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piān) 漆黑(xī)
B.证明(zhèng) 障碍物(zàng)
C.敏锐(ruì) 铃铛(dāng)
D.避开(bì) 荧光屏(yí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豌豆 恐怕 耐心 构造
B.收集 驾驶 苍绳 即使
C.按照 舒适 世纪 核心
3.“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 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心里充满了感激”,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环视 B.注视 C.审视 D.俯视
4.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B.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
C.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D.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5.下列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躲避——躲藏 B.震撼——震动 C.喧嚷——喧闹 D.秘密——分享
6.“学好语文一定要多背诵多积累吗?一定要!”和这个句子句式一样的是( )
A.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
B.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读句子,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有序地写在横线上。
五粒wān 豆正shū shì 地坐在豆荚里,其中一粒却kǒng 怕自己会变得jiāng yìng 起来。它们tàn 出头来,但是不想成为孩子玩具qiāng 中的子弹,豆子们céng 经yú 快的生活被打乱了,最后一粒豆子在nài 心地等待长大。
8.把词语补充完整。
的彩粉 地喧嚷
的蝴蝶 地吼叫
9.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人类洞察 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2)科学的确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 自然。
10.选词填空。
发展 发明 发生 发现
(1)假期外出游玩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 意外。
(2)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生活中的美。
(3)我们要大力 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4)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变 改善 改正 改观
(5)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及时 。
(6)要 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难。
(7)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 。
(8)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我们的生活不断 。
11.给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换个说法。
(1)事情马上就要揭晓 了
(2)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 窗子。
(3)豌豆按照 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4)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
(5)小女孩的身体非常虚弱 ,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12.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人们昔日的许多美好愿望,如今都成了现实,神话中的“千里眼”也许就是现代社会的望远镜、 ;“顺风耳”可能就是扩音机、 ;“腾云驾雾”应该是 、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 、 、 等。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3.照样子,写句子。
(1)例: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小宝宝饿了的时候会哭,困了的时候会哭,生病的时候也会哭。
小宝宝 。
(2)例:是人类来呼风唤雨。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14.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仿照文章自问自答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再写几句话: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5.
神奇的隐身人
一个晴朗的中午,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校园里,一名研究生身穿一件戴帽子的灰色衣服来到街道上。老师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上居然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身躯,看到他背后来往走动的人群。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撞见“鬼”了。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是那件灰色衣服﹣﹣“隐身衣”在作怪。
这件“隐身衣”的设计者是东京大学的田智前教授,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他在“隐身衣”上安装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和一台放映机。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
“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例如,医生做手术时,经常被自己的手挡住视线,如果戴上“隐身手套”,手术可以更方便;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常常被驾驶舱地板限制视野,让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隐身衣”在军事上叫作“光学迷彩”,当士兵穿上这种伪装,变成了看不见的“透明人”,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多么神奇的“隐身衣”啊!
(1)第三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隐身衣”是利用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请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4)“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生做手术时,戴上“隐身手套”,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那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人”。
16.课外阅读。
螳螂
法布尔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 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 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1)在文中的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 。
(3)文中画“ ”句子是一个 句,作用是 。
(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蝙蝠”的“蝙”应读“biān”。“漆黑”的“漆”应读“qī”。
B.有误,“障碍物”的“障”应读“zhàng”。
C.正确。
D.有误,“荧光屏”的“荧”应读“yíng”。
故选:C。
2.【解答】A、C正确。
B.有误,苍蝇: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3个龄期)、前蛹、蛹、成虫几个时期。故“苍绳”的“绳”错误。
故选:B。
3.【解答】A.环视:向四周看。
B.注视:集中精力看。
C.审视:详细察看。
D.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结合语境应选择“注视”。
故选:B。
4.【解答】A、B、D三个句子都是疑问句。
C句是反问句,意思是“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故选:C。
5.【解答】A、B、C是近义词。
D.秘密: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近义词是“奥秘”。
故选:D。
6.【解答】例句自问自答,是设问句。
A.属于疑问句,故不相同。
B.属于反问句,故不相同。
C.属于设问句,故相同。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解答】故答案为:
豌 舒适 恐 僵硬 探 枪 曾 愉 耐
8.【解答】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美丽的蝴蝶”。
中间为“地”,后面为动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动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大声地喧嚷”。
故答案为:
好看 大声
美丽 疯狂
9.【解答】(1)洞察:观察得非常透彻、清楚。近义词是“观察”。
(2)的确:是副词,表示十分肯定。近义词是“确实”。
(3)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近义词是“依靠”。
故答案为:
(1)观察;
(2)确实;
(3)依靠。
10.【解答】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 的事物或方法。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1)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生”。
(2)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现”。
(3)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展”。
(4)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明”。
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改正: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5)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正”。
(6)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变”。
(7)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观”。
(8)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善”。
故答案为:
(1)发生;
(2)发现;
(3)发展;
(4)发明;
(5)改正;
(6)改变;
(7)改观;
(8)改善。
11.【解答】(1)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近义词是“公布”。
(2)靠近:彼此间的距离近。近义词是“贴近”。
(3)按照:根据;依照。近义词是“依照”。
(4)相称:<形>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近义词是“相当”。
(5)虚弱:(身体)不结实。近义词是“瘦弱”。
故答案为:
(1)公布;
(2)贴近;
(3)依照;
(4)相当;
(5)瘦弱。
12.【解答】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雷达 电话 飞机 火箭 视频电话 动车 移动支付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3.【解答】(1)例句把并列分句改为一个句子,据此仿写。
(2)仿照例句,改为设问句。
故答案为:
(1)饿了的时候、困了的时候、生病的时候都会哭;
(2)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当然是现代科学技术。
14.【解答】故答案为:
不过老鼠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桌子里从没有见过老鼠来住。麦田里呢?也不能住。屋檐上呢?到处都有小猫活动。树林里的木桩是它们的家吗?树桩自己已经被泥土给埋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5.【解答】(1)考查了对省略号作用的辨析。
第三自然段省略号了列举“隐身衣”的作用。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第二自然段中“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可知选A、D。
(3)考查对段意的概括能力,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及第三自然段中的过渡句“‘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的前半句可知,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从中获取信息进行选择。
通过阅读第三自然段可知,A、B、C正确。
结合“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可知,穿上那件灰色衣服,并不是变成真正透明的“隐身人”,而是将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故D错误。
故答案为:
(1)B;
(2)A D;
(3)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D。
16.【解答】(1)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表示转折。根据语义应填“可是”。
“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表示条件。根据语义应填“无论”。
(2)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此句把“螳螂的腿”比作“镰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健壮。
(3)教查了学生对过渡句的认识。此句承接上文内容,又引出下文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者,是过渡句。
(4)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可知,螳螂捕食时有着灵活、耐心和冷酷无情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可是 无论
(2)比喻 健壮
(3)过渡句 承上启下
(4)灵活、耐心和冷酷无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