步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在描述具体物体个数中产生的,初步建立数感;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1~5各数的认识和读、写。
理解1~5各数的意义。
计数器、“日”字格、课件。
▍流程一: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教师节)教师节这天,叮当和小朋友们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班里正在举行联欢会庆祝教师节。
课件出示场景图。
谈话:小朋友,图中有几个字,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教师节快乐。
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数一数吗?
学生交流数的结果。如:1个男孩在拉琴,有2盆花,3朵花,3个女孩在跳舞,4个气球,5颗星……
在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让学生有序地数一数图中的物体(或人):1个男孩在拉琴,2盆花,3个女孩在跳舞,4个气球,5颗星。
谈话:今天我们在教室里找到了这么多的人和物体,而且数出了他们的个数,这些数可以怎样写出来呢?具体表示多少呢?这就是数学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一。今天,我们要开始认识10以内的数,这节课就先一起来认识1~5各数。
(板书课题:认识1~5)
▍流程二:联系实际,认识1~5
1.认识1
(1)谈话:刚才小朋友在图中找到了1个人在拉琴,有1架手风琴,1块黑板等。你还能数出你周围有1个什么?你能数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学生交流:你数出了1个什么?
追问:除了书上拉琴的是1个人,手风琴是1架,黑板有1块外,大家数的物体或人也都有几个?
(2)认识计数器。
谈话:不管是1个人,1架手风琴,还是1个其他的东西,他们在数量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1个。1个这个数量还可以怎样表示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
谈话:像图中的1个男孩,1块黑板等,这些物体的个数都是1,那么就可以用1颗数珠来表示。
教师示范在计数器上拨一颗数珠。
追问:老师拨了几颗数珠?
说明:这就表示1个。再让学生齐说1个。
指出:不管数的是什么,只要是1个,就可以用这1颗数珠来表示。
(3)指导写1。
谈话:人们为了把这个数量1记录下来,发明了表示1的符号——数字1。(课件出示)
让学生读1。
谈话:“1”看起来像什么呀?(“1”像小棒)
我们该怎么写呢?
谈话:要写好1,我们还得用上“日”字格。
出示“日”字格。
引导学生认识“日”字格,介绍“日”字格的上线、中线、下线、左线、右线;上半格、下半格;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
指导学生写1:1要写得稍微斜一点,笔画要直。
教师在“日”字格中边示范边讲解:写1的时候,从“日”字格上线中间偏右起笔,写向下线中间偏左,斜斜的,直直的。
要求学生跟老师书空,再在书上描写,仿写。
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小朋友们,我们写数时,要美观、大方、顶天立地占满格。
2.认识2
(1)谈话:你能从图中找出数量是2的东西吗?谁能再举出数量是2的例子?
提问:你们所说的物体的个数都是2个,2个怎样用算珠来表示呢?谁上来拨一拨?
学生上台拨珠。引导学生数一数。
教师讲解:原来是1颗算珠,再拨1颗,就是2颗。
出示算珠图。
谈话:2颗算珠所表示的数可以写成数字2。(课件出示数字2)
(2)指导写2。
谈话:“2”看起来像什么呀?(“2”像小鸭)
谈话:2比1难写,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哦,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教师示范:写2的时候,从“日”字格的上半格的左边写起,向上写得圆圆的,再拐弯往下写,然后直直地写向左下角,再横过来写到右下角。
教师追问:写2的时候用了几笔?
学生描写,仿写。
教师巡视指导。
3.认识3
(1)引导:1和2是老师指导你们数出来的,接下来我们要数几?图中有3个人在跳舞,你还能数出3个什么呢?数给大家听一听。
(2)提问:我们数出了这么多物体都是3个,现在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3呢?
