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上册●
第一、第二单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作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诞生于( )
C
2. “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埃及的( )
A. 农业发展 B. 对外扩张
C. 统一政权建立 D. 对外贸易
C
3. 它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它结构精巧、外形宏伟,是古埃及人勤劳智慧的丰碑,也是专制王权残暴的象征,是人民灾难的见证。下列对“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古埃及法老的寝宫
B. 主要修建于新王国时期
C. 反映了古埃及封建社会状况
D. 反映了古埃及社会发展的较高水平
D
4. 在胡夫金字塔的塔身北侧,有一个用四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使塔身巨大的压力得以均匀分散。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它压塌。这体现了古埃及( )
A. 高超的建筑艺术 B. 法老的集权统治
C. 先进的设计理念 D. 完备的科学体系
A
5. 有学者认为,古埃及不仅传播和扩展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吸收、融合并创新了外来文化,进而保存与延续了人类文化。该学者认为古埃及( )
A. 在科学和艺术上成就显著
B.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影响巨大
C. 突出的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D. 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
B
6.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诞生了(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B
7. “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山脉上的积雪消融,常常引起特大洪水……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上永远存在的外敌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自己正在独自面对着许多自身无法控制的力量。……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纂完备的法典来减轻笼罩着他们的不安全感。”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两河流域不适合人类居住
B. 两河流域社会长期动荡
C. 洪水导致苏美尔人对外掠夺
D. 地理及外部环境影响政治走向
D
8.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此规定反映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有一定保护作用
B. 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C
9.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如倘自由民雇用船工,则每年应付彼价物六库鲁;倘自由民因购买奴隶而涉讼,则诉讼仅由卖主负责;等等。材料表明( )
A. 古巴比伦社会保护私有财产
B. 古巴比伦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 法典维护了古巴比伦贵族的利益
D. 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
10.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不耕耘而任田荒芜,则彼应依邻人之例交付田主以谷物,并应将其所荒芜之田犁翻耙平,交还田主。”材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 体现了古埃及的重农思想 B. 捍卫自由民的利益
C. 反映了古希腊的法治传统 D. 维护土地私有制度
D
11. “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此种创世观念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增强了民众的平等意识 B. 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同
C. 产生“神人同形同性”理念 D. 形成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D
12. 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 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 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 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店铺售卖商品
B
13. 首陀罗和贱民是受剥削和压迫最深的阶级,他们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受统治阶级(主要为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任意宰割和残酷剥削。释迦牟尼看到普通民众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后,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材料说明了( )
A. 佛教产生的背景 B. 佛教产生的经过
C. 佛教的世界影响 D. 佛教的传播方向
A
14.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从印度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在东方许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构成了“东方佛教文化圈”。佛教在古老的东方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 反映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 B. 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C. 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 D. 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C
15. 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据此可知,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 古典文化 B. 民主政治
C. 科学成就 D. 体育竞技
B
16. 伯里克利改革的特点:“一、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二、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工资津贴的制度……”材料说明( )
A. 改革有利于贫困公民参政议政
B. 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C.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D. 城邦公民按等级拥有不同的权利
A
17. “在雅典40万居民中,有20万奴隶和3.2万外邦人。 在剩下的16.8万人中,成年人约8.4万,而成年男性约4.2万。 在这4.2万人当中,第三、四等级约有3.1万,第一、二等级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只不过1万人左右而已。”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 B.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C.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D.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D
18. 公元前594年,梭伦设立公民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扩大了议政人员的范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参政的机会。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雅典民主政治的随意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发展渐进性
C.雅典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D.雅典民主改革的不彻底性
B
19. 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15 000人左右,为了使贫穷的公民也能看戏,雅典政府(伯里克利执政时期)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戏剧表演以一种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公共活动有助于增强公民民主意识
B. 城邦公共空间向所有雅典居民开放
C. 公共活动促进了雅典民主的产生
D. 雅典公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A
20. 亚历山大东征时,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东征( )
A. 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 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 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
21. 罗马共和国建立初期,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土地问题和债务问题愈加突出,平民与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平民所取得的政治权利包括( )
A. 建立元老院 B. 设立保民官
C. 创立“元首制” D. 推行万民法
B
22. 《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三条规定:“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官员滥用权力
D
23. 2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有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形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 罗马共和制度发展到鼎盛 B. 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日趋完善
C.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D. 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C
