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8 15:33:44

文档简介

2022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1.B(A.强加因果;C.原文“……未得到足够重视”;D.“成为审美客体”是作者观点)
2.B(没有对比论证)
3.D(没有时间词、方位词、数量词的体现)
4.【答案】
材料一——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问题“谢诗如何做到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
一”,然后分别从时间词、方位词、数量词三个角度分析原因,最后在身世及思想角度补充
说明。(2分)
材料二——先指出现象“萧统《文选》在山水美学建构上的价值未被足够重视”,然后以“游
览类”入选诗为例,论证其价值。(2分)
5.【答案】
意义: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山水诗,恢宏豪宕、深邃厚重,为后世推崇。(3分)
启示:在失意时学会自我调节,可向外探索,找寻新的寄托,消解世俗生活带来的烦恼,
善于发现自然界的美,拓宽心灵的境界,以实现人生价值。(3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6.A(“为下文他资助贫困学生埋下伏笔”错误,二者形成对比)
7.A(应是“插叙”)
8.【答案】
①结构上,和结尾遥相呼应,使上下圆合。②形象上,象征了赵老师始终不改初心的坚
守。③主旨上,表达了对赵老师坚守初心的赞美。(4分,每点 2分,答出 2点即可)
9.【答案】
①此处表面上是小叶榕树,实指赵老师的无私,赞美赵老师像安静的小叶榕树一样默默
奉献。②此处表面上是香樟树,实指赵老师的温暖,赞美赵老师像高大的香樟树一样对困难
学生的守护。③此处表面上是常青树,实指赵老师的初心,赞美赵老师的初心像“常青树”一
样始终不改本色。(6分,每点 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D(做人臣的要忠诚正直地规劝其君主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
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进行规劝,这是轻视君主的危急存亡。
1 4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技巧:句式——所以……者,……也;对称结构——匡君之过,矫君之失)
11.D(两个字含义相同,轻,以……为轻,看轻)
12.C(“当即被任命为相”错误,对应信息“明日,授苏从为相”)
13.【答案】
(1)这三个家伙都是一定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回头看它们身后有祸患。
(要点:“顾”,回头看;整体句式,判断句,各 1分,句意 2分。)
(2)处在君主(给予)的官位, 享用君主(给予)的丰厚俸禄,吝啬自己的生命而不劝谏
君主,这就不是忠心的臣属。
(要点:“爱”,吝啬;“则非忠臣也”判断句,各 1分,句意 2分。)
14.【答案】
晏子从维护齐景公的根本利益出发,委婉地提醒和劝告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
这样,既不得罪齐景公,又给了齐景公面子,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最终达到了救烛邹的目
的。(3分)
参考译文:
《易》有言:“臣子为君国而忠直谏诤,不是为了自身利益。”做人臣的要忠诚正直地规
劝其君主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看见君主
有过失而不进行规劝,这是轻视君主的危急存亡。
楚庄王想要讨伐阳夏,劳师日久而不能胜利,大臣们想劝谏(罢兵)而又都不敢。楚庄
王在云梦狩猎,椒举向楚庄进谏说:大王可以猎得很多野兽的原因,是马(载着您打猎),
如果国家灭亡了,你还哪里能得到马呢 楚庄王说:“说的好,我只知道使强敌屈服可以做诸
侯之长,只知道得到了土地可以使国家富裕,却忘了这些对我们的老百姓是没用的。第二天
楚庄王和大臣们一起饮酒,把椒举当作最尊贵的客人,随即停止了对阳夏的战争。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谁敢劝我就处死他!”吴王的一个年轻的门客,
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他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在后花园游玩,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
这样连续了三个早上。吴王对他说:“你过来,你的衣服为什么会被露水沾湿呢?”(年轻人)
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
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没回头看到黄雀在它旁边;而当
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家伙都是一定想要得到
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回头看它们身后有祸患。”吴王说:“你说得很好!”于是就取消了这
次出兵。
楚庄王成为君主(之后),三年不临朝听政,甚至下令昭告国民:“我十分厌恶作为臣子
却惊慌规劝君主的人,现在我拥有国家,江山社稷都因为我而得到稳定,有劝谏的人就一定
要处死绝不饶恕!”苏从说道:“处在君主(给予)的官位,享用君主(给予)的丰厚俸禄,
2 4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吝啬自己的生命而不劝谏君主,这就不是忠心的臣属。”于是进入王宫进谏。楚庄王,说道:
“我演奏鼓钟都没有时间,还听什么谏言?”苏从说道:“臣听说,乐于追求真正道理的人会具
有极大的智慧,流连于声乐中的人则会出现疑惑,追寻大道理的人会得到很多助力和好处,
而沉迷于声色间的人则容易自取消亡;(这样看来)楚国用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臣冒死向
大王进谏。”楚庄王说道:“很好!”左手拉着苏从的手,右手随即抽出衣内所藏,用以护身的
短刀,斩断了悬挂鼓钟的纽带,第二天,授予苏从宰相一职。
齐景公喜欢鸟,命令烛邹管理鸟,但鸟逃跑了。齐景公生气想要杀掉他。晏子说:“烛邹
有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
列数他的罪行,说:“你替我们君王养鸟,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
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
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列举烛邹的罪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停,不要杀他并向他
道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C(本诗是在想象嵇喜从军以后戎马骑射的生活)
