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件(共2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件(共2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8 15:38:24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夜上受降城闻笛
学习目标
01
02
03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https://www.21cnjy.com/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夜上受降城闻笛》,了解中国古诗词中同一意象蕴含的丰富情感,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品味诗歌语言,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反复诵读,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热情,提高审美和品鉴能力。
了解作者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
https://www.21cnjy.com/
https://book.21cnjy.com/store/155797.shtml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听范读
诵读古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https://book.21cnjy.com/store/155797.shtml
诗文翻译
回乐峰前沙似雪,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句意: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一样,
受降城外月如霜。
受降城: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一说,当作“回乐烽”。
句意: 受降城外的月色洁白有如秋霜。
https://book.21cnjy.com/store/155797.shtml
不知何处吹芦管,
何处:什么地方。
芦管:笛子。
句意:不知什么地方吹起凄凉的芦管笛声,
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尽:全,都。
句意:一夜之间戍边的将士们没有不眺望故乡的。
全文翻译
1.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2.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3.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4.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赏析:第一、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种荒凉、凄冷的氛围,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凄苦,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设定了情境,也渲染了诗人愁惨凄凉的心境,表达了诗人身处边塞的孤独之感。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尽望乡。
赏析:第三句写登楼所闻之笛声,芦笛声凄凉幽怨,陡然唤醒了“征人” 的思乡情绪,自然引出第四句的抒情。“一夜”写出了征人望乡时间之长,“尽”表现了这种思乡之情不局限于一人,而是所有的“征人”,充分表现了“征人”的思乡之切。
课堂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的凄冷和戍边将士“闻笛”时“尽望乡”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和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拓展延伸
受降城位于秦汉长城以北,是汉朝时因榆将军公孙敖为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建造的,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受降城。
据说在公元前105年的时候,匈奴的首领乌维死了,他的儿子即位,因为年纪小,就号称是“儿单于”。这个儿单于残暴异常,弄得天怒人怨,结果第二年冬天天降大雪,好多牲畜都被冻死了,匈奴人饥寒交迫,人心惶惶,都认为是儿单于得罪了老天爷。
这个时候匈奴的一个左大都尉就想:“真是天赐良机啊,大汉朝早就对匈奴虎视眈眈,匈奴人又不满儿单于,只要我这样这样这样,这个单于的位子它不就是我的了吗?哈哈哈”
于是他就给大汉朝说:“我想杀了儿单于,投降汉朝,但汉地遥远,请派兵来迎接,一旦兵至,我就动手把儿单于杀了。”
汉武帝知道后大喜过望:“快快快,因榆将军公孙敖何在,着你立即领兵前往,修筑城池,屯兵等待时机,迎接左大都尉,进攻匈奴,哈哈,朕要开疆扩土,收了这个作乱多年的匈奴。”
公孙敖便立刻率兵前往塞外,很快就修好了城池,汉武帝又当机立断,派遣赵破奴率骑兵两万余,出朔方,西北急行两千余里,去接应左大都尉。结果左大都尉投降汉朝的计策被儿单于知道了,等赵破奴的骑兵到了,却早就被准备好的匈奴兵打了个伏击,最后竟然被俘虏了。
但这座刚刚修建的城池,后来却为汉朝成功抵御匈奴提供了很多便利,因为它最初的使命就是接受匈奴投降,所以就被命名为受降城。
课后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登城远望景色,营造了一种荒凉、凄冷的氛围,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凄苦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2.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边塞的寒冷和凄苦,营造了一种荒凉、凄冷的氛围,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设定了情境。
3.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尽”和“望”两字的表达效果。
“尽”字写出了思乡的普遍性,“望”字写出了思乡的情态,都表现出了征人欲归而难归的愁苦之情,点明诗歌主旨,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