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检测·课时达标
【基础组】
1.(2012·山东学业水平测试)“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文中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是(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2012·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他的一部作品中讲了一百个故事,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讴歌了人性。该作品是( )
A.《神曲》 B.《唐璜》
C.《十日谈》 D.《哈姆雷特》
3.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4.哲学家罗素认为,“16世纪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时代,但在科学上则是一个不毛的时代!”他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
A.文艺复兴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B.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在文艺领域
C.文艺复兴承认宗教神权思想存在
D.文艺复兴没有崇尚思想的科学化
5.(2012·泉州高二检测)德国曾经评选过“最伟大的10位德国人”,马克思和马丁·路德等当选。那么马丁·路德当选的理由不包括( )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C.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D.他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
6.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7.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
A.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8.(2012·合肥高二检测)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 )
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B.使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
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提升组】
9.(2012·盐城模拟)“虽然文艺复兴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依据该材料,对文艺复兴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不是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生
B.它是特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
C.它要求结束神权统治,建立世俗政治
D.它复苏并发展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10.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 )
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
11.(2012·南通高二检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
①强调人性
②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
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④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12.(2012·上海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13.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14.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15.(2012·武汉模拟)“1525年7月23日,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路德结婚的消息……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这说明马丁·路德
( )
A.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
B.努力实践其“因信称义”的主张
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
D.坚持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平等
16.“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是宗教改革运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是
( )
A.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D.破除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17.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
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人文主义思想。
2.【解析】选C。薄伽丘的作品《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发展人的个性,故选C。[来源:Z_xx_k.Com]
3.【解析】选A。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从材料中的“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体现了作者对人的价值的肯定。
4.【解析】选B。14—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和艺术上。文艺复兴也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A项表述错误;C、D与材料主旨不符。
5.【解析】选D。A、B、C均是马丁·路德的主张。马丁·路德主张神职人员可以结婚,过世俗的生活,他自己也实践了这一主张。故选D项。
6.【解析】选D。从材料中“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主张只要真诚地信仰上帝,就可以灵魂得救,而不必通过教会和教皇,从而否定了教皇的权威。马丁·路德只是主张宗教改革,并没有主张统一德意志地区,也并不要求摆脱宗教。A、B、C与材料内容不符。
7.【解析】选A。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通过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
8.【解析】选C。材料的中心内容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影响很大,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选C。A表述错误,不是彻底动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没有出现危机。材料表述与启蒙运动无关。
(2012·泉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的扩张。一个在德意志的一个小角落里进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热望联系在一起。
——(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惟独《圣经》”,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惟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教徒对教育和白话的重视也助长了地方语言的广泛运用。以语言为根本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
(1)依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归纳罗马教廷与德国社会的矛盾。[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1)题可从材料内容中概括得出。第(2)题从材料中“惟独《圣经》”“惟独信心”可以得出“信仰得救”的主张。第(3)题可从政治、思想及社会的进步来回答。
答案:(1)矛盾: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教廷与德国世俗封建主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天主教会控制着德国教民的思想。
(2)主张:《圣经》至高无上,“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
(3)影响: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9.【解析】选C。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古典文化的形式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但人文主义者对教会势力抱有和解的态度,并不要求结束神权统治。
10.【解析】选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乐观精神。追求贵重金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并不否定宗教信仰,C错;D与人文主义思想不符。
11.【解析】选D。①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同之处。②③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
12.【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奴隶制走向衰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欧由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时期,二者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13.【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即每个人只要真诚地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从而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路德仍是虔诚的基督徒,A、C错;路德的思想只是从理论上论证了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并没有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D错。故只有B正确。
14.【解析】选D。材料中的第一个“权威”是指教会和教皇的权威,第二个“权威”是指信仰上帝的权威。马丁·路德仍然坚持宗教信仰,故D表述错误。
15.【解析】选A。马丁·路德娶了逃亡的修女,体现了他主张教士过世俗的生活。C表述错误。B、D与材料内容不符。[来源:学|科|网]
16.【解析】选B。A只适用于新航路开辟,C只适用于文艺复兴,D与这三者都不符。正确答案只有B。
[来源:Zxxk.Com]
【规律方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内在联系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的开辟都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产物。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都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新航路的开辟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文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者谴责天主教会的黑暗腐败,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论据。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主的衰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航路开辟同步的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变式备选】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
