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9 08:1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三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使用历史纪年法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 B.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C.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 D.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
2.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大致内容如下: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信,说他们不知战事要持续多久。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 )
A.此家书是书写在纸张上的 B.“战事”是为了统一全国
C.此家书写于秦朝建立之后 D.该信文字是用楷书书写的
3.有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秦灭六国,统一中国②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③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④统一全国文字和货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秦朝时在北方的边境修筑了长城,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则材料说明秦朝时期修筑的长城( )
A.改善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B.有利于中原王朝的巩固统一
C.促进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交流 D.成为秦王朝速亡的客观原因
5.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阅读下列史料,你认为材料中的“臣”向汉武帝提出的主张是( )
A.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B.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6.项羽是宿迁的一张名片。下列关于他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拔山兮气盖世 B.霸王别姬悲凄凉
C.破釜沉舟显决心 D.鸿门宴上斩刘邦
7.“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意即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正确分析了楚汉之争的性质
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认识到了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商汤、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是因为他们具备的共同点是( )
A.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B.生性残暴,民怨沸腾
C.建立王朝,功勋卓著 D.重视人才,开创盛世
9.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为视角,“历史活动家”张骞提供“新的东西”是( )
A.汉匈和亲 B.“光武中兴” C.“五禽戏” D.“丝绸之路”
10.唐朝诗人王昌龄有诗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以下人物中,曾经率汉军大败“胡人”的是( )
A.蒙恬、班固 B.卫青、霍去病 C.项羽、刘邦 D.韩信、张良
11.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A.产生背景 B.开通前提 C.路线走向 D.主要作用
12.《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两个结束分别指( )
①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③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④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40分)
13.(10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材料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因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郴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摘自中国网《西汉五铢》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C”。
(1)汉朝曾因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2分)
(2)汉武帝铸造五铢钱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分)
(3)汉武帝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了国有。 (2分)
(4)汉武帝统一铸币权之前郡国铸造的五铢钱重量都能达标。 (2分)
(5)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使许多私铸者中饱私囊。 (2分)
14.(14分)“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管理方面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什么影响 (2分)
材料二: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 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最后有什么效果 (4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分)
1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不断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一带一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的“通道”指的是什么 其出发地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座城市 (4分)
(3)据材料二,概括该“通道”的历史作用有哪些。指出汉代丝织品沿该“通道”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C 6.D 7.D 8.C 9.D 10.B 11.D 12.B
13.答:(1)A
(2)A
(3)C
(4)B
(5)B
14.答:(1)郡县制。皇帝和朝廷控制了全国各地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实物史料。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
(3)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统治(或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集权,威胁到西汉王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4)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5.答:(1)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爱”“非攻”。
(2)丝绸之路。长安。
(3)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
的促进作用。原因:①汉代纺织技术先进;②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等。
(4)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