24.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公元前776年,由古希腊各城邦派出最好的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的比赛……每个冠军都会得到橄榄花冠,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材料反映出希腊人民借由运动会宣扬( )
A. 和平、友谊 B. 民主、法制
C. 富裕、强盛 D. 战功、荣耀
A
25. 古希腊人无论迁徙到哪里,都会把《荷马史诗》以及由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带到那里,史诗的影响几乎覆盖希腊的所有城邦。材料体现出《荷马史诗》( )
A. 对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
B. 把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世界
C. 孕育了早期自由民主思想
D. 推动了古希腊科学的发展
A
26. “在这以前,对罗马艺术说来,实际上是来自希腊化东方的输入品。征服者军队将一车车塑像、浮雕和大理石柱作为部分战利品,从希腊和小亚细亚运回意大利。这些东西成了富有的包税人和银行家们的财产,并被用来装潢他们的豪华大厦。随着这种要求的日益强烈,数以千计的复制品被造出来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B. 罗马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融合发展
C. 罗马文化是古代希腊文化的复制品
D. 西方文化自古希腊至古罗马一脉相承
C
27. 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作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
A. “自由是天赐的”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认识你自己” D.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C
28. “这个时期是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其中最堪注意的,第一是法典的成立。这个罗马天才的结晶,至今欧美各国的政治组织和法律,尚留着它们许多的遗迹。”材料表明罗马法( )
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 对后世影响深远
C. 保证民主政治建设 D. 推动罗马帝国扩张
B
29. 法学家在古罗马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但是,他们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与政治官僚保持距离;即使在帝国时期,也有法学家依然延续共和国时期的传统而选择“不事政治”,拒绝担任执政官。这种现象( )
A. 有利于实践公平正义的法律理论
B. 表明法学家们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C. 反映了古罗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D. 说明法学家控制古罗马的司法权
A
30. 下列人类文明成果与认识搭配正确的是( )
C
选项 人类文明成果 认识
A 金字塔 体现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
B 《汉谟拉比法典》 严格保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儒略历 成为了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D 万里长城 现存的长城主要是秦朝时期修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啊!隐秘之神,你已将黑夜引导到白昼。我们庆祝你,给我们指引。你种植了拉神开垦的花园,给一切行走者以生命;
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沿着你从天国下降的旅程。食品的珍爱者,赐予谷物的人,普塔神啊!你给每个家带来了光明。
—— [古埃及]《尼罗河颂》序歌
材料二 古王国时代稳固的神王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神王在来世生活所独享的种种特权,从某种角度上代表了古王国时代埃及人对于死后世界认识的最高理想。而无论是国王在来世生活所享受的特权,还是对臣民来世负有的保障
责任,体现的都是他作为神王的威仪,这是对他在现实生活中所拥有的至高无上权力的有力折射。
——张赫名《古王国时代埃及的神王观念与来世信仰》
材料三 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千米处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
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而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材料四 图坦卡蒙陵墓中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2003年9月17日埃及当地时间凌晨2时,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考古学家借助最先进的机器人突破“死神之翼”进入胡夫金字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这是人类第一次深入窥探金字塔内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埃及人为什么要热情地歌颂尼罗河?(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形成的关系。(2分)
尼罗河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带来了农业的丰产。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许多科学文化的发展也与尼罗河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埃及文明的政治特征。(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代表法老“在现实生活中所拥有的至高无上权力的有力折射”的古埃及文明是什么?(1分)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金字塔。
(3)根据材料三,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
(3分)
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
(4)如果要结合材料四写一篇简评,你会拟什么标题?(2分)
“迷信与科学:考古中的较量”;“科学精神战胜死亡恐惧”;等等。
32. 古希腊城邦雅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民主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材料三 苏格拉底是雅典公民。据记载,他最后被雅典法庭判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在被投入监狱一个月后……在众位弟子面前饮鸩,从容就死。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
正义。他要求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尽管可以逃生,但苏格拉底宁可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 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材料所阐述的民主政治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何人主政时期发展到高峰?(1分)
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用有才能的人。伯里克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4分)
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深远;多数人参政减少决策失误;群众监督,防止以权谋私;推动雅典哲学、史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材料三中“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弊端?(2分)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从容赴死?(2分)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简单多数的民主制缺乏理性科学的决策)。坚持自己的信念,发出不同的声音,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什么局限性?(2分)
雅典的民主政治仅适用于本邦成年男性公民,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3. 罗马城非朝夕建成,伟业非一日之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史上燃起的第一支火炬,那么古罗马文明则是欧洲文明史上的第二个辉煌时期。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文明的辉煌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古罗马创造了不同于雅典民主制的共和制度,罗马人抛弃了古希腊雅典式的民主政体,而采用了包含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因素在内的混合政体形式,并且成功地加以实施。
材料二
材料三 起义虽遭失败,其影响于罗马社会威力却大于当时任何社会阶层的活动。它对奴隶制的打击与震撼使罗马剥削奴隶的方式开始有所变化,隶农制的剥削形式逐渐增多起来……客观上也有助于帝制取代共和制度的历史转变。
材料四 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通过三次战争确立了地中海的霸权。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奴隶人数也不断激增。内战和独裁反而更促成了古罗马的扩张,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共和国体制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后被罗马帝国代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机构设置、权力分配等)。(4分)
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由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自己选出的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中图片所示书籍目录第四、第五两章所涉及的史实。(4分)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哪一次奴隶大起义?(1分)这次起义对罗马共和国有何影响?(2分)
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4)根据材料四指出,罗马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由共和制变为帝制。罗马不断对外扩张,统治范围不断扩大,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原有政体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