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通过对“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重点:1.原子的构成;2.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难点:1.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学习活动】
任务一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_________和核外带负电荷的_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质子带_________电荷,电子带_________电荷,中子_________电;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它们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_________电性。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3.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如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5.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________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变式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任务二 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关系
6.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7.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
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 D.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
8.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2 B.48 C.70 D.26
【变式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任务三 相对原子质量
9.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叫作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_________”。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_________数与_________数之和。
10.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C.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g”
11.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原子的质量为152
12.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有:①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的1/2;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④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⑤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标准的比值;⑥一般化学计算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
A.③④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3.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 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96 B.72 C.48 D.36
【变式3】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若A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则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原子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15 B.16 C.31 D.46
3.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②原子是可分的 ③原子呈球形 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4.中国科研团队经过研究已经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5.将下列符合条件的粒子的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①分子 ②原子 ③原子核 ④质子 ⑤中子 ⑥电子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
(4)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
(5)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___。
(6)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__。
(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
6.有A、B、C、D四种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且为4个连续的数,B和D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A和C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1)根据以上事实填写表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A
B 10
C
D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7.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___________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选填序号)。
8.科学上规定以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已知铁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求:
(1)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2)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1.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正 负 不带 不显 2.C 3.D 4.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原子核外有很大空间、原子核是由不同粒子构成的、或原子核中有带电的粒子等(任意三条,合理即可) 5.(1)原子核 (2)C 【变式1】A 6.A 7.B 8.A 【变式2】C 9.1/12 Ar 1 质子 中子 10.C 11.A 12.B 13.A 【变式3】12n/a 12n/a-x
【课后作业】1.C 2.A 3.A 4.D 5.(1)①② (2)①② (3)② (4)③④ (5)⑥ (6)①②⑤ (7)④⑥ 6.(1)A:9 10 9 19 B:10 10 20 C:11 12 11 23 D:12 12 12 24 (2)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合理即可) 7.氦 ①② 8.(1)56 (2)26 26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