让学生数数珠1、2,接着拨1颗珠,数出3。
追问:现在计数器上的数珠表示几?(课件出示算珠图和数字3)
(3)指导写3。
谈话:“3”看起来像什么?(“3”像耳朵)
过渡:3该怎么写呢?请仔细看老师示范,并和老师一起书空。
教师示范:写3时,上半部分的半圆和2比较相似,写到中线的时候,再往右边写,写得圆圆的,再往左下角写。
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追问:你发现老师写“3”的时候用了几笔?开口向哪边?
4.认识4
(1)谈话:图上有4个气球,你还能数出4个什么呢?谁来数一数?
学生展示数4个的物体。
(2)提问:刚才我们数出来的都是几个?
谈话:看来,4还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的物体的个数,计数器上再怎样拨珠就是4个了呢?
学生上台拨珠,引导学生一起数出1、2、3、4。
讲解:这些算珠表示的就是数字4。(课件出示算珠图和数字4)
(3)指导写4。
提问:你觉得“4”像什么呢?(“4”像小旗)
教师示范:写4 时,先从上线的中间起笔,一直写到左线的下边,再直直地横过来,从中线下面,写到右线下边;然后再从右线上方起笔,一直写到下线中间,两竖要平平的,这样4就写好了。
请学生书空和老师一起在写4,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追问:这个4是几笔?第一笔从哪里起笔?第二笔呢?
明确:4的第一笔从上线中间起笔,第二笔从右线起笔,比第一笔要矮一些。
学生再次仿写。
5.认识5
(1)引导:接着我们来认识5。刚才我们在图上数出了5个什么?这个5还可以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数出5个物体。
(2)提问:现在计数器上是几颗珠?4添上几是5?
学生上台拨珠,然后引导学生一起从1开始数到5。(出示算珠图)
讲解:5可以用这个数字表示。(课件出示数字5)
(3)指导写5。
谈话:“5”看起来像什么呢?(“5”像钩子)
教师示范:写5的时候,先从上线的左边写起,往中线的左下角写,然后在下半格写一个半圆,最后再从刚才起笔的地方,往右边写一横。
追问:5是用几笔写成的?
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结
提问: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了哪几个数?大家一起读一读。
你能从计数器上从1数到5吗?一起数一数。
老师拨珠,学生数数。
追问:在周围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5之间?找出来并和同学们说一说。
继续追问:你能用今天学到的5个数说一句话吗?谁来试一试?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叮当发现妈妈从菜场买回来了许多蔬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引导:到底是哪些蔬菜呀?(课件出示图片)
(2)提问: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几个吗?请和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
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连的?
小结:蔬菜有几个就和数字几连起来。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接下来叮当想和小朋友们玩一个画圈涂色的游戏,每一栏里有5个圈,叮当报几,你就涂几个,明白了吗?我们看谁完成得最好。
准备好了吗?叮当开始报数了哦。
老师报数,课件同时出现数字2、3、4,学生涂色。
教师追问:每个数下面一共有几个○?涂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有涂?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叮当看大家这么厉害,带来了一些水果来奖励大家。
课件出示水果图,你知道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吗?请在“日”字格里写出来。
学生写数,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数字要占满格。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字,其实动物园里也有。(课件出示习题)
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各有多少?你能数一数,填一填吗?
请小朋友注意两点:一是数准物体的个数,把数写对;二是看谁数字写得好看,写好的在小组里评比,最好的得3颗星,比较好的得2颗星,写错的不得星。
学生写数,集体汇报。
追问:哪种小动物有3只?4只的是哪种小动物?苹果有几个?
追问:得3星和2星的小朋友有哪些?老师鼓励得1星和没得星的小朋友努力得到更多的星星。
▍流程四:全课小结
1.提问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数。
学生齐读。
2.摆数
你能把1~5的数字卡片有顺序地摆在桌上吗?教师指着数字卡片:1添上1是2,2添上1是3……
3.拓展
谈话:小朋友们,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我们身上就藏着它们呢!教师摆摆手,引导学生伸出手数一数。
谈话:回家用1~5这5个数和爸爸、妈妈说一句话,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