16.【答案】
①侧面描写:通过乘骑、服饰、器物等描写,从侧面勾勒主人公的特征衬托出人物身份
的高贵和气度的不凡。②正面描写:他气概非凡奋行直前地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
扬驰骋在中原上。③比喻、夸张:他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的原野,速度快得能把一掠即
逝的影子超跨。(6分,每点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答案】
(1)潦倒新停浊酒杯 性本爱丘山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天下归心
(3)羽扇纶巾 气吞万里如虎
(每空 1分,错字、漏字、添字、别字均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
18.【答案】
丰功伟绩 勠力同心 刮目相看(3分,每空 1分。有其它答案,合理的也可给分。)
19.【答案】
在一场场严峻斗争中,中国人民以亿万人团结一心的奋斗,不仅赢得了重大胜利,还凝
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4分)
3 4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20.【答案】
本体是“团结”,喻体是“火把”。(2分)
运用比喻,把“团结”比作“火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团结”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
位。(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21.【答案】
①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饮食
③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营养(6分,每空 2分)
22.【答案】
由于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发病率不仅居高不下,而且还在不断攀升。(3分)
四、写作(60分)
23.【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材料内容主要分为三句话。第一句话以“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中国”开头,说明了在
当下这个时代,一大批“大写的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成就“大写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句话主要列举了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大写的人”。第三句话“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
们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明确了整则材料的中心,也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成为……”是写作内容的重点。无论想成为……,无论哪条战线,何种岗位,都必须有
再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绩的追求,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辛勤劳动与创造
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果写成议论文,首先亮出观点,然后阐释原因,再分析做法;论述时,要将个人成长
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出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如果写记叙文,应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需要用不同角度的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品质,
尤其是注意一些传神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主旨上,要表达清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
要成为这样的人,把自己的想法,经历叙述清楚。
参考立意:我想成为一个为国奉献、有信仰、奋斗、自强不息、温暖他人的人。
4 4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清吴淇评谢灵运诗“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选诗定论》卷十四)。论者也大都指责谢诗雕刻骈俪之风和景、情、理不相融合之病。然而,谢诗意境阔大悠远,风格恢宏豪放,深得李白、苏轼、辛弃疾和陆游等人的推崇。白居易论其诗“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意谓谢诗乃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谢灵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谢灵运在描写山水景色之中,融入了完整而悠远的时空意识。最常见的是朝夕昏旦等时间词的大量使用,开拓了诗的意境。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云“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浓缩了一天的盘桓,使气候变化、山水清辉的细节描写,都纳入了一个大时空意境之中,也使抒发的“物自轻”“理无违”之悟,自然有了依托。又如作于赴永嘉途中的《七里濑》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时间也是从秋晨写到落日,从而赋予寄寓诗人遭到“迁斥”悲慨的秋色以开阔的意境,既渲染了伤怀之情,亦使诗歌境界不至狭小,与后面借异代前贤以自解的大时空意识相统一。《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不只是朝夕昏旦,甚至从春至冬,一年四季,时间跨度的延长,也意味着景色空间的拓展,使得诗的意境变得更为辽阔悠远,情感更为深厚。
其次,在谢灵运山水诗中,方位词的频繁使用,也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如《登永嘉绿嶂山》,诗人写绿嶂山幽静、秀美的风光,其中说“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意谓置身深山密林,辨不清方向,误以为初升之月在西,落日在东;西月与东日意象的出现,无疑给精雕细刻的景色描写注入了大手笔的勾勒。《登江中孤屿》开头说“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给后面江中孤屿的景色描写提供了一个大背景,注入雄阔之气。《田南树园激流植楥》景物描写铺排罗列,但其中的“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两句,则给诗人幽居的田南园景色展开了一个广阔辽远的大视野;既尽诗人幽居之趣,也与最后抒发物我一体、超越生死的大境界相融合。谢灵运山水诗方位词的使用,无论对诗境阔大的开拓,还是情感深邃的渲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诗人对山水景色细趣密玩的描写,不致狭窄和琐碎。