A.工业革命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解析】选C。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新航路的开辟最早兴起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意大利统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和要求。只有C反映了现代世界的曙光。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可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第(3)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二者都强调信仰的力量,敢于挑战权威。
答案:(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明本心”(答“‘灵明’即是本心,是良知”也可);致良知;知行合一等。
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需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
义”也可);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上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将西欧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3)相似之处:强调人的信仰的自由;敢于挑战正统(或具有叛逆的思想),敢于批判权威;促使社会的主流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课件31张PPT。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一、文艺复兴
1.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
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_______的政策,出现了_____________。
(2)阶级基础:___________、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
产阶级。
(3)政治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_______
_____。
(4)文化基础: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_________文
化遗存和典籍。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主现世的享乐希腊罗马2.性质:是一场打着复兴_________________的旗号,宣传新的
_____________的思想解放运动。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________________。
(2)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崇尚___________,追求知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资产阶级思想人的价值和尊严理性和科学4.重大成就:
(1)文学三杰:十日谈人文主义人的学问教会神曲人类平等封建道德之父(2)美术三杰:
①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和米开朗琪罗。
②作品特点: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细致观察,自由发挥;技艺高
超;通过宗教题材展现_________。
5.历史影响:
(1)在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
(2)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
___________的世界。达·芬奇拉斐尔人性的美文学、艺术和科学人及人生活【学习思考】
谈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提示: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有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_________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2)天主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
大量财富。
(3)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_______。
2.兴起:马丁·路德贴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文艺复兴赎罪券九十五条论纲3.主张:
(1)认为只要有___________,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
买赎罪券。
(2)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_____》的权利,
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影响:
(1)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新教有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2)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_______
___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虔诚的信仰圣经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人文主义【警示钟】
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 文艺复兴大师的人文主义色彩
【探究讨论】
材料一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十日谈》材料二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材料三 《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请分析: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精神?
提示:①说明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②体现了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2)“先世纯粹的光芒”指什么?材料二表达了彼特拉克怎样的思想主张?
提示:①人文主义。②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表达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3)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在艺术题材、思想主题及艺术特色三方面各有什么共性?
提示:①题材:都以宗教为题材;②思想主题: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③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
(4)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要点归纳】
正确理解人文主义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2.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方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消极方面:
①对它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跟踪训练1】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C.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D.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解析】选B。“神圣的东西仍是……中心主题”,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十日谈》《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等作品可以看出,人文主义者仍借助宗教题材来表达人文主义思想。【变式备选】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对教会控制下的欧洲的不满,最早对教会的统治提出不满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探究讨论】
材料一 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材料二 路德始写小册子,包括《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这事之后,使得教皇大怒!
——《马丁·路德》请分析:
(1)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什么?否定了罗马教会的什么主张?
提示:①因信称义;②因行称义。
(2)罗马教会和马丁·路德的主张有何异同?
提示:①同:都信仰上帝,都宣扬灵魂救赎。
②异:a.途径不同:前者是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后者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教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b.实质不同:前者本质上是要维护教皇的权威,后者否定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引起“教皇大怒”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路德的活动在政治上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在经济上损害了教会在德意志的利益,在信仰上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4)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提示: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要点归纳】
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文艺复兴时期。
(1)核心内容: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2)思想主张:①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颂扬人的力量。②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追求财富、幸福和享乐的权利。③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3)思维方式:①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②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 2.宗教改革时期。
(1)核心内容: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思想主张:①在宗教信仰自主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颂扬人的力量,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②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主。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③反对神学禁欲主义和来世观,肯定人追求财富、幸福、享乐的权利。【想一想】新教中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的改革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提示: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原始积累。【跟踪训练2】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解析】选A。之所以说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因为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每个人只有虔诚地信仰上帝,便可以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只有A与材料内容相符。【变式备选】特莱梅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该材料最能体现(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英雄主义 D.理性主义
【解析】选B。“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体现了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他选项与材料内容均不相符。