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8《狼》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8 16:01: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知识点优化学案解析版
课文梳理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开头简述,“一屠”晚归”,路遇“两狼”。作品以极简洁的行文,交待了时地、事件和“角色”,突出了“人”与“狼”狭路相逢,必有一搏的惊险气氛,又暗示了“一屠”对“两狼”,力量对比中“人”处于劣势。而“狼”“缀行甚远”,究竟要干什么,显然成为吸引读者的悬念。“缀行”不舍,无疑暗喻着狼的本性──“狼行千里要吃人”;又显现狼在试探对方虚实、伺机下毒手的狡猾。由“惧”而“投以骨”,采取退让策略,以求摆脱狼的追逐。结果却适得其反,两狼轮番啃骨,仍紧追不去。怯懦让步无法满足无止境的贪婪,最后“骨尽”而狼“并驱如故”,下一幕如何,又一悬念置于读者心中。窘迫之中,屠夫转退为守,并以智慧抢占有利地形,防止两狼夹击。面对“持刀”自卫,狼却“不敢前”了。但是,“眈眈”相视中,预示着一场殊死搏斗;情节的略为弛缓,也正预示矛盾冲突的高潮的来临紧张的对恃相持之下,一狼“径去”,去得蹊跷,另一狼“犬坐于前,乖得出奇。幸亏屠夫没有松懈,而是由身卫到勇敢出击,连毙两狼,痛快淋漓。回想“径去”之狼乃要从身后打洞偷袭,且“身已半入”,以及另一狼“犬坐”时迷惑人的悠闲的神态,深深省悟到豺狼的狡猾尖诈,阴险凶残,于后怕之中,令人警醒。紧张的相持之下,一狼径去,去的蹊跷,另一狼犬坐于前,勇敢出击,连毙两狼。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尽显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它们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终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 屠户觉得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再次扔骨头,刚才没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但是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i)】担持刀。 屠户于是快速地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他刚刚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从后面攻击屠户。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他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 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内容概括: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两只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下的故事
实词意义
(1)一狼仍从( )
(2)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大窘( ) (5)顾野有麦场( )
(6)目似瞑( )(7)苫蔽成丘( )(8)弛担持刀。( )(9)狼亦黠矣( )
【答案】
(1)从:跟随 (2)故:原来 (3)驱:追赶 (4)窘:困窘急迫。 (5)顾:回头看。(6)瞑:闭眼。 (7)苫:盖上。 (8) 驰:卸下。 (9) 狡猾。
问题探究
1、你从屠户的做法及他的心理变化,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2、“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讽喻像狼一样的人,不管怎样狡诈,终要失败。
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4、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假寐”的表现是?
目似瞑,意暇甚。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目似瞑,意暇甚。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句子是:屠惧,投以骨。复投之。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文总结
常考字词清单
类 别 解 释 举 例
实词 缀 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缀行甚远缀
从 跟从 一狼仍从
并 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旧、原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窘 困窘,处境危急 屠大窘窘
顾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顾野有麦场
弛 放松,这里指卸下 弛担持刀
意 这里指神情、态度 意暇甚
暇 空闲 意暇甚
股 大腿 屠自后断其股
虚词 而 表转折,可是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自 介词,从 屠自后断其股
盖 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盖以诱敌
哉 语气词,相当于“啊”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矣 语气词,相当于“了” 狼亦黠矣
通假字 止 通“只” 止有剩骨
词类活用 犬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洞 打洞,名词用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
敌 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恐前后受其敌
隧 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 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狼不敢前
古今异义 几何 古:多少 今: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弛 古:放下;今:松弛 弛担持刀
股 古:大腿;今:屁股 屠自后断其股
从 古:跟随;今: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一狼仍从
一词多义 之 代词,代骨头 复投之
代词,代狼 又数刀毙之
主谓之间,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久之
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介词,来,用来 盖以诱敌
止 通“只” 止有剩骨
停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乃 于是,就 屠乃奔倚其下
才 乃悟前狼假寐
前 形容词,先前的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动词,上前 狼不敢前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打算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敌 攻击,动词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名词 盖以诱敌
特殊句式 倒装句兼省略句 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投以骨
主题归纳
《狼》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写作特色
1.篇幅短小,情节曲折。
2.语言简洁,形象生动。
3.主题寓于形象之中。
考点精练
(2021·天津中考真题)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
C.屠暴起 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答案】B
【解析】B.有误。“恐前后受其敌”的意思是“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故选B。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A.狼不敢前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
【答案】C
【解析】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的“犬”解释为: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A.“狼不敢前”的“前”解释为:方位名词作状语,上前
B.“一狼洞其中”的“洞”解释为:名词作动词,打洞;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隧”解释为: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D.“屠自后断其股”的“断”解释为:砍断;
故选C。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答案】D
【解析】D.“记叙的表达方式”有误。 文章结尾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故选D。
(2020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2-4题。
【甲】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复投之:指示代词,此指代狼
B.一狼洞其中:挖洞。
C.又何间焉:参与
D.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答案】A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一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又能结合具体语境弄行句子意思来辨析推断传闻。其意思。本题中A 项的“之”是骨头,不是狼,故答为A 。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时才明白面前那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对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C.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D.既克,公问其故——打败齐军之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齐军失败的原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D句意: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文均紧扣题目行文:甲文重在写“狼”,先后写狼的胆怯、狡黠、贪婪和无能可笑;乙文重在写曹刿之“论”,战前之论、战时之论和战后之论。