再次,数量词的有意使用,也成为谢灵运山水诗境界阔大恢宏、情感内蕴深厚的主要原因。如作于赴永嘉郡途中的《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在写景之前,诗云:“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意谓没有千里之游,焉能体会古人远游山水之意。此二句赋予沿途情景以高远雄深之气。《游岭门山》:“千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形容岭门山,十分壮观。《石室山》写诗人细玩探幽索奇的景色,“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两句,意谓水之广大,山岭高峻,千载如此,并非一日,饱含诗人无限的遐想与深情!这些诗句都是大手笔的勾勒,给诗中即使是琐细铺陈的描绘和“生撰”塞滞的语言,注入了大气象,驱使它们共同构成诗歌壮阔雄深的境界。
谢灵运乃乌衣子弟,性豪奢,行事多逾矩度;他深受玄佛思想影响,加上性乐山水、官场失意,便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豪纵的气势,对自然山水既细趣密玩,又大手笔勾勒,加上玄思理悟和丰富想象,从而创作出恢宏豪宕、深邃厚重的山水诗。
(摘自蔡阿聪《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时空意识》)
材料二: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确实,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从此前的比德兴情转而虚灵化、情致化,成为审美的客体,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文的集中涌现,从创作实践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英俊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以及萧统的《文选》,彼此之间的论述构成了所谓的‘同时代人’的历史意识。”(《游观、想象与走向山水之路》)就山水审美来说,这种“历史意识”即是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亦即对山水美学的建构。相比于刘勰、钟嵘的讨论着眼于理论层面而为大家所熟知,萧统以编选作品的形式所做出的努力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萧统《文选》在多个层面体现了对山水文学的重视,最为明显的是在诗歌分类中列入“游览”“行旅”两个大类,选录了数量不菲的山水诗作。在“游览类”,所选均是晋宋以来对山水进行“持续正面书写”的作品。殷仲文入选之诗为《南州桓公九井作》,是随桓玄游览安徽当涂九井山后的作品,“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以下六句,写景中融入个人情感,与其时盛行的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拉开了距离。谢混入选之诗为《游西池》,其中“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备受称道的写景名句。沈约称“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宋书·谢灵运传论》),足见二人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关键人物,萧统选入《文选》的这两首诗,恰恰是他们描写山水的代表作品。“从中所能看到的,是脱离过去在孙绰、许询的诗中所能看到的那种抽象地阐说玄理的方向,明确地转向具体的描写。抽象的玄理描写一旦去除,留下来的就必然是具体的山水描写。”
(摘自赵厚均《<文选〉与山水美学的建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诗深得李白苏轼等人的推崇,是由于其风格恢宏豪放,是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
B.谢灵运之所以能创作出恢宏豪宕、深邃厚重的山水诗,与他深受玄佛思想影响又性乐山水不无关系。
C.萧统以编选作品的形式体现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亦即对山水美学的建构尚未得到重视。
D.宗白华先生认为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成为审美的客体,这一点从创作实践上就被充分证明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山水诗,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材料二除了举例论证,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山水美学的概念。
C.引殷仲文和谢混的诗,论证了萧统的《文选》在多个层面体现了对山水文学的重视。
D.引用沈约对殷仲文和谢混的评价,是为了强调二人在当时山水诗人中的重要地位;
3.下列诗句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晚出西射堂》:“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B.《登江中孤屿》:“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C.《初发石首城》:“越海陵三山,游湘历九嶷。”
D.《游赤石进帆海》:“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谢灵运“官场失意,便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豪纵的气势,对自然山水细趣密玩”对他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意义 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棵常青树
李汀
穿过县城的一条小街,来到一处普通的居民小区,赵栋贤老师的家就在这里。小区不大,有一棵粗壮的小叶榕树,郁郁葱葱,很醒目。赵老师住在三楼,小叶榕树的树枝伸到窗前,触手可及。赵老师家里的陈设再简单不过了:一张旧书桌、一台老电视机、一张木质旧沙发、一张简易木床。赵老师说,二十多年,习惯一个人了,平时写字看书,吃得简单清淡。赵老师走到窗前,指了指窗外说:“看看这树,就不觉得孤单了。”
