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5《诫子书》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8 16:00: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知识点优化学案解析版
课文梳理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对偶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 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几个句子都是从反面论证的,明确示出了“淫慢”险躁”、不惜时的严重后果,即“不能励精”“不能冶性”“不接世”,这样与前文形成对比,有破有立,论证有力,使儿子认识到这些严重后果,从而接父亲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内容概括: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实词意义
(1)夫君子之行( )(2)非淡泊无以明志(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年与时驰( )
(7)意与日去( )(8)遂成枯落( )( )(9)多不接世( )(10)悲守穷庐( )
【答案】
(1)品德高尚的人
(2)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使志向坚定、明确
(3)实现远大目标
(4)放纵怠忽、振奋精神
(5)性情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6)逝去
(7)日子,岁月
(8)于是,就、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9)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问题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示例: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课文总结
类 别 解 释 举 例
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志 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非澹泊无以明志
才 才干 才须学也
驰 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年与时驰
去 消逝,逝去 意与日去
复 又 将复何及
虚词 夫 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夫君子之行
以 用来 静以修身
遂 于是,就 遂成枯落
通假字 治 通“冶”,陶冶性情。 险躁则不能冶性
古今异义 宁静 古:指安静,精力集中。今: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夫学须静也
险 古:轻浮。今:危险,不安全。 险躁则不能治性
慢 古:怠惰,散漫。今:速度缓慢。 淫慢则不能励精
一词多义 学 学习 夫学须静也
学业,成就 非志无以成学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广 非学无以广才
主题归纳
《诫子书》文短意长,言简意 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 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 夫,最忌怠惰险躁
写作特色
1.从语言特点来看,《诫子书》主要运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2.从写作手法来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考点精练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2)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
12. 翻译下列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3. 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
【答案】11. ①. 增长 ②. 应当
12. (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丧失)。
(2)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13. 节俭 第二问示例:生活中我会节约用水,少用一次性物品,吃饭时会做到光盘。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注意结合语境。
(1)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2)句意:应当在没下雨的时候,先把房子修补完善。宜,应当。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年:年纪。驰:逝去。意:意志。去:消失。(2)惠:恩惠。念:记在心里。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提出生活要节俭;乙文“自奉必须俭约”要求生活必须节俭;生活中节俭的事例有很多,比如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吃饭吃干净不浪费等。
【点睛】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凡事要先准备,应当在没下雨的时候,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供给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④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明确坚定 ②修养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③年与时驰: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④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 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
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
A.介词,随着/介词,给;
B.连词,来,拿来/介词,凭借;
C.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
D.连词,就/连词,如果;
故选C。
3.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B选项节奏划分不正确。“夫君子之行”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品行”,“夫”为句首语气助词,“君子之行”为偏正结构,“君子”和“之行”之间没有停顿,“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静”为主语,其后面应该停顿,所以节奏划分应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故选B。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
【答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注意: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修:修养;身:身心;俭:节俭;养:培养;德:品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髙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答: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志当存髙远”的意思是指人应当怀有远大的志向。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即诸葛亮告诫儿子看轻眼前的名利,有明确远大的志向,心无杂念地学习实现远大的目标。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答:
【答案】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告诫儿子一个为人的道理: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从正反两方面告诫儿子求学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时间,静心专一的勤奋学习,不贪图安乐。学知识长才干,决不能浪费大好年华,虚度美好时光,不然到时候,就是后悔也毫无一点用的。
(2021·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始就学 一蹴而就 就事论事 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 别来无恙 久别重逢 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 勤劳致富 闲情逸致 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 去国怀乡 相去甚远 去粗取精
【答案】B
【解析】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从事/成功/根据/完成;
B.都是“分别”的意思;
C.达到/达到,实现/情趣/达到,实现;
D.逝去/离开/距离/除去,除掉;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答案】丙
【解析】
甲句错误,正确翻译是: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重点词语,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指历史。甲句理解有误,孙权认为吕蒙因“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
乙句错误,正确翻译是: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重点词语,见事,知晓事情。乙句理解有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故选丙。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_____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______”,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______。
【答案】 ①军中多务 ②苦渴无日 ③趁青春年少抓紧时间学习
【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文中分析语句作答。
第一空,根据“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的提示,从《孙权劝学》中寻找句子,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鼓励吕蒙要多学习,而吕蒙却以“军中多务”找借口推托。
第二空,由题干中“跟随董遇学习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不难找到材料一中的语句“苦渴无日”,即是答案;
第三空,秦观在这篇短文中叙述了他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至后来常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情况。他后悔自己以前的行为,意在告诫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岁月多读书,勤奋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
参考译文
【二】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材料一】当初,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有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一定应当先读很多遍书”。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
【材料二】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用发愤读书的态度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因此,我虽然勤奋下苦功读书,却常常因为善忘而荒废了学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
课文梳理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对偶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 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几个句子都是从反面论证的,明确示出了“淫慢”险躁”、不惜时的严重后果,即“不能励精”“不能冶性”“不接世”,这样与前文形成对比,有破有立,论证有力,使儿子认识到这些严重后果,从而接父亲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内容概括: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实词意义
(1)夫君子之行( )(2)非淡泊无以明志(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年与时驰( )
(7)意与日去( )(8)遂成枯落( )( )(9)多不接世( )(10)悲守穷庐( )
问题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答:
3、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答:
课文总结
类 别 解 释 举 例
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志 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非澹泊无以明志
才 才干 才须学也
驰 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年与时驰
去 消逝,逝去 意与日去
复 又 将复何及
虚词 夫 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夫君子之行
以 用来 静以修身
遂 于是,就 遂成枯落
通假字 治 通“冶”,陶冶性情。 险躁则不能冶性
古今异义 宁静 古:指安静,精力集中。今: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夫学须静也
险 古:轻浮。今:危险,不安全。 险躁则不能治性
慢 古:怠惰,散漫。今:速度缓慢。 淫慢则不能励精
一词多义 学 学习 夫学须静也
学业,成就 非志无以成学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广 非学无以广才
主题归纳
《诫子书》文短意长,言简意 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 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 夫,最忌怠惰险躁
写作特色
1.从语言特点来看,《诫子书》主要运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2.从写作手法来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考点精练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2)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
12. 翻译下列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答: (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答: 13. 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
答: (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④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 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
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髙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答: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答:
(2021·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始就学 一蹴而就 就事论事 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 别来无恙 久别重逢 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 勤劳致富 闲情逸致 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 去国怀乡 相去甚远 去粗取精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_____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______”,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