B.两文都涉及危急关头的抉择:甲文屠户在个人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丢掉幻想,勇敢地选择了战斗;乙文曹刿在国家遭到强敌入侵的危急关头,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主动参与保家卫国的谋划与战斗。
C.两文都表达对敌斗争的取胜之策:甲文告诉人们,狼来了,怎么办?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乙文表明战争取胜之道的前提是取信于民,还要善于把握有利的战机。
D.两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所不同:甲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乙文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曹刿的形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内容。
甲文重在写狼,先后写狼的贪婪、狡诈、可笑、没有表现出狼的胆怯、无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
课文梳理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开头简述,“一屠”晚归”,路遇“两狼”。作品以极简洁的行文,交待了时地、事件和“角色”,突出了“人”与“狼”狭路相逢,必有一搏的惊险气氛,又暗示了“一屠”对“两狼”,力量对比中“人”处于劣势。而“狼”“缀行甚远”,究竟要干什么,显然成为吸引读者的悬念。“缀行”不舍,无疑暗喻着狼的本性──“狼行千里要吃人”;又显现狼在试探对方虚实、伺机下毒手的狡猾。由“惧”而“投以骨”,采取退让策略,以求摆脱狼的追逐。结果却适得其反,两狼轮番啃骨,仍紧追不去。怯懦让步无法满足无止境的贪婪,最后“骨尽”而狼“并驱如故”,下一幕如何,又一悬念置于读者心中。窘迫之中,屠夫转退为守,并以智慧抢占有利地形,防止两狼夹击。面对“持刀”自卫,狼却“不敢前”了。但是,“眈眈”相视中,预示着一场殊死搏斗;情节的略为弛缓,也正预示矛盾冲突的高潮的来临紧张的对恃相持之下,一狼“径去”,去得蹊跷,另一狼“犬坐于前,乖得出奇。幸亏屠夫没有松懈,而是由身卫到勇敢出击,连毙两狼,痛快淋漓。回想“径去”之狼乃要从身后打洞偷袭,且“身已半入”,以及另一狼“犬坐”时迷惑人的悠闲的神态,深深省悟到豺狼的狡猾尖诈,阴险凶残,于后怕之中,令人警醒。紧张的相持之下,一狼径去,去的蹊跷,另一狼犬坐于前,勇敢出击,连毙两狼。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尽显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它们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终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 屠户觉得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再次扔骨头,刚才没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但是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i)】担持刀。 屠户于是快速地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他刚刚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从后面攻击屠户。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他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 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内容概括: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两只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下的故事
实词意义
(1)一狼仍从( )
(2)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大窘( ) (5)顾野有麦场( )
(6)目似瞑( )(7)苫蔽成丘( )(8)弛担持刀。( )(9)狼亦黠矣( )
问题探究
1、你从屠户的做法及他的心理变化,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答:
2、“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答:
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答:
4、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假寐”的表现是?
答: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
课文总结
常考字词清单
类 别 解 释 举 例
实词 缀 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缀行甚远缀
从 跟从 一狼仍从
并 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旧、原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窘 困窘,处境危急 屠大窘窘
顾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顾野有麦场
弛 放松,这里指卸下 弛担持刀
意 这里指神情、态度 意暇甚
暇 空闲 意暇甚
股 大腿 屠自后断其股
虚词 而 表转折,可是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自 介词,从 屠自后断其股
盖 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盖以诱敌
哉 语气词,相当于“啊”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矣 语气词,相当于“了” 狼亦黠矣
通假字 止 通“只” 止有剩骨
词类活用 犬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洞 打洞,名词用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
敌 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恐前后受其敌
隧 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 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狼不敢前
古今异义 几何 古:多少 今: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弛 古:放下;今:松弛 弛担持刀
股 古:大腿;今:屁股 屠自后断其股
从 古:跟随;今: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一狼仍从
一词多义 之 代词,代骨头 复投之
代词,代狼 又数刀毙之
主谓之间,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久之
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介词,来,用来 盖以诱敌
止 通“只” 止有剩骨
停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乃 于是,就 屠乃奔倚其下
才 乃悟前狼假寐
前 形容词,先前的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动词,上前 狼不敢前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打算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敌 攻击,动词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名词 盖以诱敌
特殊句式 倒装句兼省略句 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投以骨
主题归纳
《狼》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写作特色
1.篇幅短小,情节曲折。
2.语言简洁,形象生动。
3.主题寓于形象之中。
考点精练
(2021·天津中考真题)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
C.屠暴起 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A.狼不敢前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2020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2-4题。
【甲】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复投之:指示代词,此指代狼
B.一狼洞其中:挖洞。
C.又何间焉:参与
D.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时才明白面前那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对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C.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D.既克,公问其故——打败齐军之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齐军失败的原因。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文均紧扣题目行文:甲文重在写“狼”,先后写狼的胆怯、狡黠、贪婪和无能可笑;乙文重在写曹刿之“论”,战前之论、战时之论和战后之论。
B.两文都涉及危急关头的抉择:甲文屠户在个人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丢掉幻想,勇敢地选择了战斗;乙文曹刿在国家遭到强敌入侵的危急关头,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主动参与保家卫国的谋划与战斗。
C.两文都表达对敌斗争的取胜之策:甲文告诉人们,狼来了,怎么办?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乙文表明战争取胜之道的前提是取信于民,还要善于把握有利的战机。
D.两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所不同:甲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乙文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曹刿的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