就在两个多月前,九十三岁的赵老师把他一生的积蓄三十九万余元,全部捐给了四川苍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设立“良才奖”,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捐资时,工作人员问他:“捐这么多钱,您自己还有钱吗 ”赵老师笑着说:“还有呢,还有呢。”说着,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六元钱,对工作人员说:“看嘛,还有六元呢,够吃一顿早饭了。”
谈起这笔“巨款”,赵老师对我说:“有每月退休金中结余的生活费,获得国家、省、市荣誉的奖励,撰写稿件所得的稿费……”赵老师就是这样省吃俭用,一笔一笔,把“小钱”攒成了“巨款”。赵栋贤老师常说,自己从放牛娃成长起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自己,要永远念党恩。他说:“最好的投资是教育。我捐出毕生积蓄,就是为了帮助有志学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让更多有识之士关注支持教育。”
从赵老师家里出来,我回望那棵小叶榕树,它是那么高大,茂盛。金色的阳光洒在树上,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赵老师站在窗前,向我挥手告别。这情景,让我突然觉得,①赵老师就像是一棵树,默默奉献,绿意浩荡。
上世纪50年代初,贫苦家庭出身的赵栋贤被选送就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他在南充五中开始了挚爱一生的教书育人事业。从南充五中,再到苍溪中学、三川中学、苍溪师范学校,赵栋贤先后在四所学校当教师、任校长,他呕心沥血、开拓实干,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赵栋贤曾经工作过的苍溪师范学校(现为苍溪实验中学)校园里,有一棵桂花树。秋季开学,满树金色的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四十五年前,赵栋贤调到苍溪师范学校任校长,一干就是十二年。那时学校刚刚恢复办学,赵栋贤一手抓校园建设,一手抓教学质量。短短几年的时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教学成绩成为全市三所师范学校的第一名。
这棵桂花树,就是恢复办学时赵栋贤从学校附近山上移栽过来的。四十五年了,这棵桂花树见证了一批批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刚移栽来时,桂花树纤细瘦弱,来到校园里,像是积攒了全身的力量,没过几年,就枝繁叶茂,树干有碗口粗壮了。如今,桂花树茂密的枝叶仿佛撑起一个天然的大帐篷,微风过处,满枝绿叶沙沙作响。桂花香伴着琅琅的读书声,惬意美妙。
1991年,赵栋贤退休。但他依然闲不下来,退休第二年就马不停蹄地投入苍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中。上世纪90年代,学生小樊父亲亡故、母亲生病,身处辍学边缘。筹莫展时,赵老师来到小樊身边,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资助他上学。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我问他:“如果赵老师是一棵树,你觉得他是一棵什么树 ”
小樊沉思了一会儿,坚定地告诉我:②“赵爷爷就是一棵香樟树。”
小樊说,他每次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找赵爷爷,一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棵高大的香樟树。每次从那里回来,总会收获温暖与动力。在小樊心里,赵爷爷就像那棵香樟树,坚定地守护着、帮助着他们这些遇到困难的孩子,给他们前行的希望和信心。“我现在也学习赵老师,关心关注失学学生。这也是一种传承吧。”小樊说。
那一天,我怀着敬意,专门去看了那棵香樟树。树冠蓬勃,撑起一大片绿荫。我手抚树干,把脸贴上去,眼前是赵老师和蔼亲切的模样。
虽已九十多岁高龄,赵栋贤还在为青年干部、教师学生上党课、讲党史。
“虽然我现在年纪大了,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信仰没变,初心没变。”赵栋贤说。初心不改,信念如磐,③他真的长成了一棵常青树。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对赵栋贤家里简单陈设的描述,表现出赵老师生活之简朴,为下文他资助贫困学生埋下伏笔。
B.赵老师说:“看看这树,就不觉得孤单了。”窗外的这棵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寄予着他的人生信仰。
C.贫困学生小樊是次要人物,引出赵老师是一棵香樟树的表述,在文中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D.桂花树移栽前后的变化,既是校园环境的实写,又有象征意义,即赵老师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用补叙的手法,补充交代赵栋贤退休后资助贫困生小樊的故事,使文章结构富于变换,主题更加突出。
B.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我”见证了赵老师对教育事业“初心不改,信念如磐”的坚守,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C.结尾处“他真的长成了一棵常青树”,照应了文本开头“看看这树,就不觉得孤单了”,赵老师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
D.本文采用正侧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如小樊对赵老师的评价,细腻温暖,富有哲思,从侧面刻画了赵老师的形象。
8.以“一棵常青树”为题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9.你怎样理解文中三处划线句子所说的“树”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赛为难而谏其君者韭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读是轻君之危亡也。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 ”庄王曰:“善。不毂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恶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王曰:“吾鼓钟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B.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C.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D.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与“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B.舍人,战国时期指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与“商人重利轻离别”(《琵琶行》)两句中的“轻”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椒举借打猎劝谏庄王,先是称赞楚庄王打了许多猎物,接着指出原因是楚庄王的马好,使楚庄王领悟到自己兴兵对老百姓是没用的。
B.舍人借寓言劝谏吴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
C.苏从直言劝谏楚王,不能耽于享乐,否则容易招致败亡,这种冒死进谏的忠诚打动了楚王,当即被任命为相。
D.景公因鸟欲杀烛邹,晏子进行劝阻,反映出齐景公重物轻人的思想意识,体现了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4分)
(2)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4分)
1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晏子劝谏景公的高明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赠秀才①从军·其九
[魏晋]嵇康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②,右接忘归③。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注】①秀才:嵇康之兄嵇喜曾举秀才。他去从军,嵇康写了一组(十八首)诗赠他,便以“秀才”为代称。②繁弱:古良弓名。③忘归:矢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通过描写主人公鲜衣怒马,左手持弓,右手搭箭的画面,表现出他身份的高贵和气度的不凡。
B.后四句描写主人公一路急驰,却是轻松闲逸、左顾右盼、风姿佳美,表现出他的从容不迫、潇洒自如。
C.本诗实写嵇喜从军以后戎马骑射的生活,借此写出了纵横驰骋、自由无羁的人生境界以抒发个人情志。
D.本诗写人叙事,鲜明生动,运笔疏朗,语言隽秀,意境清远,圆通自如,表现出嵇康很强的语言功力。
16.诗中通过哪些手法塑造“秀才”的形象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央视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火爆全网,一曲曲温润人心的传唱,带我们漫步经典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志。(1)“_______________”(《登高》)流露杜甫欲借酒浇愁而不能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直言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的情趣。(2)“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呐喊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_______________”(《短歌行》)抒写曹操延揽人才、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3)“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描摹周瑜的儒将风度,“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比喻写刘裕的英雄气概……这是对先贤的历史回眸,激发我们与文学大家之间跨越古今的“精神和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创造了一件件彪炳史册的___。中国人民在一场场严峻斗争史以亿万人团结一心的奋斗赢得了重大胜利并具凝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全国上下必须____、攻坚克难,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历史车轮的浩荡前行,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奋斗者开拓新的历史的勇毅脚步。只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擎起团结的火把,就能照亮民族复兴之路。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____的奇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_①_。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怎样填饱肚子的问题上,而是如何合理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的各种营养需要,从而获得健康。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发病率不仅在不断攀升,而且还居高不下。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日益加大的工作学习压力,_②_。俗话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有很多人在匆忙中就餐,或者随便吃点快餐,或者吃点方便面,或者干脆不吃、偏食、饮食不平衡、饮食不合理等都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看来,饮食对于人们保持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_③_,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饮食要全面,营养要充足,这才是保证个体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此外,应根据每个人不同年龄和身体需要合理地安排饮食,如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和骨骼阶段,活动量也大,除摄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还要辅以含钙质、糖分的食物;老年人则可以多吃些含维生素、低糖的食物。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中国”,在当下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投身育种终不悔,惟愿苍生俱饱暖”的袁隆平;“心中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张秉贵;“用初心播种未来”的钟扬……
他们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激励着我们前行。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情或联想 请以“我也想成为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